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刘邦 B.李世民
C.朱温 D.赵匡胤
2.据史料记载,1000多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3.如果请你为完颜阿骨打写一份人物简介,合格的是( )
A.契丹族首领,建立辽国
B.党项族首领,建立大夏国
C.女真族首领,建立金朝
D.蒙古族首领,建立元朝
4.陆游的《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的一端(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5.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西夏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等词语与下列哪位英雄有关( )
A.文天祥 B.韩世忠 C.寇准 D.岳飞
7.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 )
①广州 ②泉州 ③张家港 ④刘家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9.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10.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
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2.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13.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
14.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5.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6.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南宋手工业进步
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7.查理先生对中国的瓷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你应建议他去访问( )
A.洛阳 B.景德镇
C.西安 D.绍兴
18.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9.马克思在谈到右图人物时曾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右图人物是( )
A.铁木真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阿保机
20.《马可·波罗行纪》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图中的位置是( )
① B.② C.③ D.④
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时,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下图所示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
(2)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什么?宋朝时哪一种粮食作物是这一行业的支柱?
(3)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试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当时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因素是什么?
(4)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材料二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何时完成?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怎样的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材料四是哪位统治者的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5DCCDB 6-10DAACA 11-15ADCBA 16-20DBCAC
21、(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农业;水稻。
(3)市舶司;广州(或泉州);指南针的使用。
(4)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
22、(1唐朝中期。南宋时完成。
(2)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出现了商标意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市舶司。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23. (1)张择端。反映了东京(开封)商品经济繁荣。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任意三点即可)
(3)太湖流域。占城稻。
(4)元太祖(忽必烈)。目的: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