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一章 字音、字形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张云霞 审核人 使用人
字音、字形考情分析题量一般设1~2题分值2~6分题型选择题、改错题、书写题、填空题考点字音、字形辨析,汉字书写命题以多音字、形似字、形声字为主,在具体语境中考查音、形、义的综合题呈上升趋势【命题角度一】语音拼读【知识要点】1.注意特殊拼写规则(1)i和u的使用: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yɑ、ye等;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wɑ、wo等。(2)ü的使用:韵母ü和声母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略;n、l和ü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ü行的韵母,前面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yue、yuɑn等。(3) o和uo的使用:声母b、p、m、f能和o拼,不能和uo拼。 2.熟知标调规则标调时,声调应该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依据a、o、e、i、u、ü的顺序,特别注意“i”“u”并列时声调应该标在后边元音上,如“回(huí)”“球(qiú)”。【答题对策】语音辨析三方法【典题例证】2012·福州中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重荷(hé) 苦心孤诣(yì)B.绯(fēi)红 阔绰(chuò) 惟妙惟肖(xiāo)C.丰硕(shuò) 馈(kuì)赠 根深蒂(dì)固D.芳馨(xīn) 鞭挞(dá) 叱咤(zhà)风云【易错警示】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能都根据声旁来推断读音。如“玷”读diàn,而不读zhān;“涸”读hé,而不读ɡù。因此,不能轻易地依据声旁判断读音,更不要“长字读半截,短字读半边”。【命题角度二】字形辨析 【知识要点】 造成书写错误的主要原因(括号中的字为错别字):【答题对策】字形辨析五技法技 法阐 释语音辨形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不同,就可凭读音辨析。如:辍(chuò)学、点缀(zhuì)词义辨形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可以抓住形旁辨析形似字。如:“燥、躁、澡”:有“火”就有“燥热”;有“足”就有“躁动”;有“水”,就有“洗澡”结构分析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判断用字的正误。如:寡不敌众,“寡”(少)和“众”对应,不能写成“寡不敌重”追根溯源依据词语的特定文化内涵辨析字形。如:墨守成规,“墨”指墨子语境辨识根据语境或词语组合判断字形正误。如:凛冽寒风,“冽”是“冷”的意思,符合语境。不能写成“凛洌寒风”,“洌”是“(水、酒)清”的意思,如“水洌”【典题例证】见【感悟·经典考题】T2(2013·丽水中考)2.(2013·丽水中考)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轩榭 骇人听闻 饶恕 毛骨耸然B.招徕 沥尽心血 告磬 引颈就戮C.琐屑 相形见拙 苍茫 重峦叠嶂D.旁骛 一代天骄 丘壑 粗制滥造【命题角度三】汉字书写【知识要点】写好汉字,首先要把握汉字的基本特点、间架结构、书写顺序;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力争做到书写规范、工整、美观。最后要熟悉楷书、行书、隶书等几种常见字体的特点。3.(2013·黄冈中考)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答题对策】汉字书写的三个得分点【命题角度四】语境拼写【知识要点】 语境拼写题往往设置一个新背景材料语段或经典语段,在语段中考查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把握。语段中往往含有易错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典题例证】4.(2012·滨州中考)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危险裹挟( )生命呼xiào( )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 )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yǎng( )望。她,就是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答案:xié 啸 chà 仰【答题对策】语境辨音辨形法 (1)语境辨音。把多音字放入特定的语境中,准确辨别读音就容易多了。如,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族和匈奴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2)语境辨形。把形声字放入特定的语境中,辨别字形就准确多了。如,他在断壁残垣的缝隙中发现了一块精美的璧玉。【状元心得】语境拼写题往往把注拼音、写汉字、辨字形、识字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其实这种考查形式蛮新颖的,我们解答时必须要结合语境,特别是对于形声字,利用语段提供的语境会大大减小出错率。【拓展】1、巧解汉字2、字形鉴赏3、字谜【典题例证】1、仿照下面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句有创意的话(示例:众对人说: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解题1、丰与干;2、木与林、3、太与人 2、下面凤龙这幅字的创作特点有哪些?请写一段鉴赏的话回答这个问题,要求用上独具匠心这个词语。(字数不超出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①体现汉字形意结合的特点。
②运用了中国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法。
③用到独具匠心一词。
④表达连贯流畅。 3、(2010年宁夏)下面字谜是指哪些字?请选取其中的一个,把对应的字写在括号里①需要一半,留下一半( ) ②旭日不出( )③太阳西边下,月儿东边挂( )④一夜又一夜( )(字谜题做题技法-----掌上中考第十页)
课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二章 词语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张云霞 审核人 使用人
第二章 词 语考情分析题量一般设1~2题分值2~6分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考点成语(或词语)的辨析与运用;关联词语的辨析与运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命题纵观各地中考试题的走势可以预见,结合热点材料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是考查的重点【命题角度一】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知识要点】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它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说法。它往往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并常带有感彩。【答题对策】 成语辨析方法如下: 辨析方法示 例看词义,忌望文生义“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看色彩,忌贬褒颠倒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崇高理想不恰当。】看谦敬,忌词语错位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这里明显颠倒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看对象,忌张冠李戴舞台上这位亭亭玉立的小伙子是少数民族的歌手。【“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用在小伙子身上属于张冠李戴。】看表达,忌重复赘余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起来”重复。】看逻辑,忌自相矛盾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与“蓬勃发展”矛盾。】看意思,忌正反不分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看程度,忌轻重失度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形容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语境中只是李老汉的房子被冲垮了,用“哀鸿遍野”夸大其词了。】【典题例证】1.(2013·黄冈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D.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答案:B。推断:A项感彩不当,“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干。C项不合语境,“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中去,根据句意这里用“设身处地”更恰当。D项用错对象,“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师生情谊。结论:选B。【命题角度二】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知识要点】近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辨析近义词一般可以从词义、色彩、用法三方面加以辨析。辨析时结合实际语境,找出“共性”与“个性”,使“个性”与语境相配。【答题对策】辨析近义词的三个角度 角度要领示 例词义词义轻重“诬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诬告陷害,词义较重词义范围“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范围小;“欣赏”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范围大词义侧重“景点”侧重于地点;“景色”侧重于景致色彩 感彩“谋取”指设法取得,中性词,如“谋取利益”;“牟取”指谋取(名利),贬义词,如“牟取暴利”语体色彩“启程”书面色彩浓;“动身”口语色彩浓用法 词语搭配“驱除”常和不良习惯搭配;“祛除”常和疾病搭配适用对象“爱戴”的对象是长辈或上级;“爱护”的对象是晚辈或下级【典题例证】2.(2013·丽水中考)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1)当白昼的一切迷雾都 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个世界。(2)我们不能 于那片秋之收获,要把自己的汗水融入冬天的缓冲与再造,让我们憧憬的春天更富有魅力。(3)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 ,充满快乐。A.消散 沉醉 五彩缤纷B.消逝 沉醉 姿态万千C.消散 沉溺 姿态万千D.消逝 沉溺 五彩缤纷答案:A。推断:“消逝”指阳光、声音、形影等事物的消失,如笛声消逝,时间消逝。“消散”多用于弥漫性物质,如晨雾消散,热气消散;又可指一些抽象事物,如疲劳已经消散了。第(1)句中描写的是“迷雾”,因此用“消散”更恰当。语句信息2:“秋之收获”“憧憬的春天”“富有魅力”。推断2:“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沉溺”指陷入不良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根据语境,第(2)句应用“沉醉”。【状元心得】正确使用词语,不仅要辨析词语的含义,关键是将其放入语境中来理解。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表达的内容有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命题角度三】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知识要点】 词义即词语的意义、含义,语境即语言环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辨析词语的语境义,就要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感彩和表达作用。【答题对策】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步骤如下: 【典题例证】3.(2012·广安中考)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母亲对我们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B.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桑梓:地名)C.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惭愧)D.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纳罕:惊奇,诧异)答案:B。推断:结合语境,前后联系,可以推出“桑梓”一词的意思应为“家乡”,而不是“地名”。再把“家乡”放入到所在的语境中进行验证,确认“桑梓”在语境中应为“家乡”的意思。结论:选B。【特别提醒】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弄清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命题角度四】关联词的辨析与运用【知识要点】 关联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词语。 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使用的关联词,如“又”“还”“因而”等;另一种是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等。 关联词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等。【答题对策】 1.辨析关联词语“四看”: 【典题例证】4.(2012·莱芜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莱芜的成功召开, 是莱芜区域内的大事, 是齐鲁文化的大事,更是伟大祖国文化的盛事。莱芜是嬴秦始源地,“嬴文化” 为“嬴秦文化”,使莱芜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与中华文明史同步,“嬴秦文化”必将成为莱芜的城市名片。 A.既……也 扩展B.不但……也 扩张C.不仅……也 扩展D.既……也 扩张答案:C。常用关联词使用情况如下:关系代表词语并列关系一面……一面…… 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 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 那么……那么……既……又…… 又……又…… 也……也……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光……还……不但……也…… 要……还要……不仅……还……选择关系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是……还是……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可是……尽管……还是…… ……却…… ……而……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既然……就…… ……因此…… ……可见……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要是……就…… 尽管……也……哪怕……也……条件关系只有……才…… 除非……才……只要……就…… 无论……都……不管……总…… 不论……总是……易错警示】对于各种类型的关联词要分清其表达作用,避免误用。如“即使”“不管”表示假设语气,“虽然”“尽管”表示既成事实。如果分不清其表达作用,运用时就可能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