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17:36:05

文档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
梅兰芳蓄须
(共1课时)
【文本解读】
《梅兰芳蓄须》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人文主题上看,在前两篇基础上,艺人梅兰芳的爱国行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从《古诗三首》认识的是古代的将士,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认识的是革命先辈、开国元勋周恩来,这篇文章中的梅兰芳是艺人,大家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来看,这篇文章是运用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中习得的方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尝试自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是可以迁移的。本文中,要准确把握梅兰芳用来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其间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堂作业本的流程图来梳理和进行语言组织。梅兰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需要查阅或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人其事。梅兰芳蓄须明志,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环境下,课文有很多直接交代,同时也需要再查阅或补充资料。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查阅或补充哪些资料,是根据其阅读理解的需要确定的;对于梅兰芳的家国情怀,是要借助他的具体言行做法来感受的。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运用第六单元学习的边读边批注的策略。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并附有一幅梅兰芳先生的肖像图。在他的面容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嘴唇上留着浓密的胡须。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需要。他们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
就本课来说,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对文本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感很模糊,不能很清晰地认为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就是爱国的表现。所以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挖掘文本,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语言进行体会,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把爱国情感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真实质朴,内容情真意切,朴实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做一做批注”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借助课堂作业本的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梅兰芳为了拒演做了那些事情,然后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梅兰芳先生的形象;深刻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借助课堂作业本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的主要事件,说清楚梅兰芳用来哪些方法拒绝日本人演戏,把握主要内容。
借助资料和批注思考,感受梅兰芳的人物形象,体会他爱国精神及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和批注思考,感受梅兰芳的人物形象,体会他爱国精神及民族气节。
【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预习课文,并为课文标上自然段,一支红笔,一支黑笔。
教具的设计和准备:板书磁卡贴
板块一:导入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一)欣赏图片,引入课题
1.PPT出示第三单元的古诗《雪梅》,齐背。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个人,这个人的内心像雪一样纯净,品格像梅一样高洁。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照片。
出示梅兰芳的两张照片,一张梅兰芳的剧照,一张课本上的插图。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认读词串: 京剧 旦角 蓄须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梅兰芳是唱旦角的,蓄须是留胡子的意思,梅兰芳一旦蓄须,便意味着不能再登台表演。)
(2)引生质疑: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默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人物
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来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
【设计意图:由大家熟悉的一首诗开始,既让学生对所学古诗进行了复习,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此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略读提升,利用略读提示中的方式进行学习,学出略读课文的特点。】
板块二:检查字词,梳理课文
根据自读提示,默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第一行生字,自由读。指导生注意“订、妄”是后鼻音;“纠缠”和“骚扰”是近义词;租界(补充资料):租界、香港都是中国的领土,但租界给了列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初期,不敢得罪列强,因而不能进攻租界和香港。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和香港便都沦陷了。
2.第二行生字,多音字,指名读。生语境识记。出示句子:1、项羽宁可自刎于乌江,也不肯过江苟且偷生,过所谓安宁的生活。2、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指生读,区分读音。
3.齐读生字词。
(三)出示作业本习题,利用图表,梳理文章。
1.出示课堂作业本习题,生完成题目。
2.四人为一组,小组成员交流答案,组长整理汇总,代表发言。
3.指生汇报。
4.师相机指导生概括“四处躲避”。
5.生借助示意图用上连接词完整地说一说梅兰芳为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做的事情,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再进行难点的指导,真正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板块三:交流感悟,体会形象
(一)默读课文,在有感悟的地方做一做批注。
(二)指生交流反馈,师相机指导。
预设学生交流:
1.第2自然段: “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
缠.”“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失去了登台的机会和安定的生活。(板贴:四处躲避)
2.第3自然段:“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
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虚度生命,非常痛苦,不惧威胁。(板贴:蓄须明志)
第4自然段:“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失去体面的形象,奢华的生活。(板贴:卖房度日)
4.第5~7自然段:“当医生的好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
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丁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自伤身体,失去生命。(板贴:打针装病)
(三)体会形象
1.PPT出示语文园地七词句段运用的词语,说一说下面哪一个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梅兰芳先生?
2.你还能用其他词语来形容梅兰芳先生吗?(师相机板书:梅兰芳形象----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坚毅、隐忍、机智)
(四)指生上台排一排痛苦等级,并说一说理由。
师小结: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本板块的设计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而实施教学,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人物的主要事件,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板块四:总结学法,阅读链接
回顾学法:类似于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生借助板书回答:抓住主要人物;梳理主要事件。
(二)联读《难忘的一课》
作业布置
选一选
根据自己勾选的方法,深入了解梅兰芳。
【设计意图:帮助总结学法;联读《难忘的一课》,让学生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反思】
虽然梅兰芳先生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但是在备课时我觉得给学生介绍太多的专业的东西反而会打乱这节课的节奏。于是,我就让学生借助课本对梅兰芳做个简单了解,再在学习课文字词时对一些背景资料进行补充。这样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能理解,孩子们对梅兰芳的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也能体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借助课堂作业本自己进行梳理课文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借助痛苦等级,学生自己去体悟梅兰芳先生的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最后联读阅读链接里的《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进一步感受不同时代人物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课堂执行方面,这堂课我上课进度总体偏快,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连接也不够紧密,活动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思考了自我,而较少地去思考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此外,这是一篇自读课,我课前准备的时候就特别考虑到了自读课放手让学生多活动这一点儿,但到课堂上之后,还是有些不够大胆,忍不住就说多了,以至于品读语言描写的环节匆匆而过了。这是最让我遗憾的地方。(共15张PPT)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总是留着胡须的。
旦角
京剧
留着胡须的
蓄须
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课
梅兰芳蓄须

略读提示:
1
2
学习活动一
写一写:默读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三题。
说一说:同桌合作,借助课堂作业本说说梅兰芳用来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

租界 纠缠 邀请 骚扰 拒绝 签订 妄想
宁可 要求

1.项羽宁可自刎于乌江,也不肯过江
苟且偷生,过所谓安宁的生活。
nìng
níng
yào
yāo
2.
租界:租界、香港都是中国的领土,但租界给了列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初期,不敢得罪列强,因而不能进攻租界和香港。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和香港便都沦陷了。
四处躲避,不再登台
卖房度日,拒绝演出
打预防针,假生大病
学习活动二
想一想:借助课堂作业本示意图想一想梅兰芳在拒演的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做一做:再次默读课文,在有感悟的地方做一做批注。
排一排:如果痛苦是有等级的,请你把这些困难和危险根据等级从高到低排下来。

大义凛然: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无偏私,行事力求公平、公正。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学习活动三
1、看图默读“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我觉得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有: ;我喜欢 因为 。
参观中国伟人像
作业:
1.选一选
2.根据自己勾选的方法,深入了解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