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2课时课件(26+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2课时课件(26+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07:29:18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新人教版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结合实例,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认识板块运动对全球尺度地表形态的影响。
3.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为例,认识构造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第2课时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新高考++模式选科指导(超全版)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新高考++模式选科指导(超全版)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一、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
(1)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间的运动方向: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2.运动形式:相向和相离
(1)相向运动。
①当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时,相互挤压并抬升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②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探究活动1:结合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以下主要山脉的形成原因。
探究三:探究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向运动,导致亚欧板块强烈隆起抬升,形成青藏高原。
探究活动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原因。
2.运动形式:相向和相离
(2)相离运动。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岭、海洋。
1.非洲大陆上为什么会形成东非大裂谷呢?
2.维多利亚湖、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是如何形成的?
阿拉伯板块
非洲板块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
维多利亚湖
坦葛尼喀湖
马拉维湖
探究三:探究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裂谷积水成湖,形成断裂构造湖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张裂拉伸,岩层断裂凹陷
探究活动3:分析东非大裂谷及沿线主要湖泊的原因。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一方面,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都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公路,其次铁路。
(1)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
(2)修公路比修铁路的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1)为了降低修建难度,人们通常会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 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2)需要翻越山岭时,为减低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
(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原因:缩短里程 ; 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 ;避免自然灾害威胁但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探究活动4: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这说明人口与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探究活动4: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课堂小结
2020年5月25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卡雷姆火山喷发,形成的灰柱高达5000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板块中,与此次火山喷发关联度最小的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2.下列宏观地形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
A.亚洲东部的岛弧 B.美洲西岸的山脉
C.东非大裂谷 D.日本群岛东部的深海沟
课堂练习
B
c
下图是“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板块( )
A.没有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B.漂浮在莫霍面上
C.周边多地震活动和岩浆活动 D.以海岸线与其他板块分割
4.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
A.甲、乙之间的海沟、岛弧 B.乙、丙两地地表景观相似
C.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高原 D.甲、丁之间的裂谷、海洋
课堂练习
c
A
2021年6月25日,全长435公里的拉林(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是拉林铁路桥梁隧道相连处景观图,图中江边公路是拉林公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造成拉林铁路桥梁隧道众多的原因是( )
A.高寒缺氧 B.风力强劲 C.地形起伏大 D.地层不稳定
16.图示拉林公路走向呈S形是为了( )
A.降低路面坡度 B.减轻洪水威胁 C.避开断裂带 D.避开泥石流
课堂练习
C
A(共26张PPT)
新人教版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结合实例,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认识板块运动对全球尺度地表形态的影响。
3.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为例,认识构造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貌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新高考++模式选科指导(超全版)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新高考++模式选科指导(超全版)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昼夜交替和地转偏向力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断层。
一、褶皱
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类型:背斜和向斜
思考: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
1.岩层弯曲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2.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3.地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实验步骤:
1.将教材或地理图册按照以上3种形态进行演示。
2.判断各自所属的褶皱形态。
3.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分析以上3副图中各点的大致受力方向。
图1
图2
图3
模拟实验1:背斜和向斜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地形倒置(逆地形)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逆地形)
3.应用
探究活动1:分小组角色扮演,分析不同任务的选择位置及原因。
(1)角色1:水利专家,准备在背斜和向斜处选择一处修建水库,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应该如何选择,试着解释原因。
(2)角色2:采石老板,准备在背斜和向斜处选择一处开采石头,从开采难度层面考虑该如何选择,试着解释原因。
(3)角色3:隧道专家,准备在背斜和向斜处选择一处修建隧道,从隧道结构等角度考虑该如何选择,试着解释原因。
(4)角色4:勘探专家,准备在背斜和向斜处选择一处天然气,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密度差异角度考虑该如何选择,试着解释原因。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背斜处易寻找油气,向斜处易寻找地下水。从三者密度来看,天然气<石油<地下水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可承受静水压力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隧道结构
岩层呈天然拱形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岩层受张力,岩质疏松,易开采
向斜
背斜顶部
背斜
开采难度
三者
密度
3.应用
探究活动1:分小组角色扮演,分析不同任务的选择位置及原因。
思考:在野外我们除了可以看见岩层的弯曲变形外,还能看到岩层的错动这是为什么呢?
模拟实验2:块状山的形成
实验材料:泡沫塑料板、颜料、画笔、小刀、胶水。
实验步骤:
(1)将三块泡沫板涂上不同颜色,叠加平铺并用胶水固定,模拟岩层结构。
(2)用小刀倾斜大致45°将泡沫板切成三段(参照教材图2.17b,垂直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3)对岩层施加水平张力,中间段岩块向下滑落,两侧岩层相对上升。
讨论:相对上升的岩块一般形成什么地貌,相对下降的岩块一般形成什么地貌,并结合教材加以阐述。
二、断层
1.概念: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观察图片,完成问题:
1.描述图中岩层的特点。
2. 岩层变形是如何发生的?
岩层受到压力、张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岩层发生断裂、变位
区分:当岩层发生褶皱时可能会出现裂隙,但只有当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才能成为断层。
位于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度超过1200千米,深度约16千米。断层两侧的地壳相对发生水平位移。
(1)水平位移
地垒
地堑
地质构造:地垒(上升)
地形:山岭,高地
地质构造:地堑(下降)
地形:谷地,低地
实例:泰山、庐山、华山
实例:汾河谷地、渭河谷地、银川平原
(2)垂直位移
华山——断块山
思考:观察岩层运动方向,并结合内外力作用相关知识,试分析鄱阳湖形成原因。
鄱阳湖成因:地壳断裂下陷,地势低洼,积水成湖。
不能。断层地带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思考:断层处能否修大型工程?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石出露在美国圣安德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向斜和背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活动3: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形成过程。
断层
向斜
构造
背斜
构造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向斜和背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发生一系列弯曲的地方是褶皱,其中岩层向上弯曲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一岩层的延伸,出现断裂并有明显错位的地方为断层,沿着断层线确定两侧的岩层是相对上升还是相对下降。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过于强大,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位移线)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活动3: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形成过程。
课堂小结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课堂练习
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甲山脉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乙山脉形成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2.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暖湿海洋环境
C.①③交界处可形成大理岩 D.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前
B
读图,回答3-4题。
3.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脉 C.华山 D.泰山
C
B
课堂练习
5.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说出图中甲 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
断依据。
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盆地。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的作用,岩石破碎,易风化侵蚀形成谷地。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