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原创】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 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原创】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 单元总结提升+综合过关检测: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26 12: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整合
通史展示
知识网络
核心突破
1.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世界经济格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其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2)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70年代,美国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丧失,世界经济格局走向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向纵深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步伐加快。中国发展迅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美、日、欧争夺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4)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增强,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初步形成了。
示例1 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  )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和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这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D项;欧洲联盟与后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欧盟不仅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而且是政治一体化组织。因此,合作程度更高,B项正确。
答案:B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
欧共体(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成立时间 1967年(1993年) 1994年 1989年
发展目标 进一步促进欧洲一体化 为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开辟道路 以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为最高理想
主要特点 经济政治联盟 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具有论坛性质
主要影响 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力量 加快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示例2 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解析: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首先是从能源开始的,1951年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67年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欧共体,1991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
答案:B
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改编题)下列对下图所反映的某一时期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状况,判断准确的是(  )。
A.美、日、欧呈经济三足鼎立状态
B.这一状况出现于20世纪五十年代
C.以美元为中心货币体系带来的结果
D.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彻底恢复
解析:从图中美国无论是GNP、工业生产总值还是黄金储备都遥遥领先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总和,可以判断出这个时期是指二战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实力遥遥领先,而西欧等国普遍衰落,故选B项。美、日、欧呈经济三足鼎立状态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应该是美国经济地位决定了以美元为中心货币体系,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B
2.(2013·济南模拟)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⑤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是(  )。
A.“美元帝国”形成 B.罗斯福新政
C.美国独立 D.“冷战”开始
解析:从图片信息看,“美国世纪”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美元帝国”也由此形成,故选A项。
答案:A
3.(原创题)“1944年6月30日,孔祥熙率领一个9人代表团与其他43个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在这里相聚。当时,整座森林被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封锁起来。”这次“相聚”的结果是(  )。
A.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4年”、“43(加上中国是44个国家)”、“森林”,由此判断是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协议还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故选A项。
答案:A
4.(2013·南平质检)下图是1944年美国建立的某一国际体系,其根本目的是(  )。
A.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B.控制世界黄金交易
C.夺取战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D.建立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
解析:这一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
答案:D
5.(2013·湛江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的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故选D项。联合国属于全球性的政治合作组织,欧共体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针对的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关税,排除A、B、C三项。
答案:D
6.(2013·莆田质检)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  )。
A.世界银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美国独有的否决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C.改革方案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解析:世界银行会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而股金份额的多少根据每个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3·济宁模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相同作用不包括(  )。
A.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B.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主地位
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
D.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解析:三大组织并没有消除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这项任务是各国现在及今后将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答案:A
8.(改编题)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这一外交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关键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解析: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减少了贸易壁垒,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故选B项。A、C两项体现的是二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史实,排除。D项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B
9.(2013·濮阳模拟)“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解析:从材料中70~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可知关贸总协定虽然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所以选择B项。
答案:B
10.(2013·临汾模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①②③是这一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这一体系是在二战后美、英、中等世界各国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故A项正确。④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产物,不属于经济领域中的合作。
答案:A
11.(原创题)朱立群教授在其文章中写道:“该报告彰显了欧洲国际观念的和
平与合作的性质,……追求在有效的多边主义基础上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安全与合作的世界。”“一个强大与和平的欧洲,是推动全球治理、实现国际体系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以上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  )。
A.世界一体化的意义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C.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影响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欧洲对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安全与合作的世界的认识,这正是欧洲一体化的意义,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答案:C
12.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如果没有
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 (  )。
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基础
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
C.美国和加拿大帮助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虽产生一些问题,但是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有利,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信息相悖。
答案:B
13.(改编题)“为了牵制、阻挠欧洲一体化进程,美国一直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使之难以形成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D.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利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使之难以形成合力,原因就是欧盟的发展危害了美国的利益,故D项的说法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D
14.(2013·苏南四校检测)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
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  )。
A.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中美关系进入结盟新时代
解析:“中美国”这个词的出现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A、C、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B
15.(改编题)2012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俄罗斯远东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会议重申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愿。下面有哪个组织倡导的原则与之类似(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北约组织
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它倡导自由贸易原则,强调减少贸易壁垒,故选A项。B、C两项分别为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是金融体系,不是贸易体系,皆排除;北约组织是政治、军事组织,排除D项。
答案:A
16.(原创题)有关下列组织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是创始成员国之一
B.是独立主权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
C.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D.宗旨是实现劳务和资本等的自由流动
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都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故选C项。中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无关。中国于1991年正式加入APEC,但并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排除A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都是独立主权国家;但亚太经合组织则不是,如中国香港,排除B项。近年来,APEC也开始介入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议题,如人类安全(包括反恐、卫生和能源)、反腐败、备灾和文化合作等,排除D项。
答案:C
17.(改编题)《中国经济未来20年》:“中国为什么享有了20年的繁荣?在于我们深化自身改革的勇气,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巨大的阵痛。第一次阵痛是在1978年……第二次阵痛是在1992年……第三次阵痛是在2001年……”其中“第三次阵痛”指的是 (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中国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根据“第三次阵痛是在2001年”可推断应该选择发生在2001年的事件,符合这一时间点的是中国加入WTO,故选C项。A项是1992年十四大的内容;B项发生在1991年;D项始于2003年。
答案:C
18.(2013·安徽模拟)对下图反映的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外贸发展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
C.世界银行大力支持中国经济发展
D.中国大力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结合图片的提示语,可以在当今世界经济的一系列史实中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B
19.(原创题)《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浪潮》:“事实上,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带动政治及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全球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就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起步和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  )。
A.宏观上讲,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化
B.政治民主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
C.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D.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西方政治民主化的翻版
解析:由“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就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起步和发展”,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故选C项。A项太绝对,排除;政治与经济是对等的,排除B项;D项错在“翻版”,排除。
答案:C
20.(2013·江苏模拟)奥马马访华期间,曾在上海演讲时说:“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这最能体现的是 (  )。
A.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D.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加强,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2011年11月,G20戛纳峰会结束,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就升值到1∶6.35的历史最高点,受中东利比亚局势影响,国际油价、金价持续上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材料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为了防止局面失控,美国财政部设计了诸多重大议题,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材料三 面对美元长期贬值,许多学者提出要藏汇于民,以分摊国家的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
与其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任何外汇从长期来看都会对黄金贬值,只是贬值速度不同而已。要想将中国已经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实现购买力保值,唯有变外汇储备为黄金白银储备。国际黄金价格波动其实不过是个假象而已,看破了这一层,哪怕它汇率市场掀起千重浪,中国自有万吨黄金作为定海神针。
——以上材料均摘自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如何评价二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6分)
(3)面对“金融大战”,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做哪些努力?(6分)
答案:(1)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美国:利用二战(战争),大发战争财;推动建立和主导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皆可。
(2)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评价: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也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加强了美国在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3)观点:藏金于民。
努力: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改革金融体制,符合国际规则;科教兴国,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2.(改编题)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对欧盟领导人的智慧产生了严峻的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 欧盟的成立建立在一系列的超国家机构基础上。比如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由于集体决策机制,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
——姜艳霞《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们担忧二战后“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造成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困境。(4分)
(4)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结合上述材料及回答,谈谈你的看法。(6分)
解析:第(1)问,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实际考查了二战后欧洲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可从材料“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等回答。对世界的影响可根据所学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三指出造成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困境。较容易,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到答案。第(4)问,“看法”可根据所学,酌情回答。
答案:(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2)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
影响:增强了欧洲的影响力,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集体决策机制难以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
(4)看法一:挫折或倒退。欧盟成员众多,内部难以协调;各国利益争夺;制度弊端。
看法二:加强。欧盟成员众多,实力强大;有克服危机的经验;欧洲一体化发展到相当程度。(任一看法均可,要表述观点和理由)
关于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起着主导作用
C.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要予以抵制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要顺应潮流
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发展潮流,只能顺应而不能抵制。
答案 C
方法归纳
由于广大考生适应了正向选择题的解答,遇到逆向题深感不顺手。因此,遇到该类试题时可以变换思路,“逆向试题正向选”。
助考园地 解答逆向型选择题的一般方法——“逆向试题正向选”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