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高考网(www.)我的高考我做主!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前认知必备
目标导航1.掌握中国近现代报刊发展的历程和作用。(重点)2.掌握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作用。(重点)3. 比较各种媒介不同的特点,探讨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难点) 要点导读
教材创新研读
教材要点详解
知识点1 报刊业走向繁荣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发展
(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4)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
图文探究:据右图
思考:指出这三份报刊(杂志)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提示: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3.繁荣
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我国报刊业走向繁荣。
【领悟整合】
知识点2 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
(1)诞生:1958年,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随着电视的普及, 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议一议 电影媒介有何特点
(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领悟整合】
知识点3 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
2.功能: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 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图文探究: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新华网与我们的网友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在线交流,坦诚回答了网友提出的有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诸多问题,给网友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思考:材料体现了互联网哪一独特功能?这在政府与民众沟通方面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功能: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作用: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感情和理解;政府可以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调动民众关注社会发展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领悟整合】
知识深化应用
1.报刊对近代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夺取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示例1 报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体,记录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留下了反思历史的“原件”。下列报纸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
解析:①是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②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通过报纸中的《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的标题判断③的时间为1972年;通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字样判断④的时间为2008年。
答案:A
2.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及优势
影响:(1)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优势:(1)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体相比,它具有非地域性、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信息链接的无限性等优点。(2)它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多元的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开创“个性化’’传播时代。(弓)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不同之处在于,它赋予个人前所未有的对媒体施加影响的权力。(4)网络传播方式以“点”对“点”双向互动式的传播代替了“点’’对“面”的单向传播,以个人化信息服务代替了大众传播的单一形式。
示例2 和其他传播媒介相比较,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互联网获取信息不仅快捷迅速,而且费用低廉。
答案:B
典例分类剖析
类型一 大众报业的发展
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报刊的背景、功能、影响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以新材料为依托。
典例1 (2013江苏卷,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紧扣题干中“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近代报纸有教化功效。
答案:C
变式训练
1.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具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1.解析:注意紧扣题目,报纸的功能很多,但从题目中对巴黎和会的报道,主要还是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
答案:B
类型二 影视事业的发展
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电影、电视功能、特点、影响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以新材料为依托。
典例2 (改编题)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对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迅速”等,由此可判断通过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道和互联网,故答案选C项。报刊杂志有滞后性,排除①;电影一般是娱乐功能突出,更具有滞后性,排除②。
答案:C
变式训练
2.1896年8月14 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电影在上海出现
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解析:《申报》刊登了西洋影戏的广告,说明当时在上海已经出现了电影,在题目材料中并不能说明上海开风气之先,也不能说明当时的报刊业发达和电影进口到中国。
答案:B
锐读天下 感悟历史
大众传媒的发展
【背景材料】2013年8月21日。 8月“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上线,该平台是开展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网友热议专项打击网络谣言。sctr974:支持警方严厉打击网上造谣,我们应共同维护网上良好健康的秩序!
ly_gf_401:支持!警方这次做得漂亮!再接再厉,赢得净化网络环境这场战争,期待!
小不懂的小雨点儿:肆意挥舞的话语之剑与令人担忧的网络安全,是摆在眼前最严峻的网络形势,我们坚决不能让这样的武器去伤害别人。
谈看法:坚决依法打击网络造谣滋事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清醒看到此类行为的危害性。对于出现的新情况,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完善。
SNYS:谣言在网上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危害性极大,造谣惑众危害性猛于虎,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定要依法严惩。
欣新心鑫123:希望众网友抱着正直、善良的心态去正视网络、参与网络。不要人云亦云,盲目传播。要有分辨力,传播正能量。
【名师点拨】对网络反低俗、反谣言时必要性的,弘扬社会公德、倡导优秀文化传统、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共同遵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抵制网络低俗文化,提高校园文化的品质,不仅对于学生成长有好处,而且对于社会精神文明整体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考查我国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概况。大众传媒的发展对现代人的影响。
【试题设计】
1.互联网的发展和日趋普及,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其“负面影响”不包括( )
A.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户、遨游天下的机会
B.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活动日趋严重
C.部分人沉迷于网络虚拟社会而不能自拔
D.垃圾信息、色情信息、反动言论泛滥
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通过对互联网影响的认识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可采取排除法解题,网络犯罪、沉迷网络、垃圾信息等方面显然是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可排除。A项是互联网对人类的积极影响。另外,本题也可采用直接选择法解题。
答案:A
2.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 311万增长到 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微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网络的即时性应用得到了加强
B.互联网可以实现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C.用户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D.微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报刊业的衰落
解析:本题考查通讯业的发展。微博对报刊业有冲击,现在报刊业依然发达。
答案:D
课时跟踪训练
A组(基础题)
1.近年以来,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
A.电影 B.电报 C.报刊 D.电话
解析:B、D两项为通讯工具。报刊在19世纪中前期出现,到19世纪末才出现电影,继报纸、广播和电影之后出现互联网。
答案:C
2.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
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
解析:A、D两项太绝对化;当时电影属于无声电影,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B
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解析:《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的专门报道,体现了报纸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的功能。故应选B项。
答案:B
4.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这一艺术形式是( )
A.皮影 B.电影
C.戏剧 D.杂技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看出这是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
答案:B
5.1919年,身居北京的张某有紧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他可以选择的方式是( )。
①用飞机传送信件 ②通过发电报的方式 ③打电话 ④依靠驿站和通信局传送信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电话是1882年传入中国;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此时在中国也都已出现;而④所述通信方式已经落伍且不适合紧急情况。
答案:C
6.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
答案:C
B组(能力题)
7.创刊于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可判断。
答案:D
8.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 )。
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解析:1909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
答案:C
9.央视《新闻30分》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这表明 ( )。
A.信息技术逐渐失去活力 B.网络信息要辨别使用
C.我们应该远离网络 D.可以杜绝垃圾信息
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故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能体现题意。人们对待网络信息正确的态度应是辨别使用,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0.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互联网获取信息不仅快捷迅速,而且费用低廉。
答案:B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第(1)问报业的发展反映了清末中国的内外危机;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直接概括即可;第(3)问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联系考查;第(4)问要依据前三问的问题概括归纳。
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3)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高考真题演练
1.(2013·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解析:《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4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时务报》的畅销说明“国人所办的报纸”在当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其销量最多时也仅17000份,言其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
答案 C
2.(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答案 A
3.(2009·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 “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A
高考试题库(www.)我的高考我做主!
高考试题库(www.)我的高考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