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复习巩固: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有哪些斗争表现?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
有没有自己的宪法?
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作用:
地位: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本大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2、大会一致选举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意义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二、确立基本民族政策P2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1.苏联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波兰人民共和国8.蒙古人民共和国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6.瑞士联盟 17.芬兰共和国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3、响应: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将其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探究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材料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最根本特征。 世界:在协调国与国的关系,处理国与国之间争端以及其他国际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意义:中国:成为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赢得有利的周边环境,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你知道是神马历史事件吗?1、会议的召开:时间 地点
中国政府代表
2、会议的特点:
3、会议的主题: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
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4、会议的矛盾5、为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应对的?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假设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求同存异”“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所提出的 “求同存异”方针,你知道亚非国家同与异有哪些吗?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 6、周恩来“求同存异”这一方针的提出,在当时及其后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影响) 世界: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中国和很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大大改善中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会议期间各方人士纷纷请周总理签名留念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新中国初期,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恩来外交智慧周恩来外交智慧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周恩来的这一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点,肯定了各国的处境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是为呼吁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万隆精神”平等、协商、求同存异 你认为周恩来为何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