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上学期麻阳县三校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地理
一、单选题(共48分)
读我国某年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总量指标对比表(单位:万元),完成1-2题。
GDP 第二产业产值 第三产业产值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产值 金融业产值 企业数量(个)
东部地区总量 117933.65 60626.44 47742.97 6158.48 4664.88 197063
西部地区总量 33242.1 14268.1 13097.41 2077.68 990.79 25069
东、西部地区总量之比 3.55 4.25 3.65 2.96 4.71 7.86
1.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 )
A.人力资源 B.经济环境 C.资源储量 D.市场潜力
2.要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差距,西部地区应( )
A.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B.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开拓广阔国际市场
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民居,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生土建筑,当地土质具有粘结性强、易脱水成型等特点。下左图为日本木制建筑示意图,下右图为新疆生土建筑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日本木制建筑相比,新疆生土建筑的优点是( )
①采光通风②隔热效果③防地震④防火性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 )
A.宗教 B.经济 C.气候 D.地形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
A.海南 B.福建 C.湖南 D.河北
6.该地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日期分别最接近( )
A.3 月 2 1 日、 6 月23日 B.6 月 7 日 、6 月23 日
C.6 月 2 3 日、12月22日 D.7 月 9 日 、12月22日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下图,完成7-9题。
7.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场退化
C.土地盐碱化 D.森林破坏
8.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C.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D.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9.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
A.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B.提高水电发电量
C.提高土地利用率 D.增加植被覆盖率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中区域位于(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非洲 D.亚洲
11.甲、乙两地植被分别是( )
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B.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热带荒漠
12.导致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土壤 C.地形 D.海陆位置
白土溪地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流域内以第四纪沉积岩为主。下图示意白土溪某断面地质状况。该河段河流侧向迁移,且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据此完成13-14题。
13.植物和根系碎片形成后经历了( )
A.地壳下陷—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下陷—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地壳下陷流水堆积 D.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下陷—流水侵蚀
14.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可能会使( )
A.该河段西侧河底下切 B.该河段泥沙淤积严重
C.下游河段堆积作用增强 D.下游泥沙淤积减少
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图为浙江省泥石流多年月平均发生次数统计图。完成15-16题。
15.浙江省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及原因是( )
A.6月,暴雨次数最多 B.8月,暴雨强度大
C.6月,植被较为稀疏 D.8月,地形坡度大
16.遭遇泥石流,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待在沟谷中等候救援 B.向泥石流来袭路径两侧高处跑
C.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 D.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棉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结铃及吐絮期,棉纤维发育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马达加斯加棉花种植区播种期混乱,棉农收获时采用棉花全部吐絮完毕后集中采收的传统模式。我国某科研团队在该国西南部棉花种植区调研后建议,在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适时播种,第二年4、5月份收获;在棉花大面积吐絮后15天左右采收一次,分3-4次采收完毕,且采收完毕后将棉花秸秆粉碎并覆盖棉田以提高土壤肥力。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主要棉花种植区分布。
(1)分析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棉花种植区在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适时播种的合理性。
(2)说明秸秆覆盖还田对提高棉田土壤肥力的作用。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青藏高原终年寒冷,冻土遍布,冻土的冻胀和融化变形是最为常见的冻土灾害,成为高原建设的大难题。青藏公路全线起伏平缓,但路面坑洼不平,尤其是黑色沥青路面,车行其上颠簸异常,常被人们称为“搓板路”。高原的建设是百年大计,需要考虑几十年甚至百年间的工程安全,建设者们为解决这个难题想出各种办法,保障了高原道路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图为青藏高原某路段“搓板路”景观。
(1)分析黑色沥青路面形成“搓板路”的原因。
(2)指出解决冻土难题的关键和具体的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2020年8月2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下图示意1880年~2020年全球气温变化。全球平均温度距平的变化可直观反映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材料二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北大西洋西北部,是世界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16.63万km2,岛上覆盖着面积约183万km2、平均厚度为2300m的巨大陆地冰川,这是仅次于南极冰盖的全球第二大冰盖——格陵兰冰盖。据监测,2002-2011年间格陵兰冰盖平均每年流失2150亿吨。近年来,格陵兰近海的冰盖边缘区域,巨大的冰面盖在陆地上,而消融区域的陆地已出露得非常明显(如图所示)。
材料三格陵兰岛人口约7.83万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矿产资源,尤其以国际稀缺的战略性资源稀土为最,但经济长期依赖渔业。2009年格陵兰获得自治权后政府招商引资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但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1)结合材料一,描述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
(2)分析格陵兰岛矿产资源开发程度低的社会经济原因。
(3)结合材料,说出材料反映的全球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海螺沟发源于“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东坡,周围地区冰川广布,冰崩和雪崩灾害频繁。2021年科研团队发现海螺沟冰川断裂成两部分,即上天窗冰川与下天窗冰川,其中下天窗岩石裸露范围大,已经非常明显。研究表明,上下天窗冰川的断裂原因主要是因为迅速的冰川融化,与海螺沟独特的冰瀑布阶梯沟谷地形、热力环流及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下图示意海螺沟地形。
(1)指出上下天窗砾石的主要特点。
(2)甲、乙两地冰崩灾害发生频率都较小,请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3)从大气运动的角度,解释海螺沟特殊地形对上下天窗崩裂的作用机理。
(4)推测未来上下天窗岩石裸露的面积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1-16 CADCA DBDCB CCACB B
17.(1)棉花生长前期降水多,保障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抗旱能力;棉花生长后期降水少,光照条件好,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轻风力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轻土壤肥力流失;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墒情);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18.(1)夏季,冻土融化,导致路基沉陷;黑色沥青路面吸收和积聚热量更多,会加重冻土融化;冬季,冻土冻结膨胀,导致地面隆起。如此反复,形成“搓板路”。
(2)关键:主动冷却(保护冻土温度、路面降温、减少路面向地下传递热量)
具体措施:抬高路面;改换路基材质和结构;路的两侧加装热棒以散热降温;以桥代路等。
19.(1)全球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880年~1920年波动下降,1920~1940年波动上升,1940年~1960年波动下降,1960年后快速上升;全球气温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人类活动排放热量多少密切相关。
(2)工业基础薄弱,配套产业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劳动力、技术人才缺乏;资金不足;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较低等。
(3)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影响: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下降;加剧高山冰雪与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可能被淹没;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加快或扰乱人体新陈代谢,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威胁人类健康。
20.(1)粒径较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分选性差(大小不一)。
(2)甲地:坡度较大,冰川积累较少。
乙地:坡度较小,冰川较稳定,不易发生冰崩。
(3)沟谷地形为主,白天盛行谷风,较为温暖的谷风从低海拔沟谷沿地形爬升至贡嘎山顶;冰瀑布阶梯地形阻挡谷风滞留,延长谷风对冰川的作用时间,使上下窗崩解;谷地狭长,受”狭管”效应影响,谷风风力加强,加强谷风的作用。
(4)趋势:面积变大。
理由:全球气候变暖,上下天窗冰川逐渐融化,岩石裸露范围扩大;冰川融化在沟谷形成径流,侵蚀周围冰川,使底部岩石裸露。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