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08: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时空观念】梳理欧亚大陆各条重要商路的路线和基本状况,理解古代欧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商业贸易道路。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提取史料信息,说出各条商路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唯物史观】理解商业贸易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正确总结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历史解释】列举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
【家国情怀】比较古代的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理解开拓创新、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
教学重点: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丝绸之路
目录
1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2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3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条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的产生、发展及其为人类共同繁荣所作出的贡献。
情景导入:
一、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的概念:
1、含义: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上: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路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2、地位:
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一、丝绸之路
(二)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张骞通西域
1、背景
(1)东西交往的需要:
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大陆的商路。
(2)中国丝织业的发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材料一 《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蚕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材料二 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的半枚蚕茧,成为当时能借以证明丝绸起源于中国的“唯一实物凭证”
2.张骞通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材料 建元三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募人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出使。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流畅,贸易大盛。后来印度佛教输入,就是取到西域的。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忍的品质为后人所传颂。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一、丝绸之路
(二)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张骞通西域
2.张骞通西域
(3)经过: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后辗转抵达大月氏。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
(4)影响:
①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有效管理,推动民族交融。
②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是丝绸之路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
③促进民族之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中华文化内涵;
④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
“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织品
合作探究:
提示:
一方面,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而且断断续续,不大为世人所知。因此司马迁等中国古代学者将张骞通西域视为开辟道路的创举,称其为“凿空”。
另一方面,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其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凿空”的提法,也有一定道理。
周穆王2年西巡东归路线图
“玉石之路”
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的举动是“凿空”?
一、丝绸之路
(三)陆上丝绸之路的演变
1、发展:
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2、衰落: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3、演变的过程:
两汉时期:兴起;
隋唐时期:繁荣(陆上转海上)唐以后以海路为主;
宋元时期:转变(海上兴盛);
明清时期:衰落。
唐朝全盛时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通往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达波斯湾。
发展受阻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謇“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核心素养:
1、变化:
(1)从地域(范围)上看:
汉朝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
唐朝丝绸之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
(2)从内容上看:
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
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 手工业工艺等领域
2、特点:
(1)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
(2)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
(3)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合作探究:
材料二
提示:
1.起源早,历史悠久;
2.路线多,覆盖面广;
3.重经济,互利互惠。
4.先以陆路为主,后以海路为主。
5.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6.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
7.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据材料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1、(2014·重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高考真题演练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项错误;C项是在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故C项错误;“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而西域大体就是现在的中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D项正确。
D
二、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
(一)草原丝绸之路
1、线路:
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作用: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
漠北草原
(南西伯利亚)
咸海、里海以北
欧洲
小亚细亚
二、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
(二)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互市
印度
缅甸
成都
西安
1、开通:
(1)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
(2)兴衰:兴起于夏商,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隋唐鼎盛,宋明衰落,主要贸易以茶马为主。
2、作用:
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 《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今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Yuandu,即古印度)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学识之窗:
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提示:
(1)计划:
从蜀郡经过印度到大夏的第二条道路。
(2)原因:
①身毒国(古印度)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
②距离蜀地较近;条件不是非常险恶,可以避开匈奴与天险,达到沟通西域的目的。
③交通方便又无干扰。
④从西南地区建立与中亚国家的(大宛大夏月氏身毒和安息)联系,扩大政治影响,彻底孤立匈奴;
二、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
(三)海上丝绸之路
温故知新:
选修二第7课 古代中国的贸易通道
①路线: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②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③管理机构: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1、含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
(三)海上丝绸之路
2.发展:
(1)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2)宋元时期,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
(3)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材料 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宋代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提示:
1、变化:对外贸易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
2、原因:
(1)政治:实力下降,陆路中断;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制瓷业发达;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大,成本低。
3、作用:
①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
③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历史纵横
汉志商道
汉志指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这里在古代也有一条著名的商道,亦称“香料之路”。
自东方从海路远道而来的商品先运抵也门,然后用“沙漠之舟”骆驼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
商人定期组织大规模的商队,结伴而行。在鼎盛时期,商道沿途还出现了一些集市。
后来,汉志商道逐渐淡出历史。
汉志商道
丝路 起点 途经地 终点 主要货物 主要意义
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 西北、中亚 欧洲、非洲 丝绸 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技术文化交流
草原丝绸之路 漠北、南西伯利亚 咸海、里海北 欧洲、小亚细亚 民族迁徙 西南丝绸之路 长安、成都 四川、印度 中亚、西亚 茶、马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沿海 南海、印度洋 西亚、北非、朝鲜日本 瓷器 知识归纳:
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
能力提升: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根据两幅地图,指出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
提示:
(1)变化:
①由陆路和海路并行,到以海路为主;
②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
③贸易路线从欧亚大陆为主,到全球贸易。
(2)原因:
①15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欧亚商路;
②随着天文地理知识增加、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欧洲开始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高考真题演练
2、(2017.4·浙江高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D
【解析】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是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表明宋朝的海外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故D项正确。
高考真题演练
3、(2015.浙江高考)“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A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物质和技术交流
1.西传——中国向西方传播:
①丝绸: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②漆器与冶铁: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③科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④瓷器:瓷器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瓷器,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⑤茶叶:茶叶也大量从海路向西销售,引发了西方的饮茶风气。
材料 751年,唐玄宗派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在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与阿拉伯军队激战,唐军溃败。怛逻斯战役意外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四大发明”最早传出的是造纸术,而造纸术的传出与怛逻斯战役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帝国此役战败,共计一万余唐兵成为战俘,其中包括大量会造纸的工匠。不久后外部世界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
13世纪,印刷术从西域传到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中 国
西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四大发明等
科技交流之路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物质和技术交流
2、东入——西方向中国传播:
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汗血马”,引进饲草苜蓿及葡萄等水果。
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胡桃、胡萝卜等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西方
中国
葡萄
棉花
胡瓜
胡葱
胡桃
良种马
香料
玻璃
宝石
苜蓿
材料 (张骞通西域后)从西方传到中国来到,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④宋元时期,棉花传入中国,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二)精神文化交流
1、东入——向中国传播:
①佛教的传入及影响:
佛教在汉代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②其他宗教的传入:
西亚的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欧洲的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③艺术的传入: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2、西传——向西方传播
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天水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中医药(炼丹术)等知识
宗教、杂技、魔术、音乐、舞蹈等
中 国
西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三)中西文化交流影响
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②沟通了东西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西方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认知和文化交融,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①经济:农作物、畜牧品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
②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艺术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化;
③社会生活: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
材料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想和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核心素养:
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何价值?
提示:
(1)对中国:
①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
①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高考真题演练
4、(2017·浙江高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反映的是东西方的交流,故①正确;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是西方文化交流,故②错误;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是东方文化交流,故③错误;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B
高考真题演练
5、(2016·天津高考)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
【解析】在中国古代,世界各大洲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较少,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国商人,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四大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据此类推,题干中所述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故选B;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此时四大发明已经基本传入欧洲,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马可·波罗等人,故 C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故 D错误。
B
开通
上溯先秦
张骞“凿空”
隋唐兴盛
宋代海路
交流
物质交流之路
技术交流之路
文化交流之路
扩展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
之路
影响
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之路,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