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古籍中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
A.《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铜和狗头兽首铜像均属于合金
C.“百炼成钢”,通过多次锻炼,使生铁中碳等杂质降低达到了钢的标准
D.“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2.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科学家”与“科学贡献”不匹配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科学贡献
A 法国拉瓦锡 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B 意大利阿伏伽德罗 提出了“分子学说”
C 英国波义尔 提出了“原子学说”
D 俄国门捷列夫 发现“元素周期律”
3.下列滴加实验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实验 编号 试剂a 试剂b 现象
① 溶液 溶液 出现血红色沉淀
② 盐酸 溶液 开始时,无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无色气体
③ 溶液 溶液 立刻产生白色沉淀
④ 溶液 稀氨水 立刻产生白色沉淀
A.① B.② C.③ D.④
4.数字化实验是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某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光照过程中氯水的、氯水中氯离子的浓度、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三者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氯水是电解质
B.氯水光照过程中产生了氧气,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氯水中没有,光照过程中才生成
D.上述实验证明,氯水导电能力在减弱
5.中科院成都研究所研究员李东提出了一种新的负排放技术——POWER TO GAS(可再生电转生物天然气).这项技术,指的是先捕获工厂和沼气池产生的二氧化碳,利用可再生电水解制氢,再将氢气用于还原沼气中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变为甲烷(),替代天然气使用.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5℃,,含有个电子
B.质量分数为64%的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C.转变为转移的电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
6.物质分类观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点,和都是酸性氧化物.将足量分别通入到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②氯水中、③含酚酞的溶液中,实验现象均为褪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将通入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B.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将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D.③中若通入少量,则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7.在下列条件的溶液中,各离子组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
B.透明溶液中:、、、
C.强酸性溶液中:、、、
D.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
8.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2,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核外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与Z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
B.W单质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到同一种气体
C.X元素的某些核素可用于制造氢弹
D.Z单质粉末着火,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也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9.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制取 制 制 比较和的热稳定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
10.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不一定只形成阳离子
②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③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区别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方法可看其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
⑤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⑥金属阳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1.有一瓶无色溶液只含、、、、五种离子中的某几种.通过实验:
①原溶液中加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原溶液中加溶液不产生沉淀;
③原溶液中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
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C.原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D.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12.常温下,将和的混合气体通入与的混合溶液中,其物质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共价化合物
B.反应Ⅰ中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Ⅱ中失去电子,为还原产物
D.若有发生反应,理论上可获得标况下的的体积为
13.将一定物质的量的、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出溶液,然后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其反应,得到的图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注的直线也能代表产生的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物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盐酸的浓度是
D.原混合物中有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7分.
14.(13分)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结合给出的几个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片段1:干燥的空气(①)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
(②)约占78%,(③)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39%(、、、、、),(④)约占0.03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如(⑤)、、、(⑥).
片段2: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
片段3:实验室制取氮气方法有多种,比如加热亚硝酸铵()的浓溶液,将亚硝酸钠的饱和溶液(⑦)与氯化铵的饱和溶液相互作用,或将氨气(⑧)通过红热的氧化铜等.
(1)上述划线并标有序号的物质中: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液态空气法是指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__________(填“”或“”)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3)加热亚硝酸铵的浓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若在试管中进行氨气与红热的氧化铜反应实验,可观察到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14分)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对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配制溶液.
①需要称量的质量为__________g.
②可供选择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还需要__________.
③配制过程如图,其操作的顺序为ba→__________(填字母).
若操作d仰视,会使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将__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下同);
操作g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会使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
④取用任意体积的该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溶液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的密度
⑤若用量筒量取溶液配制所需溶液,需量取的体积为__________.
(2)将和的溶液混合后再加水至溶液体积为,所得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16.(15分)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A~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2)E的氧化物属于__________氧化物(填“酸性”、“碱性”或“两性”);
单质B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其产物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可做野外生氢剂,写出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C、D、E、F四种元素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单质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
17.(15分)
高铁酸钠()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常用于饮水处理.制取高铁酸钠溶液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G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C__________.
(2)步骤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气体C,试纸变蓝,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步骤②为纯净的气体B在盛有气体C的集气瓶中安静的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瓶口有白雾产生;
室温下步骤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F溶液与双氧水混合时,会产生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且F的消毒能力大大降低,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步骤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
1.【答案】D
【解析】“曾青”是古代炼制外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即硫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青铜是铜锡合金,狗头兽首铜像也是合金,故B正确;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低,通过多次锻炼使生铁中碳的含量降低,达到钢的标准,故C正确;
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2.【答案】C
【解析】法国的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A项不符合题意;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B项不符合题意;
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提出元素概念,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C项符合题意;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将溶液加入到中,出现血红色溶液不是沉淀,A项错误;
将盐酸滴入到溶液中,开始盐酸量少,发生反应,无气泡,一段时间后当完全转变成后,再滴加盐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B项正确;
将溶液滴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项正确;
将溶液滴入到稀氨水中,发生反应,产生生白色沉淀,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氯水能导电,说明氯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氯水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因此氯水不是电解质,A错误;
氯水光照过程中分解产生、,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新制氯水中存在反应:。因此氯水中含有,C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氯水减小,说明反应产生,增大,同时也增大,导电能力在增强,D错误.
5.【答案】D
【解析】的物质的量为,1个分子含有22个电子,含有个电子,A项正确;
质量分数为64%的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溶剂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共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B项正确;
转变为,C化合价由价到价,发生反应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C项正确;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物质的量不是,所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不是,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将通入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紫红色褪去,是因为具有还原性,将通入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不会出现类似的现象,A项错误;
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项正确;
因为氯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不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因弱酸不能制出强酸,所以将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项正确;
③中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项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项正确;
与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为强碱性溶液,存在大量的,与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已知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2,这说明Y是第VA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且是短周期元素,Y是N,Z是;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X是H,W是.
原子半径:,A项错误;
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产生氢气,B项正确;
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中有D、T可以用于制造氢弹,C项正确;
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干粉灭火器主要喷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产生二氧化碳,也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D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碳酸钙为块状固体,可以用简易启普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打开和关闭旋塞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为固体,浓盐酸为液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用该装置来制备氯气,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不需加热,可以用该装置制备氢气,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比较和的热稳定性,碳酸钠要放在外管,以防止受热不充分造成干扰,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0.【答案】B
【解析】铵盐中不含有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不一定形成阳离子如偏铝酸根离子,①正确;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之间,②错误;
同素异形体的转化特征为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正确;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区别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方法可看其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④正确;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比如七氧化二锰,⑤错误;
金属阳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做氧化剂,比如亚铁离子被氧化时做还原剂,⑥错误.
11.【答案】C
【解析】无色溶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只有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原溶液中加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原溶液中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所以A、B、D正确,C错误.
12.【答案】BD
【解析】为单质,为共价化合物,A项错误;
根据图示,反应Ⅰ为,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至价,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为还原产物,B项正确;
反应Ⅱ为,为还原剂,失电子,为氧化产物,C项错误;
将反应Ⅰ×2+反应Ⅱ,消去、,总反应为,有发生反应,理论上可获得,标况下的体积为,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加入盐酸发生反应为,没有气体产生,标注的直线不能代表产生的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A错误;
消耗盐酸也是,盐酸的浓度是,C正确;
加入盐酸发生反应为.读图,取出的溶液中为,也为,原混合物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错误;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即,D错误.
14.【评分细则】(见答案,共13分)
【答案】(1)⑥ ④⑧
(2)
(3) 1∶1
(4)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解析】(1)⑥属于电解质;④⑧属于非电解质.
(2)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是液态氧气.
(3)加热亚硝酸铵的浓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氨气与红热的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15.【评分细则】(见答案,共14分)
【答案】(1)①28.6 ②胶头滴管、容量瓶
③cefdg 偏低 偏低 ④BC ⑤20.0
(2)0.22
【解析】(1)①的质量为.
②固体药品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③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摇动、洗涤、定容、颠倒摇匀等操作;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操作g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④溶液的浓度、密度与体积无关,但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随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⑤可知
(2)设混合后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则,解得,混合稀释后溶液中.
16.【评分细则】(见答案,共15分)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ⅦA族
(2)两性 直线形
(3)
(4)
(5) 磁性氧化铁
【解析】结合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E为、F为、G为.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
(2)铝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属于两性氧化物;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3)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比较离子半径,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数时,“序小径大”(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即离子半径:.
(5)铁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与,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俗称磁性氧化铁.
17.【评分细则】(见答案,共15分)
【答案】(1)
(2)
发出苍白色火焰
(3)
(4)
【解析】结合转化关系图可知步骤①为电解饱和食盐水,步骤②为氢气在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步骤③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步骤④为盐酸与氢氧化铁反应,步骤⑤为氯化铁在碱性条件下与次氯酸钠反应.推知各物质的化学式为:A是、B是、C是、D是、E是、F是、G是、H是.
(1)A是,G是.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溶液发生反应:,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氢气在氯气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实验现象为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溶液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4)氯化铁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与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用双线桥表示的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