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当代名作家巴金在1933年欣赏了天马河沙洲上一棵古榕树后写下的经典散文。文章清新流畅,意境悠远,真实勾画了鸟的天堂宁静又生机勃发的景象,感人至深,令人心驰神往。
文章选取了傍晩和早晨这两个相对时间内的同一幅画面,摄取到截然不同的两组镜头:一个幽静安宁、生机无限,一个百鸟纷飞、欢腾雀跃。作者由远及近对大榕树进行了有序的描写。而后又细致描写了鸟在美好环境中的活动,让人如入其境,如见其形。
作者描写榕树时,用“许多株”“看不出主干”“枝干不可计数”来体现榕树的大;用“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来赞美榕树蓬勃的生命力;用感叹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榕树的生机激荡起读者的心。 在写第二次经过榕树时,作者用了排比、短句等,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百鸟飞鸣的动人场面,,读来朗朗上口,气韵贯通。无论是对榕树还是对鸟儿活动的描写,都让人感到作者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对生命的赞叹。
本文描写了鸟的天堂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是用来学习“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典型材料。学生通过学习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充分感受榕树的茂盛无比、鸟儿和榕树的幸福相依以及人鸟相处的和谐奇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积累文中鲜活生动的语言文字,并能迁移运用。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曾是四年级人教版中的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四年级的教学,学生对此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跟以往不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是不一样。针对学生已有的旧知上学习新知,在教学中重点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大榕树生机无限和鸟儿欢腾雀跃的特点,感受静态和动态的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3.模仿文段写一段话,初步学习动静变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大榕树生机无限和鸟儿欢腾雀跃的特点,感受静态和动态的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难点】
领略课文一静一动的写法后,模仿文段,初步学习动静变化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广东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棵古榕树,那儿是鸟儿们的乐园。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齐读课题——23.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从谈话导入中介绍“鸟的天堂”基本信息,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检测字词
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看看大家读书认不认真。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小老师带读,生齐读)
船桨 榕树 纠正 树桩 涨潮 高塔 树梢 应接不暇 眉毛 抛弃
2.整体感知
填空:本文重点描写了作者 次路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一次路过“鸟的天堂”,虽然没有看到鸟,但是作者欣赏到了充满生机的 ;第二次路过“鸟的天堂”,看到了 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
(板书:榕树 群鸟)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填空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三、感受榕树的静态美
1.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榕树,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前,同学们都读了课文,并做了批注,请你根据批注四人小组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待会请同学来汇报。
2.汇报,品读榕树之美
(1)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总结大榕树的特点,总结品文方法——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相机板书:大、生机勃勃,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师重点引导: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榕树生命力的旺盛?(明亮、照耀、颤动)
是什么照耀了作者的眼睛?——翠绿的颜色,生活中,能够照耀我们眼睛的是什么东西?——光。想象一下,榕树的这种翠绿,竟然可以像一束光似的照耀眼睛,这种特别的翠绿让你感受到什么?(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一种生命之光在晃动双眼。)
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画面(配乐师朗诵):一束束柔和的阳光均匀地撒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上,那叶子绿得油亮,绿得闪耀。时而有一阵微风轻抚而过,绿叶轻轻抖动,用最美的姿态展现出生命的绿韵。睁开眼睛,你感受到了什么?(榕树生机勃勃,焕发生命的光彩)
没错,大榕树展现出浩大磅礴的美,我们在品读这么美的文章时,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画面美。(板书:想象画面)
通过朗读,让大家再感受感受榕树的美。(指名读,齐读)
榕树的美不禁让作者感叹道——(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小结写法
是的,作者把榕树形态上静的一面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来,这是一种什么描写?——静态描写。(板书:静态描写)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一定的了解,课前学生已经回顾做批注的方法,在书上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堂上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谈理解、体会的汇报中对榕树特点的概括,并重点理解展现榕树生命力的句子,通过抓关键词和想象画面感受榕树的生机勃勃,最后小结静态描写的写法。】
四、感受群鸟的动态美
(1)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后,作者的想法是什么,找找书上的语句。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2)师生合作读
师:是啊,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嘘!听,这是什么声音——(指名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看!那是什么?——(指名读)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但是——(全班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师:鸟的天堂里真的没有一只鸟吗?——(指名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师: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男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师:快看,那儿有一只画眉——(女生读)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想象画面
同学们,这时候你脑海里面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生答,师总结鸟儿特点:多、热闹欢腾)(相机板书:多、热闹欢腾)
(4)小结写法
是啊,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看到的画面与第一次的截然不同,这种有变化、有活动的描写就叫做——动态描写。(板书:动态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朗读片段的形式,学生感受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感受画面的热闹欢腾,进一步理解动态描写的特点。】
(5)理解课后题
所以,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的想法改变了——(全班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鸟的天堂”出现了几次?(两次)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四人小组讨论。
生汇报,师引导总结。
第一个鸟的天堂就是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鸟的天堂”环境舒适,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
是啊,鸟的天堂是多么和谐动人,再把作者的赞叹读出来。(齐读)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最后的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感叹,从两个不同意思的“鸟的天堂”着手理解,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叹。】
五、完成小练笔
巴金爷爷就是用一静一动的描写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
有一位小作者用上动态描写把我们熟悉的场面描写出来。读一读。(出示范文)
小作者是怎么进行动态描写的?(用上丰富的动作描写,体现画面的动态。)
同学们,看,像这样的场景你也可以准确、生动地用上动作描写来表现画面的动态。请动笔写一写吧。
生完成小练笔。
展示学生作品,点评。
【设计意图:展示小范文,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动作描写表现画面的热闹,学生完成小练笔,初步学习用动态描写表现画面的变化。】
六、回顾小结,总结写法
今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一静一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和谐动人的画面。在习作中我们也可以用上静态和动态描写把事物写生动、具体。
作业:
1.互评并修改堂上小练笔
2.摘抄课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把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运用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23.鸟的天堂
榕树:大、生机勃勃 静态描写
群鸟:多、热闹欢腾 动态描写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