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27.2 相似三角形
新课导入
壹
目
录
课堂小结
肆
当堂训练
叁
讲授新知
贰
新课导入
壹
新课导入
1.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 ,对
应边的比叫做 .
相等
成比例
相似比
A
B
C
A′
B′
C′
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ABC与
相似记作“△ABC∽ ”.
2. 如图,△ABC 和 相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讲授新知
贰
如图①,直线 a∥b∥c,分别交直线 m,n于A、B、C、D、E、F,(1) 度量 ,你有什么发现?
讲授新知
A
B
C
D
E
F
m
n
a
b
c
图①
知识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
讲授新知
(2) 将 b 向下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直线 m,n 与直线
b 的交点分别为 B、E. 你在问题 (1) 中发现的结
论还成立吗?如果将 b 平移到其他位置呢?
A
B
C
D
E
F
m
n
a
b
c
图②
(3) 根据前两问,你认为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
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吗?
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符号语言:
若a∥b∥ c ,则
归纳:
A
B
C
D
E
F
b
c
a
讲授新知
范例应用
例1:如图,已知a∥b∥c,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A
A
C
E
B
D
F
b
a
c
讲授新课
如图,直线a∥b∥ 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我们可以得出图中对应成比例的线段,
A
B
C
D
E
F
b
c
m
n
a
把直线 n 向左或向右任意平移,这些线段依然成比例.
知识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讲授新课
A
B
C
b
c
m
D
E
F
n
a
直线 n 向左平移到 A 与D重合的位置,说说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
把图中的部分线擦去,得到新的图形,刚刚所说的线段是否仍然成比例?
B
A(D)
C
E
F
讲授新课
A
B
C
b
c
m
D
E
F
n
a
直线 n 向左平移到 E与B重合的位置,说说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
把图中的部分线擦去,得到新的图形,刚刚所说的线段是否仍然成比例?
B(E)
A
C
D
F
( )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1(B1)
A2
A3
B2
B3
A2(B2)
A1
A3
B1
B3
【归纳总结】
讲授新课
范例应用
例2:如图,DE∥BC, ,则 ;
FG∥BC, ,则 .
A
B
C
E
D
F
G
讲授新课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问题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
问题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
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
B
C
A
D
E
知识点3:相似三角形的引理
问题3:你认为△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D
E
通过度量,我发现△ADE∽△ABC,且只DE∥BC,这个结论恒成立.
,而除 DE 外,其他的线段都在△ABC 的边上,要想利用前面学到的结论来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怎样做呢?
B
C
A
D
E
可以将 DE 平移到BC 边上去
要用相似的定义去证明它,我们需要证明什么?
思考:
讲授新课
,需要证明的是
由前面的结论可得
证明:在 △ADE与 △ABC中,∠A=∠A.
∵ DE∥BC,
∴ ∠ADE=∠B,∠AED=∠C.
如图,过点 E作 EF∥AB,交 BC 于点 F.
C
A
B
D
E
F
用相似的定义证明△ADE∽△ABC
∵ 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
∴ DE=BF
∴△ADE∽△ABC.
∵ DE∥BC,EF∥AB,
讲授新课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如下图所示,∵DE//BC,∴△ADE∽△ABC.
定理中“和其他两边相交”是指和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相交.
讲授新课
“A ”型
“X ”型
范例应用
例3、如图,在△ABC中,DG∥EH∥FI∥BC,
(1)请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如果AD=1,DB=3,那么DG:BC=_____
A
B
C
D
E
F
G
H
I
△ADG∽△AEH∽△AFI∽△ABC
1:4
范例应用
例4. 如图,在□ABCD中,EF∥AB,
DE∶EA=2∶3,EF=4,求CD的长.
解:CD的长为10.
EF//AB, ,EF=4,则AB=CD=10
点拨
·
当堂训练
叁
当堂训练
1. 已知:如图,AB∥EF∥CD,图中共有___对相似三角形.
3
C
D
A
B
E
F
O
相似具有传递性
4︰3
2. 若 △ABC 与 相似,一组对应边的长为AB =3 cm, A′B′=4 cm,那么 与 △ABC 的相似比是_____.
当堂训练
3. 如图,已知菱形 ABCD 内接于△AEF,AE=5cm,AF = 4 cm,求菱形的边长.
解:∵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B
C
A
D
E
F
∴CD∥AB,
设菱形的边长为 x cm,则CD = AD = x cm,
DF = (4-x) cm,
∴ 解得 x = ∴菱形的边长为 cm.
4.如图,AB=AC,AD⊥BC于点D,M是AD的中点,CM交AB于点P, DN ∥CP.
(1)若AB=6cm,求AP的长;
(2)若PM=1cm,求PC的长.
解:(1)∵AB=AC,AD⊥BC于点D,M是AD的,
∴DB=DC,AM=MD.
∵DN ∥CP,
又∵AB=6cm,∴AP=2cm.
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2)若PM=1cm,求PC的长.
∵DN ∥CP,
又∵PM=1cm,
∴PC=2ND=4PM=4cm.
解:由(1)知AP=PN=NB,
课堂小结
肆
课堂小结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 (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基本事实
2.推论
3.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引理
课后作业
基础题:1.课后习题 练习册 。
提高题:2.请学有余力的同学采取合理的方式,搜集整理与本节课有关的“好题”,被选中的同学下节课为全班展示。
谢
谢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7.2.1.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教学目标
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3.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应用,会用平行线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进行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难点: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应用,会用平行线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进行证明和计算.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 ,对应边的比叫做 .
如图,△ABC 和△A′B′C′ 相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
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
二、揭示问题规律
知识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
如图①,直线 a∥b∥c,分别交直线 m,n于A、B、C、D、E、F,(1) 度量 ,你有什么发现?
图①
将 b 向下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直线 m,n 与直线b 的交点分别为 B、E. 你在问题 (1) 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 b 平移到其他位置呢?
图②
(3) 根据前两问,你认为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吗?
【归纳】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符号语言:
知识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如图,直线a∥b∥ 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我们可以得出图中对应成比例的线段,
把直线 n 向左或向右任意平移,这些线段依然成比例
直线 n 向左平移到 A 与D重合的位置,说说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把图中的部分线擦去,得到新的图形,刚刚所说的线段是否仍然成比例?
直线 n 向左平移到 E与B重合的位置,说说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把图中的部分线擦去,得到新的图形,刚刚所说的线段是否仍然成比例?
【归纳总结】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 .
知识点3:相似三角形的引理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问题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
问题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
问题3:你认为△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通过度量,我发现△ADE∽△ABC,且只 ,这个结论恒成立.
思考:要用相似的定义去证明它,我们需要证明什么?
由前面的结论可得,需要证明的是 ,而除 DE 外,其他的线段都在△ABC 的边上,要想利用前面学到的结论来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怎样做呢?
用相似的定义证明△ADE∽△ABC
定理: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如下图所示,∵ .
“A ”型 “X ”型
三、学习检测
例1:如图,已知a∥b∥c,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 )
A. B.
D.
例2:如图,DE∥BC, ,则 ;FG∥BC, ,则 .
例3、如图,在△ABC中,DG∥EH∥FI∥BC,
(1)请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ADG∽△AEH∽△AFI∽△ABC
(2)如果AD=1,DB=3,那么DG:BC=_ _
例4、如图,在□ABCD中,EF∥AB, DE∶EA=2∶3,EF=4,求CD的长.
四、尝试应用
1. 已知:如图,AB∥EF∥CD,图中共有 对相似三角形.
2. 若 △ABC 与 △A′B′C′相似,一组对应边的长为AB =3 cm, A′B′=4 cm,那么 与 △ABC 的相似比是 .
3. 如图,已知菱形 ABCD 内接于△AEF,AE=5cm,AF = 4 cm,求菱形的边长.
4.如图,AB=AC,AD⊥BC于点D,M是AD的中点,CM交AB于点P, DN ∥CP.
五、自主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如图,l1∥l2∥l3,两条直线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D、E、F.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已知AE=6,,则EC的长是( )
A.4.5 B.8 C.10.5 D.14
3.如图,在 ABCD中,EF∥AB,DE:EA=2:3,EF=4,则CD的长为( )
A. B.8 C.10 D.16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F是DE的中点,BF的延长线交AC于点H,则AH:HE等于( )
A.1:1 B.2:1 C.1:2 D.3:2
5. 如图,在 ABCD中,E为AD的三等分点,AE=AD,连接BE交AC于点F,AC=12,则AF为( )
A.4 B.4.8 C.5.2 D.6
第5题图 第6题图
二、填空题
6.如图,已知AB∥DE,AE与DB交于C,AC=3,BD=3,CD=2,则CE= .
7.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D,DE:EB=2:3,EF=6,那么BC的长为 .
8.如图,△ABC中,点D、E分别为AB、AC的中点,连接DE,线段BE、CD相交于点O,若OD=2,则OC= .
第7题图 第8题图
三、解答题
9. 如图,已知在△ABC中,D是BC上一点,E为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F,GD∥AC交BE于G.
(1)求证:GE=FE;
(2)若BD= BC,CF=12,求AF的长.
10.如图,直线DE交AC、AB于D、F,交CB的延长线于E,且BE:BC=2:3,AD=CD,求AF:BF的值.
11.己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BAF=∠DAE,AE与BD交于点G.
(1)求证:BE=DF;
(2)当时,求证:四边形BEFG是平行四边形.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B
6.6 7.10 8.4
9.(1)证明:∵GD∥AC,E为AD的中点,∴点E也是GF的中点,即GE=FE;
(2)解:∵GD∥AC,BD=BC,∴BD:BC=GD:CF=1:3.∵CF=12,∴GD=4.∵GD∥AC,∴△DGE≌△AFE.∴AF=GD=4.
10.解:过点D作DG∥AB交BC于点G,∵AD=CD,∴DG= AB,BG=GC,∵BE:BC=2:3,∴BE:BG=2:1.5=4:3,∴,∴=4:14,∴AF:BF=10:4=5:2.
11.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BC=∠ADF,∵∠BAF=∠DAE,∴∠BAF-∠EAF=∠DAE-∠EAF,即:∠BAE=∠DAF,∴△BAE≌△DAF,∴BE=DF;
(2)∵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DG∽△EBG,
∴,又∵BE=DF,,∴,∴GF∥BC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DGF=∠DBC,∵BC=CD,∴∠BDC=∠DBC=∠DGF,∴GF=DF=BE,∵GF∥BC,GF=BE,∴四边形BEFG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A′
B′
C′
A
B
C
D
E
F
m
n
a
b
c
A
B
C
D
E
F
m
n
a
b
c
a
A
B
C
D
E
F
b
c
A
B
C
D
E
F
b
c
m
n
a
A
C
b
c
D
E
F
n
a
B
m
A
B
C
b
c
D
E
F
n
a
m
A1(B1)
A2
A3
B2
B3
A2(B2)
A1
A3
B1
B3
D
E
A
D
E
C
B
B
C
A
D
E
A
E
D
B
A
C
E
B
D
F
b
a
c
A
B
C
E
D
F
G
A
B
C
D
E
F
G
H
I
C
D
A
B
E
F
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