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6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浸渍(zì) 信札(zá)
涅槃(pán) 长歌当哭(dànɡ)
B.缁衣(zī) 偈子(jì)
惴惴(zhuì) 面面相觑(qù)
C.不屑(xiāo) 喋血(dié)
吮血(shǔn) 殒身不恤(yùn)
D.寥落(liáo) 菲薄(fěi)
眷眷(quàn) 提纲挈领(qiè)
答案B
解析A项,“札”应读“zhá”;C项,“屑”应读“xiè”,“殒”应读“yǔn”;D项,“眷”应读“ju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这次本能考入一所重点中学,但由于考试时身体欠佳,发挥不好,结果只能就读于一所普通中学,真是明珠投暗了。
②有些干部急于事功,把群众不愿接受的致富措施强行落实,结果引起民怨。
③小强为了增强体质,一口气围着操场跑了十圈,直累得延口残喘。
④他一当上局长就情随事迁,公款吃喝,贪污受贿,最后难逃法网。
⑤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以来发动的最惨无人道的袭击。
⑥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聚沙成塔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①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不合语境。②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合乎语境。③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不合语境。④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不合语境。⑤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使用正确。⑥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不是为了挑起太空的军备竞赛,而是为了促进太空资源的开发、探索与和平利用。
C.从表面上看来,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者之间似乎没有瓜葛;但是,从实质上看,帝国主义与段祺瑞政府是合谋的。
D.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在”与“里”。B项,语序不当,将“探索”移到“开发”之前。C项,语序不当,最后一个分句与前文不照应,应改为“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是合谋的”。
4.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
答案B
解析B项,这句话并没有运用反语,而是用了比喻,“‘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源头。
5.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用文字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看到您的画像,我自然想起您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觉得这诗句正是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您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格的全部体现。您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留着一撇浓黑的胡须,表情非常严肃又非常慈祥,从中可以想见您的清苦、刚直、坦然。您一头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约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当真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您是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您的文章独抒己见,入木三分。而您的杂文则是匕首,是投枪,是飞镖,直刺黑暗社会,使反动统治者胆战心惊。
解析题干要求“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暗示出答案既包括鲁迅的外貌形象,又包括其精神形象。刻画外貌形象,要参照鲁迅的画像,刻画外形特点;刻画精神形象,要求挖掘出他的性格及其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品质。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忆刘半农君
鲁 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钅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间世》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的刘半农有活泼、勇敢、忠厚、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有浅、草率、无谋等不足之处。
B.“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由提倡新事物转向保守,是“我”与之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作者肯定了刘半农过去的战绩,虽然对刘半农不免有微词,但也坚决反对“陷沙鬼”抹杀他过去的功绩。
D.“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表明,鲁迅虽然曾经跟刘半农是朋友,但对他还是怀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憎恶之情。
答案D
解析D项,“但对他还是怀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憎恶之情”错误,在“这憎恶”的后一句中,有“因为”一词,告诉读者作者“憎恶”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可知,“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也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出刘半农的形象。
B.本文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材料,叙事写人,做到了线索清晰,情感态度爱憎分明。
C.文章关于“武库”的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借代、衬托等手法,以陈、胡衬托刘半农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前后内容多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
答案C
解析C项,“借代”错误,该段文字中没有出现借代手法。
8.“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 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②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其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彩的字,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9.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①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②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直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③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一个国家总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壮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为中国的政治变迁作出了重大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 ,爱国学生面对敌人的枪弹的威胁而 ,他们通过举行游行示威、街头公开演说、开展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活动、直接参与抗战、组建政治社团、开展政治请愿、发行爱国日刊等多种行为方式参与爱国的政治斗争,做了很多 的事情。即便有许多的青年学生喋血身亡,但后继者毅然 ,奋然前行。
历史告诉我们,也警示我们:爱国远远不像我们喊出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爆发 舍生取义 惊心动魄 声泪俱下
B.暴发 殒身不恤 惊心动魄 声泪俱下
C.暴发 舍生取义 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
D.爆发 殒身不恤 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
答案D
解析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这里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应选“爆发”。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强调不怕死。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强调“义”。这里强调爱国学生面对敌人的枪弹的威胁而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应选“殒身不恤”。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这里是说爱国学生做了很多声势浩大的爱国的事情,应选“惊天动地”。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这里指后继者应当把对牺牲的爱国学生的悲痛化为力量,应选“长歌当哭”。故选D项。
11.在文中括号处补写一句话,使句子前后连贯,语意完整。
参考答案学生组织成为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
解析第一段的论述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性的组织参加相关爱国活动,因此要补写的句子的主语可以是“学生组织”;另外,结合后文“为中国的政治变迁作出了重大贡献”思考,这里所填的句子具有总结前文的性质,再结合前面的关键词“新兴的社会力量”“时代发展的先锋”,此处可以填写:学生组织成为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
12.请把上面的文字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爱国需要敢于担当,身体力行。
解析语段共有三段。第一段是写大学生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起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段以“五四运动”为例,具体阐述他们的贡献。第三段是对大学生爱国做法的思考,起着总结和升华的作用。因此第三段才是语段的核心所在。结合第三段的关键句“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可知,此段文字主要是告诫广大青年:爱国需要敢于担当,身体力行。注意字数限制。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他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 。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 。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 。
参考答案①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 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自由意志)
14.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为入选的刘和珍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必须使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100~150字。
答案示例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你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担起民族大义!刘和珍君,你始终微笑着,你像一棵大雪压不弯的青松,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