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2月16日10:25~11:40】
乐山市高中2025届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I卷为选择題,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題卡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宜侯夨(cè)簋(gu)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图1),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器内
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
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图1宜侯夨簋
A.禅让制的流程
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铜器的铸造
D.宗法制的瓦解
2.春秋末期,某思想家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学生将其为人处世之道概括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据此可知,符合这
一主张的是
A.老子的“无为”
B.孔子的“仁”
C.墨子的“兼爱”
D.邹衍的五行“相生相胜”
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3.汉武帝元朔年间,“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这一现
象的出现得益于
A.“推恩令”的须布
B.尊崇儒术
C.“中朝”的设立
D.任用刺史
4.北宋时期,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
淮南地区由于种茶农户众多,称之为“园户”。仅这些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
一千四五百万斤。这些现象表明
A.淮南地区茶叶产量最高
B.茶税已成为政府财税主要来源
C.南方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D.政府专卖机构垄断了茶叶交易
5.隋朝运河开凿始于隋文帝,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的大运河(图2)。元代大运河北起大都,南达杭州,从北往南共分为七大段(图3)。两条大运
河的开凿均
涯浏
大邵@迫州
。济南
东
黑
水
杭州区
图2隋朝大运河路线图
图3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A.以满足帝王享乐为目的
B.导致了王朝的迅速灭亡
C.以东都洛阳为交通核心
D.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6.明末的李贽曾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他认为六经不过是
官吏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只
不过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据此可知,李贽
A.蔑视传统权威和教条
B.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彻底否定了孔孟儒学
D.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
7.《雍正起居注》中记载:“联将内制皮匣发于诸臣,令其封锁奏达。盖取坚固缜密,他人不敢私开
也。”这表明清雍正朝实行了密折制度,大臣亲笔书写后放入雍正颁给的带锁皮匣,并派亲信送
往京师,直达御前。据此分析,密折制度
A.避免了朝廷决策出现失误
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取缔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D.削弱了内阁丞相行政权力
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
6
9
10
12
13
14
15
B
B
B
B
D
D
1.命题立意:通过历史文物培养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试题解答点拨:分封是指封邦建国,形成了政治层面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形成了血缘等级秩序,
要注意区分。
答案:B
答案详解: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采用的制度,西周早期宗法分封制比较牢固并未瓦解。宜侯
夨簋可以研究青铜器的铸造,但记述文字的内容并不能反映铸造,故B正确。
2.命题立意:通过考查儒家文化核心主张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试题解答点拨:注意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性思想主张
答案:B
答案详解:材料中时间限定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关注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问题,涉及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和
邹衍的五行“相生相胜”都不是重点探讨社会关系问题。墨子的“兼爱”是一种广义的博爱,有
别于我们熟知的孔子的“仁爱”,故B正确。
3.命题立意:通过推恩令的推行理解制度革新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试题解答点拨:推恩令通过政治手段基本解决了自西汉建立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
集权。
答案:A
答案详解:“藩国始分”“大国”“小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与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
央集权有关,故而选择推恩令。独尊儒术与题意无关;中朝的设立是为了加强皇权,制衡外朝。
刺史制度虽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但属于监察制度,并没有造成“藩国始分”,故A正确。
4.命题立意:通过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买卖来呈现古代农业的新发展,让考生理解农业是社会的
基础产业,关注三农问题。
试题解答点拨:茶、甘蔗、棉花等作物属于经济作物,稻米、小麦等属于传统农作物。要充分利
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选项判断
答案:C
答案详解: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这一信息无法得出淮南地区茶叶产量最高的结论,故A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小农经济社会中土地税和人口税是国家的主要赋税收入,茶税不可能占
据主导,故B错误。这些地区的茶叶一部分输送政府专卖机构,一部分可以流通进人市场,故
历史答案第1页(共6页)
D错误。茶属于经济作物,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大多属于南方地区,故C
正确。
5.命题立意:通过历史地图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增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解答点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以进一步发展,唐朝中期南方开始超过北方,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大运河将南方的钱粮物资大量北运以
服务统治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答案:D
答案详解: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开凿与经营是服务国家统治的需要,不是以满足帝王的享乐为主
要目的,故A错误。元潮并未因为开凿大运河而迅速灭亡,故B错误。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
交通核心,元潮以北京为核心。伴随着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大运河将南方的钱粮物资
大量北运以服务统治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6.命题立意:通过呈现李贽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生生不息
的特点,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厚重。
试题解答点拨: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民主的色彩,但本质上仍属
于传统的思想范畴,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未有本质性突破,也未成独立的
体系。
答案:A
答案详解: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结合所学李贽思想,他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
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标准,因此A正确。李贽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
展,未有本质性突破,也未成独立的体系,故BC错误。李贽的确较为肯定人的正常私欲,但与
材料中的主旨不符。
7.命题立意:通过密折制度来呈现清前期统治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政治制度革新是时代的产物。
试题解答点拨:密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
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答案:B
答案详解:制度本身的效果更关乎于制度推行的状况,因此再完美的制度也不一定在结果上能
够避免错误,故A错误。密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
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密折制度与军机处并无冲突,两者在事实上共存,共同加强了专制皇
权。清代内阁不同于明代,地位有所降低,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清代也无正式的丞相,故D
错误。
8.命题立意:通过材料揭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扩张的真实面目,强调立德树人
试题解答点拨:英国以鸦片贸易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
要求。
答案:C
历史答案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