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全册(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摄影爱好者9月23日在赤道某地采风,为了追求摄影质量,其选择“黄金时刻”和“蓝调时刻”进行拍摄。黄金时刻是指太阳高度在6°至负4°之间的时刻,天空会呈现美丽的霞光;蓝调时刻是指太阳高度在负4度至负6°之间的时刻,天空会呈现静谧的蓝色。下图为“黄金时刻”和“蓝调时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美丽的霞光持续的时间大概是( )
A.60分钟 B.50分钟 C.40分钟 D.30分钟
2.蓝调时刻天空会呈现静谧的蓝色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大气的折射 B.大气的散射 C.地面的反射 D.大气的反射
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带领超豪华的企业家天团于北京时间11月4日9:40抵达北京,晚8:30专机返程,回到柏林(13°E,52°N)已经是当地时间2点45分。据此完成3~4题。
3.当天北京天气晴朗,当朔尔茨走下飞机时,其身体影子朝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4.朔尔茨专机飞行的时长大概是( )
A.13小时15分 B.6小时15分 C.5小时45分 D.18小时15分
蜂窝状洞穴作为丹霞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广泛且成群的出现在垂直陡峭的崖壁上,这种独特的洞穴景观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洞穴在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岩石崩塌现象而造成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广东丹霞山某大型蜂窝状洞穴的形成过程(其中下部为洞穴侧视剖面图,上部为洞穴立面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大型蜂窝状洞穴形成的过程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6.关于该地蜂窝状洞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导致洞穴进一步扩大主要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强
B.图③砾石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C.导致图④穿洞作用发生主要是流水作用
D.导致洞穴发生崩落消亡的原因是风化作用
下图为青藏高原多年平均气温、0cm地温和地气温差的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
7.青藏高原地气温差最小的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索马里寒流势力强势 B.天山牧民将牛羊赶到山上放牧
C.中国的油轮逆水通过北印度洋返回 D.法国南部葡萄园阳光普照
8.关于该地气温与地温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大气对地面温度影响大 B.该地气温一直高于地温
C.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D.冬季气温低与该地多冻土具有相关性
直布罗陀半岛位于地中海至大西洋狭窄通道的东端北岸,陡峭延绵的巨石山体与莱万特风结合,就产生莱万特云。所谓莱万特风,实际就是高压带南部形成的偏东气流。下图为某日莱万特风形成时等压线图。夏(冬)季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夏(冬)雨率。据此完成9~11题。
9.莱万特云最有可能形成在( )
A.4月 B.7月 C.11月 D.1月
10.此时,甲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冬雨率比乙地高 B.乙地受盛行西风控制的时间比甲地长
C.乙地冬雨率比甲地高 D.甲地年降水量低于乙地
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各种时空尺度的天气过程。下图为太平洋海域水温距平值(与多年平均水温的差)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年份,秘鲁附近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海鸟的数量较往年大大增加 B.沙漠地区降水异常增加
C.海雾出现的几率降低 D.沿岸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
13.此现象发生时,全球气候将出现异常变化,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中国将出现暖冬 B.澳大利亚东北部出现干旱
C.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偏低 D.南方干旱灾害严重
山体效应是德国学者在阿尔卑斯山观察到的与温度相关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和雪线)自山体外侧到内部逐步升高的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显著的根本原因是( )
A.山地内部降水多 B.山地吸收的太阳辐射强
C.山地内部地面辐射强 D.山地内部大气保温作用强
15.阿尔卑斯山山体内部与外侧比较,其内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林线分布海拔高 B.雪线分布海拔高 C.植物生长季短 D.气温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新西兰由南北二岛组成,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西南海岸多峡湾地貌。首都惠灵顿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风力较小,冬季风力强劲,素有“风城”之说。库克海峡位于南岛和北岛之间,断裂陷落而成,两侧为山地,峭壁悬崖,海岸线曲折,水流湍急多变。下左图为新西兰地形示意图,下右图为峡湾形成过程示意图。
(1)分析新西兰南岛东、西岸降水的差异。(4分)
(2)用板块构造理论简述新西兰火山众多的原因。(4分)
(3)用地质作用原理说明峡湾公园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4)从大气环流、地形的角度推测库克海峡水流湍急显著的季节及原因。(6分)
17.下图为中国沙区冬半年主要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说明西伯利亚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形成过程。(6分)
(2)推测风成黄土在此处堆积的原因。(4分)
(3)据图简述塔里木盆地新月形沙丘半圆朝向。(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为了解不同放牧制度对天山北坡草地及其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对自由放牧草场、季节性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裸地的径流产沙动态及土壤抗冲性进行研究,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下右图为不同放水量下各样地15分钟累计产沙量图,图例①②③代表前面四种放牧制度。下左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对比天山南北坡雪线高低并简述原因。(4分)
(2)推测季节性放牧的牧民在北坡放牧的规律。(4分)
(3)说明右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放牧制度并判断该地最适宜的放牧制度。(5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程较短,入海口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其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地形、热带风暴等因素相关性大。下左图为恒河三角洲示意图,下右图为入海口某江心沙洲地形状况,一年中该沙洲面积变化巨大。
(1)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6分)
(2)推测江心洲面积最小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分)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D C C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B C
1. 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昼长为12小时,一天太阳高度变化为0°—90°—0°,即每4分钟变化1°。拍摄美丽的霞光是在黄金时刻,太阳高度在6°至负4°之间的时刻,太阳高度变化10°,时长大约为40分钟。故答案选C。
2. B【解析】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过程中,经过大气层时发生了散射,而小颗粒的散射主要散射蓝紫光波,所以散射的光通常会是蓝色。故答案选B。
3. D【解析】德国总理朔尔茨北京时间11月4日9:40抵达北京,此时太阳位于东南天空,其身体影子朝向西北方。故答案选D。
4. A【解析】朔尔茨专机晚8:30(北京时间20:30)返程,回到柏林(13°E,52°N)已经是当地时间(东一区)2点45分(北京时间为次日的9:45分),计算可知,飞机飞行了13小时15分。故答案选A。
5. D【解析】蜂窝状洞穴作为丹霞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红色砂岩被外力风化、侵蚀而形成的,其侵蚀会逐步扩大,故顺序为③②④①。故答案选D。
6. C【解析】蜂窝状洞穴是由红色砂岩被外力风化、侵蚀而形成,风化作用导致砾石颗粒脱落;导致洞穴进一步扩大和穿洞作用发生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导致洞穴发生崩落消亡的原因是重力作用。故答案选C。
7. C【解析】据图可知,青藏高原地气温差最小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索马里海域为索马里暖流:天山牧民将牛羊赶到山麓冬季牧场放牧;中国的油轮逆水通过北印度洋返回;法国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故答案选C。
8. D【解析】根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温对气温影响大,但气温对地温影响小;据图可知,该地地面温度一直高于气温;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导致气温高。该地属于青藏高原,冬季冻土广布,地温低,故影响到气温低(大地暖大气);故答案选D。
9. B【解析】莱万特风,实际就是高压带南部形成的偏东气流。据图可知,此时地中海受高气压控制,根据其纬度,应该为副高,控制的时间为夏季。故答案选B。
10. C【解析】根据风向的判读方法,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1025百帕等压线指向1020百帕,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北半球向右,故风向为西南风。故答案选C。
11. C【解析】甲、乙两地处于地中海沿岸,都是地中海式气候,地中海式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炎热干燥,故不存在夏雨率。地中海式气候是由副高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甲地处于北部,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降水时间长,冬雨率低;乙地处于南部,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时间短,降水少,降水时间短,降水集中,冬雨率高。故答案选C。
12. A【解析】据太平洋海域水温距平值图可知,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较往年低,说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此时信风势力增强,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增强,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海雾出现的几率增加,鱼类增加,海鸟增加,A正确:信风势力增强,沙漠地区降水减少,沿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故答案选A。
13. D【解析】拉尼娜现象,其结果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中国将出现冷冬,澳大利亚东部的降水将增加,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偏高,中国南方干旱灾害严重,故答案选D。
14.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山体效应是与温度相关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和雪线)自山体外侧到内部逐步升高。说明山地内部温度比山地外部高,因此导致山体效应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大的山系其表面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成长波辐射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其内部的气温要比相同海拔高度上自由大气的气温高,根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影响气温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故答案选B。
15. C【解析】根据山体效应原理,阿尔卑斯山山体内部比外侧气温高,故林线、雪线分布海拔高,植物生长季长。故答案选C。
16.(18分)
(1)新西兰位于盛行西风区,吹西北风;(2分)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西部处于迎风坡,降水多,东部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2分)
(2)新西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2分)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地壳之下,岩浆沿着板块交界处喷出。(2分)
(3)在冰期,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2分)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水从谷地下游入侵,形成峡湾。(2分)
(4)冬季。(2分)
大气环流: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强劲的西风带使得库克海峡冬季风浪大。(2分)
地形:库克海峡两侧为山地,峭壁悬崖,海面狭窄,海水经过海峡抬升作用显著,故水流湍急。(2分)
17.(14分)
(1)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形成过程: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身居内陆且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强大的冷高压。(2分)亚欧大陆为面积最大的大陆,降温快、气温低。(2分)
(2)西北风(偏西风)从西北内陆带来大量的黄土,(2分)受秦岭、太行山的阻挡,风速减小,黄土堆积。(2分)
(3)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中部、东南部受东北风影响,新月形沙丘半圆朝向偏东方(东北方);(2分)
西南部绕过高原的北支气流影响,新月形沙丘半圆朝向偏西方(西北方)。(2分)
18.(13分)
(1)南坡雪线高于北坡。(2分)
原因:南坡为阳坡、气温高,北坡为阴坡、气温低;(1分)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1分)
(2)夏季,将牛羊赶到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放牧;(2分)冬季,将牛羊赶到山地针叶林以下放牧。(2分)
(3)①禁牧草场;(1分)②季节性放牧草场;(1分)③自由放牧草场;(1分)裸地。(1分)最适宜放牧制度:季节性放牧。(1分)
19.(10分)
(1)恒河流程较短,落差大,加之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大;(2分)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泥沙淤积;(2分)夏季热带风暴频繁,风暴推动海潮涌向河口地区,促使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2分)
(2)夏季。(2分)
原因:该地处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水位高且夏季入海口常受热带风暴影响,海水水位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