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二单元 8.3 党费 Word版含解析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二单元 8.3 党费 Word版含解析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10: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8.3 党费 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主旨。
2.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
3.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好处,结合全文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
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王愿坚的侄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是在中学课本上第一次读到《党费》的。他透露,黄新这个形象的原型,其实是王愿坚的大姐王辩。1917 年,王辩到济南读书,随后在“五四”新潮流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思想更为开放。1924年秋,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
“王辩曾化名黄秀珍,从事党的工作,因此《党费》的主人公也姓黄,黄新的身上有不少我大姑的影子。”在王伟看来,《党费》中的黄新,就是那个年代共产党员的形象,对党极其忠诚。“大姑也确实从事过多年的地下工作,其实她的经历比小说中的黄新更精彩。”
1925年11月,王辩受党组织的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她回国后,曾经被捕,在狱中掩护了组织,保护了同志,健康却也因此遭受损害。王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曾希望大姑出任高级干部,但她坦陈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足以承担如此重要的工作,主动要求前往北京图书馆,在俄文编辑室工作。
(二)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相州七村人,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我”接受任务,负责联系地方党组织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6-29段):“我”与黄新第一次见面,黄新用银洋缴党费被“我”拒收。
第三部分(第30-37段):黄新不顾女儿的饥饿,买盐腌菜用来缴党费。
第四部分(第38-60 段):黄新为了保护“我”而牺牲,牺牲前不忘缴党费。
四、学习课文
1.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明确:
①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贴近读者,让人感动。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②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方面使故事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③最后通过第一人称“我”为媒介,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2.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
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织地下活动。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她不顾自身生活的艰难,省吃俭用,把丈夫留给她安家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用处;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多次嘱托“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但黄新狠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严重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面对敌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3.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①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②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章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章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脆,也为后面成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成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
③“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文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
4.如果把课文中“妞儿”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
不行。“妞儿”作为课文中的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着映衬作用。课文中关于“纽儿”的描写一共有五处:
①“我”第一次去接头,打量黄新家时见“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小鼻子一扇一扇的睡得正香。这大概就是她的小妞儿”。小孩睡在“地铺上”, 盖的是“烂棉套子”,足见其生活艰难,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黄新将自己的丈夫送去当红军;丈夫跟随毛主席长征前留下的银洋她硬是没动分毫而留作党费,其对党的赤诚之心可见一斑。
②“我”第二次去接头时,“妞儿”刚拿了一根腌豆角“往嘴里填”就被母亲黄新“拿过来”,这衬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置儿女亲情于不顾,对同志、对党的赤胆忠心。
③危急关头,黄新交代“我”事情时提到了“妞儿”,交代完后,“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这些细节,与黄新拿过“妞儿”正准备吃的咸菜完全不同,把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关怀表现到了极致。“妞儿”衬托出了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人性美以及从容镇定、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品质。
④危险过后,“我”“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这是在情节结构上呼应黄新先前对“我”的交代。
⑤见到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然后掏出手巾,蘸着草叶上的露水,轻轻地,轻轻地把孩子脸上的泪痕擦去”。这里以政委对“妞儿”的疼爱,侧面表现党对黄新勇于牺牲的精神的高度肯定,以“妞儿”暗示革命后继有人,黄新对党忠诚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所以,“妞儿”这个人物形象是不能删去的。
5.本文选取咸菜作为党费贯串始终,请说说这样构思有何好处。
明确:
《党费》选取了一筐咸莱作为特殊的党费,并以之为主线贯串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和形象特征,这种艺术构思是新颖、独特的。
缴纳党费,本来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本文却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之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在山区坚持与敌人作不懈的斗争,敌众我寡,斗争十分艰苦。敌人采用搜山、烧山、移民并村等残酷的手段,企图割断群众和游击队的联系。在这种严酷而又恐怖的情形下,黄新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的党员为缺盐的游击队腌制咸菜,作为党费上缴党组织,最后为掩护战友脱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化为一个普通的党员,黄新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这样构思,使得平凡的咸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得以凸显。
6.《党费》这篇小说,虽然有些情节略显夸张,但还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如何理解“党费”的特殊意义
明确:
“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信仰的具体化,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负责任。现在的共产党员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交足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交了“党费”。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启明
东方晓
“咣当!”监牢的铁门被重重地踹开了。
“赵云霄!”一声粗暴的喊声。门口出现了一个戴大盖帽的黑色剪影。
“我就是。”一个柔和而细弱的声音从坐在一起的女难友中间传来。
等赵云霄拖着受伤而又有些笨重的身体被难友们扶着走到门口时,那个剪影把信摔给她,说:“这是你男人临死前写给你的。好好看看吧!死硬分子!”
虽然赵云霄对爱人陈觉的牺牲并不意外,因为她和他早就收到了“惩共法院”的死刑判决书,罪名是“策划暴动,图谋不轨”。但真听到他的死讯时还是昏了过去。难友们赶紧将她抬到稻草上,喊她的名字,拍她的脸。
“云霄!云霄!肚子里有孩子,你可要挺住啊!”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地睁开眼。眼角的泪珠滚了下来,但她还是平静地说:“我没事,不要为我担心。”
赵云霄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她原本想陪爱人一同走向刑场,但她最终还是接受爱人的劝告,向敌人提出了一个请求:“我已有身孕,请求生下小孩再临刑。”经过三四个医生的检查确定属实,敌人被迫同意延期执行。
在难友们的搀扶下,赵云霄艰难地坐起来,打开了陈觉在就义前写给她的诀别书:
云霄我的爱妻: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或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扶(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
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唯)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业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病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那时若死,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
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我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他(她)出国的。我的妹妹时常写信告诉我,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远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此祝
健康 并问
王同志好
觉 手书
一九二八·一〇·一〇
读完信,她放声大哭,又一次昏了过去……
4个月后,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陈觉和赵云霄的女儿出生了!难友们怕婴儿受凉,把母女俩围在中间。赵云霄和大家商量,决定给婴儿取名“启明”。
由于营养不良奶水不足,婴儿饿得“哇哇”直哭。牢房的铁窗开得很高、很小,阳光照不进来,尿布无法晾干,赵云霄只得将尿布缠在腰上,垫在身下,用体温暖干。赵云霄日夜抱着自己的骨肉,把她贴在胸口上。看到女儿那圆圆的小脸,她幸福得想笑,但又心酸得想哭!
可是,赵云霄生下女儿才一个半月,死刑执行通知书就又来了。
她搂着女儿亲了又亲,吻了又吻,晶莹的泪水一串串地落下来。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她给亲爱的女儿写了遗书。
启明我的小宝贝: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有了你才四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于陆军监狱署来了。当时你的母亲本来立时死的罪,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方检查出来是有了你!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启明(与你同样同生一个叫启蒙)。小宝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你不必恨我!而恨当时的环境!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你的父亲是死于“民国”十七年阳历十月十四日,即古历九月初四日。你的母亲是死于“民国”十八年阳历三月二十六日,即古历二月十六日。小宝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像(相)片给你,你的母亲所给你的记(纪)念只有像(相)片和衣物,及一金戒指,你可作一生的惟(唯)一的记(纪)念品!
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地)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个不幸者,你是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小明明,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地)保存!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成。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
泪涕 三月二十四日
3月26日,刽子手在监外高声点名。叫到“赵云霄”时,生死离别,痛断肝肠,她怎舍得初到人世的婴儿呢。
诀别的时刻到了,赵云霄喂完最后一次奶,强忍悲痛,把启明留给了难友。
“同志们,拜托了,我先走一步。”她含着泪说……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公和她的丈夫,生前曾前往苏联学习,他们相知相爱,回国参加革命,不幸被捕,先后壮烈牺牲,反映了当年革命斗争的残酷。
B.陈觉和赵云霄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同志,但选文主要表现的是他们的人性之美,包括亲情、爱情,而不是革命精神。
C.“门口出现了一个戴大盖帽的黑色剪影”一句很有深意,不仅从侧面写出了监牢里光线昏暗,也暗示出反动派是背对光明、背对正义的。
D.选文中的陈觉虽然是位视死如归的革命者,但也是一个有着儿女情长的人,他觉得愧对父母,愧对孩子,这表现了革命者的真性情。
2.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题目“启明”的深刻意蕴。
3.选文使用大量篇幅展示了两位烈士写给亲人的书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下面是一个想找一份稳定点的工作的年轻人的自我介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我已工作5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5年的工作磨砺,使我精通媒体的各项业务;对名人的多次采访,使我具备了超强的沟通能力。2008年我曾在《健康指南》担任编辑工作。《周报》曾荣幸地聘我担任编辑部主任,历时两年,并且我曾直接参与排版工作。目前高就于一家广告杂志社。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
2.①“启明”是赵云霄给女儿起的名字;②表现了对孩子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③反映了革命者坚信光明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④“启明”蕴含着革命烈士给民族带来光明的意义。
3.①信中写了两位先烈生前的经历,表现了其丰富的情感、坚定的思想,这两封信使人物形象更饱满。②书信是人物内心世界最真实最直接的表露,情感的传达更自然,更容易感动读者。③使选文的叙事更简练,情节更集中紧凑,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
4.①“丰富”应改为“一定”;②“精通”应改为“熟悉”;③“超强”应改为“较强”;④“荣幸”应改为“热情”;⑤“高就”应改为“受雇”或“受聘”。
解析:
1.“选文主要表现的是他们的人性之美,包括亲情、爱情,而不是革命精神”曲解文意。结合原文可知,选文中的亲情、爱情与他们的革命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是他们革命精神的体现。
2.本题考查从不同层面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从表层理解,“启明”是赵云霄给女儿起的名字,这个名字表现了她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祝福。从人物形象角度理解,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反映了革命者坚信光明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从主题方面来说,“启明”寄寓着革命烈士给民族带来光明的意义。
3.从人物形象方面来说,第一封信交代了陈觉和赵云霄两位烈士生前的经历,两封信都传达了他们丰富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书信使他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文体方面而言,书信是人物内心世界最真实最直接的表露,可以更自然地传达情感,更易打动读者。从情节方面来讲,书信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叙事更加简练,使有限的文字可以传达出更丰富的内涵。
4.①说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自夸之嫌;②“精通”也有自夸之嫌;③“超强”多用于称颂别人,说自己不合适;④“荣幸”是谦辞,不能用于对方;⑤“高就”是敬辞,称对方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