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暖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
A.西夏 B.辽 C.金 D.元
2.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3.下面表格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及首领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① ②建立辽国,定都上京临潢府
③ 首领④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
A.①契丹②耶律阿保机 B.①党项②元昊
C.③契丹④耶律阿保机 D.③党项④寇准
4.“尽管膻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而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膻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宋辽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C.膻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漕渊之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右图是西夏货币,目前存世仅此一枚,极其珍贵刻有西夏文字“贞观宝钱”。西夏文字脱胎于汉字,利用汉字增减笔画。西夏货币和西夏文字反映了民族之间( )
A.开元盛世的景象 B.经济文化的交融
C.重文轻武的弊端 D.闭关锁国的影响
6.辽、西夏在建立政权后都创制文字、发行货币,其文字字形和货币形式都与汉字和中原政权流通的货币相似。这说明( )
A.契丹和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B.北宋、辽和西夏对峙的局面结束
C.对外交流空前活跃加快文化进步 D.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相取长补短
7.宋真宗时期,流传着一句民谣:“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以下哪一事件与“寇老”直接相关( )
A.膻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宋金对峙 D.靖康之变
8.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结果来看,无疑都是相似的,虽然在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究其实质与辽没有什么不同。在宋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哪一项使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 )
A.元昊向宋称臣 B.收回燕云十六州
C.宋给西夏岁币 D.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9.“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 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10.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反映的是( )
A.辽与北宋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B.北宋时期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
C.民族政权并立推动边境贸易兴旺 D.战乱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严重破坏
11.下图是依照辽、宋、西夏时期的史实,绘制该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一是大势所趋
C.封建王朝的衰亡 D.繁荣开放的时代
二、阅读理解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河北张家口宣化曾属于燕云十六州的武州,文物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清理了以张世卿墓为代表的10余座辽代的张氏家族墓。出土各种文物800余件,壁画360平方米壁画中的茶具均为白瓷,专家从瓷器的具体形态推测其为宋代河北定窑瓷器。
墓志内容:张氏家族世代“以农为本”,坚持“耕读传家”家训,其子孙入仕途径多以参加科举为主。同时,张氏家族的名字也出现契丹名,如小字小哥、金光奴等,而张世卿的孙子张伸之妻名为耶律氏,耶律氏是辽代的皇族。
(1)根据材料,指出张氏家族墓所体现的历史生活状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中历史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B 6.A 7.A 8.A 9.D 10.A 11.A
12.答:(1)状况:画中的瓷器均为宋白瓷,体现了辽与北宋的经贸往来;墓志内容体现这里以农耕经
济为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汉人使用契丹名,汉人与契丹人通婚,体现了汉与契丹的文化认同
和民族交融。
(2)原因:宋辽两国和议后出现和平局面;辽沿用汉族的统治方式;宋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辽对汉族文化的仰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