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网络知识构建
1.时空定位
2.知识构建
专题核心整合
一、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途径、评价
1.历程
(1)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通过新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2.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评价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④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总之,它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建立在西方列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之上的,是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
二、两次工业革命新能源利用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社会生产由手工操作进入到蒸汽时代;也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电力的开发和运用,促使社会生产由 “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器的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②石油的开采与利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九十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同样也带来了对人类环境的污染。
三、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比较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
手段
依靠机器生产
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规模
相对于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工人集中
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
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是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单元综合过关测控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D 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握传播宗教和获取黄金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高额利润的追求驱使欧洲人开始了远洋探险。
2.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这一观点( )。
A.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B.点明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C.夸大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 D.否认了哥伦布远航的野蛮性
2.A 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使地球范围内的不同人类文明开始会和交融,打破了彼此孤立和隔绝的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全球的时代,人类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该材料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3.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3.B 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的联系,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易错选C,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而题目要求是从全球化的角度看。
4.下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全球化的推动
4.A从图片信息看,欧洲贸易中心区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 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亚洲开始种植玉米、烟草、马铃薯等农作物 ②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 ④欧洲封建主的财富与日俱增 ⑤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D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封建地主的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④叙述有误,排除。
5. 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发行了一枚12欧元纪念银币(如图),以纪念历史性旅程——发现美洲大陆之旅。马克思认为这次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殖民地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新航路的开辟使近代商品交易产生
6.A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为西方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7.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着哥伦布的到来遭到灭顶之灾
7.C 注意弄清哥伦布远航和工业革命不是同时期的。
8.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8.B 18世纪,英国是最主要的贩卖黑奴的国家,为英国积累大量的财富,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9.D 材料主要是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角度论述1500年至1763年的历史,工业革命不在这一历史范围内。
10.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0.A由对表格时间和数据变化的分析,可以肯定是工业革命造成农村从属于城市,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11.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12.C 识的理解和图表分析能力。根据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新兴的棉纺织业在生产技术上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珍妮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进而对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故选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是机器生产。
13.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来源:学+科+网][来A.家庭观念的淡化 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垄断组织的出现[来源:学科网]
13.C 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改进,城市出现了大量工厂,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和工厂。
14.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
A.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B.生产规模扩大和资本高度集中
C.自由竞争逐渐让位于国家干预 D.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
14.B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
15.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15.A 1851年的时候,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而B、C、D三项均含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6.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4 605人增加至27 816人。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拜金主义盛行 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 D.城市化进程加速
16.B 19世纪上半期正是工业革命在英国迅速推进的时期,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赤贫与暴富并存,导致盗匪肆虐。
17.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7.C 题干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8.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C 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②。
19.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9.B 工业革命使人们对于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20.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时 间
英 国
美 国
德 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B 从时间上看,经过了从187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大大增加,英国则由于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重视而导致其工业生产逐渐落后,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下降。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2分,共40分。)
21.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东方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示意图:
(2)上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
材料四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世界经济现象。
21.解析:本题考查的主线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问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直接原因及其世界影响。第二问的提示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世界经济的发展再结合题目考查的主线,可以得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这个结论。第三问要注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
答案:(1)原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夸大的宣传,刺激了欧洲人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影响: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4分)
(2)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殖民掠夺等方式。(6分)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日益连成一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是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本题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每年生产200万码棉布……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的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材料四 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五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状况。请从中概括提炼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信息(不得摘抄原文)。(8分)
(2)依据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出的信息,谈一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6分)
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紧扣材料提取信息概括;第(2)问用所学阐发自己对待工业革命的观点,注意观点要明确,角度要全面。
答案:(1)英国经济迅速发展(或成为“世界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或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制度等);大气、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扩大,工人的生存境遇恶化;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8分)
(2)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还是一次社会关系的革命;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某种代价为补偿的。(6分)
23.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4分)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4分)
29.(16分)(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4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4分)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4分)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解析】 殖民掠夺使大量金银进入英国,造成了
“价格革命”,物价飞涨。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