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件(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区域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件(7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07: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世界的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能够判读大陆、大洲、岛屿等,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说出与周边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
3.结合地图,能够说出七大洲的分界线,并在地图上找出相应位置。
学习目标
七大洲
01
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
北半球
东半球
陆地
海陆分布
南半球
西半球
海洋
大陆分布
亚欧大陆
非洲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北美大陆
南极大陆
南美大陆
七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七大洲概况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海陆分布
南极洲一部分位于东半球,一部分位于西半球。
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
海陆分布
北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南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
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
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亚洲
范围
位于东半球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亚洲
①中间高,四周低;
地势起伏大;
②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沿海地区
非洲
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非洲
范围
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以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北至地中海,南至好望角。
非洲
①海拔高,地势起伏不大;
②以高原为主,山脉在东南、
西北部。
北美洲
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北美洲
范围
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邻。
北美洲
①地势中间低、东西高;
②西部山脉为主、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山地
南美洲
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美洲
范围
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加勒比海,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邻,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南美洲
①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
②西部为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南极洲
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南极洲
范围
位于地球最南端,四周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地理纬度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
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欧洲
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欧洲
范围
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与亚洲大陆相连
欧洲
①地势低平,起伏小;
②以平原、山地为主,
平原分布在中部,
山地主要在北部和南部
大洋洲
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大洋洲
范围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地处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
大洋洲
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四大洋
02
大洋分布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太平洋
大洋洲
南极洲
北美洲
面积最大(占一半),最深,岛屿最多(45%),主要位于东半球。
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岛屿、珊瑚礁最多,海岭长,多火山、地震,有丰富的锰结核、石油等资源。
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是世界海洋最深处。
太平洋
太 平 洋
北美洲
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印度洋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南极洲
世界第三大洋,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
夹在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之间
海岸线较平直,岛屿多为大陆岛、
火山岛
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资源丰富。
亚洲
大洋洲
南极洲
非洲
印度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第四大洋(最小、最浅),全在北半球的大洋,水温最低,纬度最高,位置最北。
在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
大陆架广阔,海岸线曲折,多边缘海、
冰山、浮冰;
油气资源丰富。
北 冰 洋
亚洲
北美洲
欧洲
北冰洋
大西洋
南美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第二大洋(约1/4),形如“S”
在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海岸线曲折,多边缘海、海湾,大西洋中有“S”
形海岭,大陆架广阔。
大 西 洋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非洲
南极洲
大西洋
四大洋分界线
印度洋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20°E线与大西洋分界
印度洋东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148°E线与太平洋分界
北冰洋与太平洋之前有白令海峡相通
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八芬湾相连
太平洋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67°W线与大西洋分界
四大洋总结



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岛屿、珊瑚礁最多,海岭长,多火山、地震,有丰富的锰结核、石油等资源。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是世界海洋最深处。
在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海岸线曲折,多边缘海、海湾,大西洋中有“S”形海岭,大陆架广阔。
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海岸线较平直,岛屿多为大陆岛、火山岛,印度洋中有“人”字形海岭,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资源丰富。
在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大陆架广阔,海岸线曲折,多边缘海、海湾、岛屿、半岛,多冰盖、冰山、浮冰,油气资源丰富。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大洋分布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北 冰 洋
大 西 洋
大 西 洋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说出各大洋分别被哪些大洲包围?
重要经线
经线 附近主要地理事物
0° 英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加纳
20°E 波罗的海、波兰、匈牙利、巴尔干半岛、利比亚、乍得、中非、南非
60°E 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海
90°E 叶尼塞河、中国新疆、青藏高原、恒河平原
120°E 大兴安岭、渤海、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西部
经线 附近主要地理事物
160°E 堪察加半岛、所罗门群岛
180° 阿留申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东侧
120°W 西雅图、温哥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洛杉矶
75°W 费城、古巴、加勒比海中部、哥伦比亚、秘鲁
20°W 冰岛、格陵兰岛东岸
重要纬线
纬线 附近主要地理事物
北极圈 66°34′N 冰岛、格陵兰岛南部、阿拉斯加
60°N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波罗的海
40°N 北京、塔里木盆地、土耳其、地中海、纽约
30°N 上海、印度北部、伊朗、苏伊士运河、新奥尔良
北回 归线 台湾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红海、撒哈拉沙漠、夏威夷群岛
纬线 附近主要地理事物
赤道 0° 马来群岛、新加坡、马六甲海峡、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亚马孙平原、
南回 归线 马达加斯加岛、里约热内卢
海陆变迁
03
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名称
特点
几乎全部是海洋(太平洋)
以亚欧大陆为主,包括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包括非洲大陆,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
包括南、北美洲,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包括南极大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一部分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大陆漂移说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差不多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魏格纳 德国
(1880-1930)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说
板块运动方式
南美板块
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北美板块
挤压
张裂
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
形成( )、( )
张裂运动
碰撞挤压
板块运动
裂谷
海洋
(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
山脉
海洋
陆→海
海→陆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孕育新的大洋)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狭长的“年轻的海”(如红海)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孕育新的大洋)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狭长的“年轻的海”(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洋),比较宽阔,最初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形的群岛(如日本 群岛)
板块构造
思考: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形成的?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六大板块
①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② 这些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形成板块间的两种关系:彼此碰撞或彼此分离。
③ 一般来说,板块 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碰撞区) 生长边界(张裂区)
板块运动 碰撞 张裂
位置 陆陆之间 陆洋之间 陆地上 海洋上
地貌 巨大山脉 高原 海洋:海沟 陆地:岛弧链 海岸山脉 裂谷 海洋
海岭
板块边界分类及其所形成地貌对比表
地壳运动形式
类别 分类 示意图 运动 方向 岩层变化 对应变化
相向
相离
上升
下沉
平行于
地球表面
垂直于
地球表面
弯曲变形
褶皱山脉
水平位移
断裂带
隆起
引起地势起伏、海陆变迁
凹陷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著名山系的形成
板块运动与地震
海和海峡
非 洲
欧 洲
大西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土耳其海峡
黑海
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与洋相比,海平均水深较浅,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有的还深入陆地。
海峡是沟通连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通常也是海上的重要通道。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 洋 底 部 洋盆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 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沟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海底 高原 宽广的海底高地,起伏较小,由海底山脉与深谷交织构成。可高出洋底1~2千米,绵延几千千米以上,如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与夏威夷群岛之间,有长2800千米、宽900千米的海底高原
岛弧 大陆边缘连绵成弧状的一长串岛屿。与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及造山运动过程相伴随的长形曲线状大洋岛链。多与海沟相邻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
(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
,单位:%)。
(1)写出图中A、B海峡的名称。
(2)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
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
(4)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当堂检测
(1)直布罗陀海峡 马六甲海峡
(2)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3)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
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
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
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4)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
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当堂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海域均富集的能源是什么
简述在甲海域对该资源开采时遇到的困难。
(2)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
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
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
当堂检测
(1)石油;该海区处西风带,多大风大浪;海水腐蚀性强.
破坏性大,对开采设备的技术要求高;需要投入资金大
(2)北海的温度、盐度均低于南海;两者油气资源丰富;
北海有世界著名渔场;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3)热量充足(高温),降水丰沛(多雨),土壤肥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