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一)
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①篁( ) ②坻( ) ③嵁( ) ④佁( )
⑤俶( ) ⑥怆( ) ⑦邃( ) ⑧翕( )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双音节词
①水尤清洌________ ②青树翠蔓________
③佁然不动________ ④俶尔远逝________
⑤往来翕忽________ ⑥斗折蛇行________
⑦犬牙差互________ ⑧悄怆幽邃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单音节词
①鱼可百许头________ ②空游无所依________
③影布石上________ ④斗折蛇行________
⑤凄神寒骨________ ⑥其境过清________
四、理解下面的短语
①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文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坻( ) ②屿( )
③嵁( ) ④岩( )
⑤缀( ) ⑥蔓( )
2.理解下面的短语
①伐竹取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尤清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摘录相应的语例
①妙用比喻写水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巧用动词写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运用排比写石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精用短句写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二)
一、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洌( ) 为坻(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2、 熟读课文,补全下列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_____。(2) 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
(3)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_,为______,为_____,为____。
(4)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5) 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 皆若空游无所依。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语言积累运用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
(2)犬牙差互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三、整体感悟
1、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互动学习
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全石以为底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1、试用自己的话改写本课第二段,要充分展开想像,不拘泥于对原句的翻译。
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同步练习(三)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二、提高部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ɡ)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ɡ)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ɡǎo):水边的高地。⑥雊(ɡòu):雉鸡叫。⑦傥(tǎnɡ):同“倘”,假使,如果。
11.给加粗字注音。
村墟( ) 夜舂( )
僮仆( ) 吠声( )
12.解释加粗的词。
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13.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1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二)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 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文题:钴鉧潭记,作者:柳宗元)
1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 (2)以予之亟游也( )
(3)芟山而更居( ) (4)气之迥( )
16.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
(2)其颠委势峻( )
(3)予乐而如其言( )
(4)行其泉于高者( )
17.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18.翻译。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________________。
19.《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_______,后文着重写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后文着重写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_的生活境况。
★试一试
20.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同步练习(四)
【积累运用】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珮(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 ) 翠 màn( )
连 zhuì( ) 清 chè( )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
⑴ 秋风萧瑟,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⑵ 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 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 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⑸ 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⑹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⑺ 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⑻ 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⑼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⑽ 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
⑾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
⑿ 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
⒀ _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⒁ __________,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⒂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课内语段练习】
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练习】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⑥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注释:
① 径:直往。
② 垠:yín,边;界限。
③ 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 俪:lì,栋梁。
⑤ 箭:箭竹,竹子的一种。
⑥ 数:cù,密,与“疏”相对。
⑦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⑧ 更:经过。
⑨ 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 固:通“故”。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及是,愈以为诚有”中的“诚”,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 chéng
⑴ 真心,不虚伪。《列子·汤问》:“帝感其~。”(上帝被愚公的真诚精神感动了。)
⑵ 确实,的确。《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与倍项羽邪?”
⑶ 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逾黄茅岭而下 (逾:________)
⑵ 其一少北而东 (少:________)
⑶ 窥之正黑 (窥:________)
⑷ 良久乃已 (已:________)
⑸ 益奇而坚 (益:________)
⑹ 愈以为诚有 (愈:________)
⑺ 则其果无乎 (果:________)
⑻ 而独为是物 (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是二者,予未信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和《小石潭记》是姊妹篇。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五)
一、狠抓基础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佁(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 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4)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3.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4.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5.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
(2)不可知其源。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课文的作者是 ,他被贬永州其间,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_________,《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9.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
(2)“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句子是 。
(3)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 ;写其动态的句子是 。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水尤清洌 佁然不动 斗折蛇行
11.翻译句子。
其岸劳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2.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课外美文阅读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①因以及手其避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②人之有一能,③使后人尚之如此,④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且 ②夫 ③而 ④虽 B.①而 ②盖 ③且 ④况
C.①而 ②盖 ③而 ④况 D.①而 ②夫 ③而 ④况
15.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推王君之心: ②推其事: ③遗风余思:
16.“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句中三个“其”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指王盛) 他的(指王盛的) 那些
B.莫非 它的(指州学的) 那些
C.莫非 他的(指王羲之的) 那些
D.难道 他的(指王羲之的) 他的(指王盛的)
17.对“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后世的人怎样看待呢?
B.用什么来影响后世的人呢?
C.直到来世,又会怎样呢?
D.影响到后世的人,情况又会如何呢?
18.对文中州学教授王盛题字并请作者作记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景点知名度,招揽更多游客。
B.借表彰、推广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来劝勉州学学生刻苦读书。
C.附庸风雅,借曾巩才气抬高自己的声望。
D.仰慕王羲之,不想让他的遗迹默默无闻于民间。
(三)现代文阅读
生物入侵者
梅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t·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问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1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勃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l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 “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 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l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 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 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 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19.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归咎:
(2)束手无策:
20.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品读后,请说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分)文中通过介绍“生物入侵”的现象,告诉人们“生物入侵”的不良后果。请写出这些不良后果。(2分)再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2分)最后。请举例说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联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2):2003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一、①hu2ng ②ch0 ③k1n ④y! ⑤ch) ⑥chu4ng ⑦su@ ⑧x9
二、三、四、五、(均见课下注解)
六、1.①水中高地 ②小岛 ③不平的岩石 ④岩石 ⑤连结 ⑥茎蔓2.略 3.①如鸣佩环 ②卷 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④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见课下注解) 5.发现小石潭,介绍小石潭。
(二)自主学习:一、略 二、1、(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2、略 3、D 三、1、(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互动学习:1、2略 3、潭中景物、小溪源流 4、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探究学习:1、略 2、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
(三)一、1.D chù
2.略 3.C
4.B(大约有一百来条)
5.柳宗元 子厚 唐 韩愈 唐宋八大家
6.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略
9.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0.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11.xū chōnɡ tónɡ fèi
12.春天里 强壮的羽翼 这样的时间 跟随
13.(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
(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
14.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15.(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 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16.(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17.A,“屈”同“曲”
18.(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
(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
19.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20.示例: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 依旧遗憾 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 还是遗憾
(四) 〖积累运用〗
1、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qiǎo chuàng cī liáo
2、冽 蔓 缀 澈
3、⑴ 向西走;往西走。
⑵ 以……为乐。
⑶ 在空中游动。
⑷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⑸ 像狗的牙齿一样。
⑹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4、A、⑴ 清澈。 ⑵ 凄清;冷清。
B、⑴ 以……为乐。 ⑵ 欢乐。
C、⑴ 大约。 ⑵ 可以。
D、⑴ 游动。 ⑵ 游玩。
5、⑴ (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⑶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6、⑴ 洪波涌起
⑵ 潮平两岸阔
⑶ 山光悦鸟性
⑷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⑸ 一山放过一山拦
⑹ 一览众山小
⑺ 千山鸟飞绝
⑻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⑼ 山山唯落晖
⑽ 涵虚混太清
⑾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⑿ 春江水暖鸭先知
⒀ 泉眼无声惜细流
⒁ 空山不见人
⒂ 清泉石上流
〖课内语段练习〗
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课外语段练习〗
1、确实
2、⑴ 越过。
⑵ 稍微。
⑶ 看。
⑷ 停止。
⑸ 更加。
⑹ 更加;越。
⑺ 果真。
⑻ 这;这个。
3、⑴ 那些石头疏密俯仰的样子,好像是聪明的人安排的一样。
⑵ 有人说:“小石城是造物主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却辱没在这里的人。”
⑶ 这两种说法,我不相信。
4、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都是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泻怨愤抑郁的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谪居生活中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小石城山记》主要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
(五)一、狠抓基础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1)抒情议论 散文 (2)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3)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4)六
3.B 4.C 5.(1)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 (2)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略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8.柳宗元 《永州八记》
9.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水尤清洌”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0.尤:特别。佁然:愣住的样于。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11.它(溪)的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2.依次写了水、竹、石、树、鱼、溪流。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的。从发现小石潭写起,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再写“远望”,井然有序。
13.烘托凄清寂静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忧伤的感情。
(二)课外美文阅读
14.D 15.①推究 ②推广 ③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16.C 17.D 18.B
(三)现代文阅读
19.(1)归罪 (2)比喻没有办法。
20.答题要点:(1)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 (4)说明语言特点:①生动形象 ②准确; 举例略。
21.能联系材料和选文,谈出自己对外来生物物种迁移的认识,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