一年级下册语文
《姓氏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一首节奏轻快、有问有答、富有韵律的儿歌,巧妙地将中华姓氏知识融入其中,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儿歌中的姓氏有单姓,如李、张等也有复姓,如诸葛、东方等。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2个生字要求会读,7个要求会写。
12个生字中“姓、李、张、古、吴、孙、王”7 个字可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其中“姓”字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可引导学生翻开作业本识记。“古”字可以让学生试着组词“古诗、古代、古人”来记忆。其他5个字都是姓氏,可以联系班上同学或身边人的姓氏来加强记忆。
认读“氏、赵、钱、周、官”5个字,宜将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组词 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同时要教学生认识三个新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
7个要书写的字中“么、 王、方”3个字是独体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么”字的书写要注意:第一笔“撇”和“ 撇折”中的“撇”平行,“撇”的起笔略重;“王”字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下面一横最长,可以回忆“三”字的写法,但要注意笔顺是先两横再写竖,最 后写一长横, 一定要提醒不能先写“三”字再加上一竖;“ 方”的横笔要略长,笔顺是点、横、横折勾、撇,其中撇要写得舒展。
书写“姓、什、双、国”4个字,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前3个是左右结构,“国”字是全包围结构。要把字写端正、匀称美观,各部分搭配合理,就要仔细观察。“姓”和“什”的左边略窄,“女”字的一横不出头;“双”字的左边“又”字的一捺变为点 ,右边的捺要舒展开。重点要指导“国”字的书写。这是学生第二次写全包围结构的字,第一次是在一年级上册时学写“回”字,但“国”与“回”又有区别,“国”的外框方中见长,左边的竖与右边的折分别向外略张开,被包的部分要写得丰满、居中、靠上。
2.朗读课文。
这首儿歌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拼音试着读 然后抽查指导学生读正确。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跟读 问答读、分小组读、齐读, 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流畅并学会在顿号处停顿,读出节奏感。
3.背诵积累。
在正确、流畅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
这首儿歌有两段 其中第一段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是问答式,后面是组合式,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读第二部分为《百家姓》的节选,读得有节奏,琅琅上口,自然熟读成诵。
4.迁移运用。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18种姓,可以问问班上还有哪些同学的姓书中没提到,我们可以加在什么地方,并试着读出来。另外,教师可以试着向学生介绍一些趣味的姓氏故事 激发学生了解更多姓氏的兴趣。还可以问问有哪些同学背过《百家姓》有没有兴趣试着背一背,在家长的帮助下比比谁背得多。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和3 个偏旁;会写7个字。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姓氏歌》, 规范姓氏读法,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 并初步了解姓氏文化,对中国姓氏文化有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课件、《百家姓》带拼音的部分内容 趣味姓氏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谈话,引导朗读
1.师生激趣对话。
(1)同学们,姓赵的医生我们称他—— 姓胡的教授我们称他—— 姓马的老师我们称他——
(2) 导语:对了,我们常常将一个人的姓氏放在前面加上他的职业来称呼一个人。例如现在坐在我前面的就是未来的张博士! 未来的李专家!未来的x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姓氏源自很久很久的远古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我们现在的姓 我们中华姓氏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姓氏歌。(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1)试读。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自己试着读,争取不错字,不漏字,不回读。
(2)指名读。谁愿意单独读给同学们听听
(3)教师引读。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木子李。.....
古月—— 口天—— ......
中国姓氏有很多——
3.指导认识顿号并学会停顿。
(1)同学们,你们发现文中有哪些标点符号
提示: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2)谁能说说我们在读的时候遇到不同的标点符号要注意些什么吗
提示:句号停顿最长,逗号短一些,顿号最短。
(3)教师范读句子,让学生注意体会逗号后的停顿与顿号后的停顿有什么不同。
(4)学生练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
(5) 同桌问答读,能读正确、不打绊、顺利地接上。
(6)小组比赛读。
(二)认读生字和偏旁,渗透识字方法
1.火眼金睛: (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生字的特点及三个新偏旁)
(1)横条里是我们要认识的 12个生字,你认识几个呢 你能说说它们的结构与构成吗
提示:有些字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生字了此环节让学生找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字,有重点地认识新字。
(2)有些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认识它们。让学生自己来举例,如姓、李、张等。
(3) 横条上方三个新的偏旁,该怎么称呼它们呢 从常用偏旁名称表中去找到它们。
提示:三个新的偏旁是“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
(4)你还知道有哪些字含有这些偏旁吗
提示:还有弯、铅、铁等, 让学生帮这些生字交朋结友,给生字组词。
(5)你能给“姓”字找朋友吗
提示:姓名、姓张、姓李......
2.谁姓“赵、钱、周、上官”呢 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人。
(赵奢、赵云、赵朴初,钱学森、钱钟书,周瑜、周恩来、周杰伦, 上官婉儿 )
3.同桌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姓氏多,互相说一说数一数。
(三)学习正确书写生字 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力
1.学当小老师。指导写田字格里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提示: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学会分析字的结构及难点笔画。指名上台当小老师教大家书写生字。其他同学说一说注意事项,评一评哪位小老师最细心。
2.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领。
么:第一笔与第二笔“撇折”中的“撇”平行,起笔重 收笔轻,并略短于第二笔才好看。
双:左边的“又”字一捺变成点,右边的捺舒展开。
国:外框方中见长,与“回”字有区别 左边的竖与右边的折分别向外略张开, 被包的部分要写得丰满、居中、靠上。
方:点在竖中线上,横笔要略长, 笔顺是先横折勾再写撇,撇要舒展开才大气。
3.描红、练写:比一比,评一评谁是今天的小书法家。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活动设计一:谁是背诵小能手
1.同桌问答填空背。
2.小组内比一比,看谁背得流利。
3.推荐小能手到讲台上展示背诵。
4.集体评议,选出“背诵小能手”。
活动设计二:评选“黄金搭档”
1.仿照课文后面的样子,用不同的方法与同桌合作介绍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姓,如:
(1)你贵姓 我姓马。什么马 马到成功的马。
(2)我姥姥姓,孙悟空的孙。
2.小组上台展示。
3.评选“黄金搭档”。
活动设计三:趣味姓氏知多少
1.介绍趣味姓氏,激发学生 了解中华姓氏的兴趣。
2. 出示带拼音的《百家姓》,让学生试着认一认 读一读,并简介《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