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2.1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2.1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9 16: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1.1: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课标分解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知道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2、知道分离提纯的方法的适用条件和
原理。
难点:3、会简单的分离提纯操作。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课堂导入
泥水
硫酸铜溶液
粗盐
过滤
蒸发结晶
反应,过滤。
物理法
物理法+化学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课堂导入
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有哪些?
物理法:
过滤
升华
盐析
洗气
渗析
重结晶
蒸馏
萃取
分液
化学法:
氧化还原等…….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一 、过滤。
1、目的:
分离提纯互不相容的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2、仪器:
漏斗
3、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烧杯
、玻璃棒。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一 、过滤。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紧靠玻璃杯。
玻璃杯紧靠滤纸三层一侧。
漏斗口仅靠烧杯内壁。
4、实验装置图: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二 、洗气。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1、目的:
分离提纯两种气体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2、仪器:
洗气瓶
3、注意事项:
长进短出。
4、实例:
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
饱和NaHCO3除去CO2中的氯化氢。
【思考】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青蒿
我们如何把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出来呢?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什么青蒿素不继续留在青蒿中反而会转移到水中?
三 、萃取。
1、原理:
将溶质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
固液萃取:
汽油洗衣服
类型
泡药酒
液液萃取:
四氯化碳萃取碘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萃取剂:
萃取过程中溶解度大的一种溶剂。

四氯化碳
三 、萃取。
2、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三 、萃取。
3、萃取三条件: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1)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2) 萃取剂与原溶剂、原溶质互不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溶剂
中的溶解度。
二 、萃取。
(1)查漏:
(2)洗涤:
(3)装液: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铁架台上静置2-3分钟,看是否有水露出。
用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只能从下口放出)。
把原溶液装入分液漏斗,再滴加萃取剂。
4、实验操作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二 、萃取。
4、实验操作
(5)静置:
让萃取剂与溶液彻底分层。
(4)振荡:
振荡分液漏斗,使萃取更充分。
(6)分液:
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上下下原理)。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四 、分液。
1、目的:
分离提纯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物。
2、仪器:
分液漏斗、烧杯。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1)查漏
(2)洗涤
(3)装液
(5)静置
(4)振荡
(6)分液
3、操作: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A
【课堂练习】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运用萃取的基本原理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萃取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分液漏斗 C.圆底烧瓶 D.蒸馏烧瓶
B
【课堂练习】
3. 某实验小组仅有如下仪器或用品:烧杯、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滤纸。从缺乏仪器或用品的角度看,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项目是( )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D
五 、蒸馏。
1、目的:
分离提纯几种相互溶解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2、适用条件:
物质热稳定性高。
3、仪器及装置:
物质沸点相差30及以上。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五 、蒸馏。
蒸馏烧瓶
圆底烧瓶
双颈烧瓶
三颈烧瓶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五 、蒸馏。
直型冷凝管
球型冷凝管
蛇型冷凝管
倾斜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五 、蒸馏。
沸石
蒸馏烧瓶
温度计
牛角管
锥形瓶
进水口
出水口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五 、蒸馏。
温度计:
测量蒸汽温度、收集不同馏份。
水银球只能置于侧支管口处。
冷凝管:
倾斜时只能用直型冷凝管。
冷凝水:
只能下进上出。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六 、重结晶。
重复结晶
多次结晶
蒸发结晶
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浓缩制得热的饱和溶液
温度降低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六 、重结晶。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温度下降72℃析出175gKNO3,析出的NaCl质量小于5g。
第二次结晶得到150g纯净的KNO3。
六 、重结晶。
如何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杂质?
结晶出来的KNO3中任然有少量NaCl怎么办?
一次结晶后产品再溶解制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再冷却结晶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六 、重结晶。
1、原理:
利用产品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2、适用条件:
产品与溶剂不反应、产品热稳定性高。
选择适当的溶剂。
在该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杂质:
在该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产品:
其他: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思考探究】
(1)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过程中过滤得到的母液如何循环使用?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2)重复利用多次后溶液中氯化钠浓度太高如何处理?
【课堂练习】
阅读教材13页苯甲酸的提纯、完成思考讨论。
1、苯甲酸中有哪些杂质?
2、产品和杂质的溶解性如何?
3、选择什么方法除去泥沙和氯化钠?
4、具体如何操作?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课堂练习】
加热溶解
成热过滤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1.1: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方法
授课人:朱昆朋
课标分解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会利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种类
及比例。
2、能根据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
有机物的分子式。
难点:能根据波谱分析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课堂导入
这是几种有机混合物,我们如何知道里面有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有些什么元素组成呢?
分离提纯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课堂导入
分离提纯
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
测定相对分子量确定分子式
波谱分析确定结构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一、燃烧法确定实验式。
已知某有机物M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将4.6gM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CO2、0.3molH2O,请分析该有机物的组成和空间结构。
mc= 0.212 = 2.4g
mH=0.32=0.6g
mo= 4.6 - 2.4 - 0.6 = 1.6g
no= = 0.1
nc : nH : no=2:6:1
最简式(实验式):C2H6O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二、质谱法确定化学式。
质谱仪: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读 数:
质谱图最右边的以更短线的横坐标数值即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C2H6O)n
n =
若n =1
实验式 =化学式
若n =2
化学式=C4H12O2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二、质谱法确定化学式。
如图有机物M的质朴图如图所示,求M的化学式。
n = =1
Ω= =0
(C2H6O)n
化学式:C2H6O
如何确定空间结构呢?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三、红外光谱测定化学键类型。
红外光谱仪:
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种类。
有机物:M红外光谱如图所示,求M的结构式。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已知某有机物M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7、氢的质量分数为13、该有机物质谱图和红外光谱图如下,请分析该有机物是什么。
【课堂练习】
四、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
测定有机物中有几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及其数目比。
核磁共振氢谱:
吸收峰数目 = 氢原子种类数
吸收峰面积之比 = 氢原子数目比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课堂练习】
已知某有机物M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0、氢的质量分数为13.3、该有机物质谱图和红外光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如下,请分析该有机物是什么。
五 、X射线衍射。
X射线衍射:
测定有机物的键长、键角等信息,更加全面、准确的测量更加复杂的有机物空间结构。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