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乐清市育英学校八年级下册语文普通BC三月考试卷(熊永梅)

文档属性

名称 【独家】乐清市育英学校八年级下册语文普通BC三月考试卷(熊永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6 21:57:5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普通班语文月考答案
1.(4分) 袤 垠 覆 遐
2.(2分) ①藤野先生 托尔斯泰 ③ 莎莉文老师 ④ 胡适母亲
3.(2分) C
4.(2分)示例一: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示例二: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5.(8分)①独怆然而涕下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无为在歧路 ④不汲汲于富贵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急湍甚箭,猛狼若奔
6.(6分)活动一(2分):①道德价值 ②真善美
活动二(1分):参考示例:①(勤劳)的妈妈最美 ②(有爱)的妈妈最美 )
活动三(3分):①勤劳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用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她用双脚踏出富裕的道路,她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明天。
②我的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敬老院里,有她温暖的话语;街道社区,有她甜美的笑容;义工队里,有她忙碌的身影。
7.(2分)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两个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8.(2分)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
9.(4分)①“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 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②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2分,若回答成“父亲对儿子的爱”,只能得1分)
10.(3分)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
11.(3分)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睡眠问题
二.现代都市夜生活的休闲娱乐吞噬睡眠时间;
三.日趋激烈的竞争带来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 每空1分,意思相符即可)
12.(3分)不可以(1分)因为加着重号的词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拥有一夜好睡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这种现象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
14.(2分)示例一:睡眠重规律,学习高效率(生活高质量)。示例二:健康睡眠进社区,生活质量上档次。示例三:睡眠足,精神旺。示例四:功名利禄抛脑后,淡泊宁静入梦来。示例五:早餐晚餐要均衡,七八分饱睡得香。
15. (3分)梅子、芭蕉、柳花 (答对1个给1分)
16.(2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17.(4分)①佁然:呆呆的样子 ②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③悄怆 :忧伤的样子 ④ 清:凄清
18.(2分) ①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9.(2分)C
20.(4分)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
21.(2分) 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2 . (2分)(写出一条即可) 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 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不要自以为是
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23.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普通班语文月考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卷面书写分3分)
一.积累运用 ( 24分)
1.根据拼音及语境在括号中工整地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①托尔斯泰的眼睛不会放过任何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时也能全面揭示广maò( )无yín( )的宇宙。
②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fù( )去地看。
③我常在这颗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xiá( )想,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2.指出下列语句中的“他(她)”所指代的人物。(2分)
①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②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③她抓着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为又一次接触到坚实的大地而高兴得发狂。( )
④但她有时候也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B.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4.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组句子。(2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 ,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5.默写。(8分,每空一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柳先生传》)
⑤ 民族英雄文天祥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这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与朱元思书》中写富春江水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6分)
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 活动一:悟“美” 】 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2 分)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① ②
【 活动二:鉴“美” 】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1分)(温馨提示:活动三要围绕你的观点展开。)
的妈妈最美
【 活动三:荐“美” 】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请为她写一则推荐词。(3 分)
要未:①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②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姓名;④50字左右。
“最美妈妈”推荐词
二.现代文阅读 (2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吧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 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7.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分)
8.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9.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各题。(4分)
①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 )
②“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10.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3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写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之前
①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的例行公事,10点睡觉7点起床,跟9点上班5点下班一样,属于我们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作息。可是,如今对于很多人而言,拥有一夜好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
②现在的我们经常就是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可以说,浅眠、嗜睡、失眠、作息混乱、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这不禁令人要问: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③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整夜都转辗反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色变亮。
④显然,物质不是偷走我们睡眠的元凶,即使不是替罪羔羊,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非常没用的帮凶,在睡眠问题的背后,一定还有更为隐蔽但也更为厉害的杀手。
⑤当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的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的时候,我们的睡眠就开始需要与自己的身体谈判了。我们的晚餐可以从6点吃到8点,但是最佳的睡眠时间却不能。
⑥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呆上比蔬菜和水果长得多的时间,即便我们的意念已经想安然唾去了,但是身体却不能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后的浓茶、咖啡,它们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那个时候,不是我们说想睡就睡得着的。
⑦当现代生活将我们的都市夜晚打造成休闲与娱乐的最佳时段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睡眠就频频地遭遇这个难以抗衡的敌手的袭击。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KTV、足浴会所、健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人来人往的场景时,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一天中最好的入睡时点给了丰富的夜生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以放松压力为借口而大行其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应该属于睡眠的时间。
⑧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的时候,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被窝。
⑨睡眠已经变成了我们白天战斗时到底是输是赢的试金石。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⑩所以,在笔者看来,归根到底睡眠问题的实质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当我们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而选择义无反顾地扑向火海的时候,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⑾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问题吧。否则,拖着疲倦的身躯,周而复始地混乱生活着的我们,终将得到睡眠的绝地反抗,而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11.标题“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是形象的说法,通俗的说法是 _______________。作者把“谁”归结为三方面,分别是:一、人们忽视早餐,晚餐吃得不科学;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3分)
13.选文第⑨段“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一句中“这些东西”指什么?(3分)
14.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请拟写一则关于自己睡眠问题的公益广告语。(2分)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今午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进社区”。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刚刚结束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72%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5.5个小时,初中生约为6小时,小学生约为7小时。这项调查还显示,超过50%的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 (《中学生睡眠时间研究报告》)
链接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文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新华网)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5.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16.“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2分)
(二)课内古文阅读。(8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佁然不动 佁然( ) ②往来翕忽 翕忽 ( )
③悄怆幽邃 悄怆 ( ) ④以其境过清 清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D.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三)课外古文阅读。(8分)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2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①辐腐而轮败 败:( ) ②以为车固若是 固:( )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 )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顾:( )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2.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什么教训 (写出一条即可)(2分)
四.作文(30分)
23.请以“那不一样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卷上;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姓名、校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24分)
1、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出准确的汉字。(4分)
春天,在依旧寒意的流风里珊珊走来。有时,我想,假设春天里广mào 无
垠的大地上没有一派花团锦cù 的景象,那将是多么gān gà 的事。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一句是( )( 3分)
A、第59届联大召开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日本《读读新闻》的晚刊、《朝日新闻》的日刊都是以很小的篇幅予以“关注”,竟不约而同地将报道聚焦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上。
B、如果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他将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一意孤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词。
C、就个人愿望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财经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