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栾川县狮子庙中学“三导五环”教学单(八年级语文)
第八课 短文两篇 制作人: 上课时间 累计课时 ( )
【学习目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自主学习】
背景资料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晚年以回忆性散文随笔《随想录》最著名。
课文所选这两篇文章都写于抗日战争期间的1942年,前后只有一天之隔。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作《日》和《月》,就是为此而发,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的献身精神,赞美飞蛾,也就是赞美抗日将士。作品思想深邃,情谊深沉,富于启迪性和鼓舞性。
1、 读准下列字音:
旸( )谷 撮( ) 姮( )娥 浸( )润
2、 解释下列词语。
轰轰烈烈:
皓月:
【合作交流】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展示点拨】
课堂小结
《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 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
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 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 的一面,作者赞颂 ,“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 。
【反馈检测】
1、请你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示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
白色——
白鸽——
玫瑰——
2、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