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09: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高一年级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
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
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
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人面鱼纹盆”是中华远古文明时期典型器物中的艺术精品。
它所代表的中华远古文明时期是
A. 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2.自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都重新按地域划分居民,实行郡县制, 图 1 人面鱼纹陶盆
三公九卿制的雏形也在战国晚期就见诸于秦国。这说明
A. 国家统一局面开始形成 B.贵族制退出国家治理体系 C. 国家政治制度逐渐转型 D. 对地方垂直管理体制确立
3.下列人物中,博采众方,写就《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的是
A. 孙思邈 B.华佗 C. 裴秀 D. 张仲景
4.图2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北方民族内迁形势图。该时期的阶段特
征是
A.社会转型华夏认同
B.政局动荡民族交融
C.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D.专制强化版图定型
高一历史试题 第 1 页 ( 共 7 页 ) 图 2
5.表1出自开元九年(721年)就娘户新残卷,反映了当时的授田情况。这一状况 表1
户主 应授田 实授田 实授田占应授田的比率
赵玄义一户 52亩 11市 21.1%
曹仁备一户 3182应 63应 1.9%
董思勖一户 131应 28应 21.3%
于善意一户 161应 28亩 17.3%
A.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推动土地买卖的盛行
D.放松了对人身的控制
6.表2为不同史藉中所载的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统治举措。据此可知,宋朝 表 2
时间 举措 出处
964年 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 马端临《文献通考》
964年 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政府对盐、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A. 实现了对中央权力的分散制衡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B.构建了完备的地方监察体制
D.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方针
7.图3为1977年在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作为研究社会经
济发展的一件历史文物,它可以用来佐证西夏当时
A. 礼俗的全面汉化 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
8.表3是某历史小组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时搜集整理的部分史
料。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其中能反映元朝官制的是
表 3
史 料
甲 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 … 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乙 ……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丙 军国大计,周不总揽, ……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 ……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丁 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
A.甲
B.乙
高一历史试题
C .丙
第 2 页 (共7页)
D .丁
9.据记载,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愿,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
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这一变化导致
A.宦官与皇帝共同决策 B.宦官官秩地位提高
C. 内阁地位被宦官取代 D.专制皇权日趋强化
10.明中后期,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
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由于
A.商帮实力雄厚
B.商品经济繁荣
C.抑商政策废弛
D.进步思潮兴起
11.观察图4,此图所示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12.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
出“借师助剿”的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A.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D.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13.它“一方面将自己的支点建立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学的“致用”基础上, 一方面将另一
个支点奠基在西学的“实用”价值上”。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 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东南互保
14.台湾人民“骤闻之,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绅民联名发布檄文:“愿人
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 《黄埔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5.梁启超称康有为的思想“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其火山大喷火也”,他意在强调康有为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主导地位 B. 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C. 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 推动了变法思想的传播
16.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人们娶亲时多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用扎了花
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在婚礼礼堂正中高悬两面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的国旗。这一
现象开始出现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C. 宁汉合流之后
B. 清末新政之后
D. 中华民国初年
高一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7页)
17.图5是某一部历史纪录片中的重要场景。这部纪录片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图 5
B.中国共产党成立
A.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开展
C.五四运动
18. 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将原定三年的学制大大压缩,学生入学后只须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
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黄埔军校学制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解放战争的需要
B.红军长征的需要
C.抗日战争的需要
D.国民革命的需要
19.图6漫画反映的是1938年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
A.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B.使中国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C.以太原失守而告终
D.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图 6
20.小说《暴风骤雨》描写了1946 — 1947年东北元茂屯村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
主恶霸翻身做主人的故事。与此描写相对应的历史背景是
A.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B. 国民大革命的迅速推进
C. 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
21.经此一战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大国地
位。此战是指
A. 淮海战役 B. 抗美援朝 C.援越抗美 D. 渡江战役
22.1954年6月,英国工党领袖父德礼指出:“中国的真正执政者第一次参加了在欧洲的这次会
议,解决朝鲜问题的真正障碍,是由于直到现在不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参加的这次会议
应是
A. 巴黎和会
B. 第26届联大
高一历史试题
C. 万隆会议
第4页 (共7页)
D. 日内瓦会议
23.在某一历史时期:中苏贸易额龄终维持在商位,在所有进日贫物中,生产资料占部绝大比重,这一时期应是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C.“五年计划”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4.被至1985年6月,我国有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放开骄肉销售价格,大中城市的蔬菜价
格也已全部或部分放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 国家放弃宏观调控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5.2002年,中国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这是由于
A. “引 |进来”的战略 B.“一带一路”倡议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睦邻友好的需要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
50分。
2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 7
图 8
图 9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地图册》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三幅图各自所对应的历史时期。(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9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奠定国家疆域的主要举措。(8分) 高 一 历史试题第5页(共7页)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有12任出身平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宋代
成为现实,读书真能改变命运
老任《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三单元解析(二)》
材料二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三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
贫,或昔贵而今贱。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宋朝的社会变化并做出合理的解释。(14分)
2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行车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是在1868年 的上海街头,因其是舶来的新鲜之物,当即引 起了人们的注意 …… 国人虽觉精巧,但由于观念陈旧,加之数量有限,亲身骑行者更少——方平王琳《自行车传入与近代中国的反应》 脚踏车……轻便迅捷,无出其右。无论 康庄大道,羊肠小径,均能行驶自由。 ……且 车价低廉,人人可以置备。今日脚踏车,在我国销售营业,极为畅旺。——《申报· 脚踏车与交通事业》1926年9月11日
材料二 中国在自行车传入近50年内都没有一 家民族自行车生产企业。最早于1926 年,由大兴车行开始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进行自行车车架的组合、焊接和 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这是最早的国产自行车。 1927年,润大车行也以自制和进口零部件结合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两大车行的国产自行车
在展览会上得到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销路渐畅。
——据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自行车行业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发展并分析
其原因。(12分)
29.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斗争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遭受重大挫折下的一次奋起,可以说,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
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
——摘编自左乐平、王仕国《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材料二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 城市,然后夺取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
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6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提出该主张的依据。(4分)
高中一年级学情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23.2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A 2.C 3.D 4.B 5.A 6.C 7.B 8.A 9.D 10.B
11.A 12.C 13.A 14.B 15.D 16.D 17.B 18.D 19.A 20.C
21.B 22.D 23.C 24.A 25.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14 分, 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0 分,共 50 分。
26. (14 分)
(1)图 7 为唐朝(或唐; 唐代),图 8 为西汉(或汉;汉代, 东汉不得分),图 9 为清朝(明 清不得分)。(按图片顺序判断朝代即可得分, 每点 2 分, 共 6 分)
(2) 统一台湾(在台湾设府);发动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平定噶尔丹和 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册封达赖、班禅(派驻驻藏大臣共治西藏;设理 藩院管理蒙古和藏族民族事务);(在西南地区) 推行“改土归流”。(能从其中任四个方位作 答,每一方位任答一点即可,每一角度 2 分, 同一方位完整表述的只得 2 分,共 8 分;) 27. (14 分)
变化:门第观念淡化(或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开放;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社会 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或贱民数量减少或地位提高;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相对松弛(或土地买卖典当等基本不受官府干预)。(6 分)
从原因角度:科举制逐渐完善;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租佃制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国 家“崇文抑武”的政策;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共 4 分)
从影响角度: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促进了商业贸易繁荣和市民阶层不断 壮大; 推动文化的繁荣、创新及文化下移。(每点 2 分,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共 4 分) 28. (12 分)
新发展: 自行车的销量日益增多( 自行车市场日渐广阔;自行车需求量加大);自行车 开始国产(出现民族自行车生产企业);部分原料和配件仍需进口(但仍有部分依赖外国)。 (任答 2 点即可 4 分,共 4 分)
原因:国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自行车轻便迅捷、价格 低廉;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的推动;但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每点 2 分,任答出其中 4 点得 8 分,共 8 分)
29. (10 分) (1)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推动新民主 主义革命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 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井冈山精神)。(每点 3 分,任 意 2 点得 6 分,共 6 分)
(2) 核心主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2 分) 主要依据: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党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党中央即将进京“赶考”)。(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共 2 分)
图 3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图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