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结构(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结构(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0 22:24:26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生物教研组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 1. 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问题探讨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 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注意:
① 一个群落必须包括该地域中全部的生物;
② 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群落的概念:
各种生物种群
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B.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C. 城北一个水产品市场上待卖的活鸡、活鱼,各种蔬菜以及它们上面所附着的微生物
D.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关键:包括一个区域内全部生物
D
群落的概念
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
(1) 概念:
常绿针叶林
苔原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物种丰富度
一个群落的 ,称为物种丰富度。
物种数目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2) 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
物种组成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不同群落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群落物种组成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
① 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
米槠(zhū )、甜槠、木荷等。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群落物种组成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
② 常见种:
在生态调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种类,但其数量不一定有优势, 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
例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jǐ)、芒萁(qí)。
狗脊
芒萁
(2)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糙隐子草
碱蓬
草原中放牧强度加大: 羊草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研究群落的的结构,不仅需要研究物种的组成,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二、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种间竞争等。
1.原始合作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
二、种间关系
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二、种间关系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2.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般不能独立生存)
二、种间关系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藻类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2.互利共生
二、种间关系
特点:
二者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分开后至少一方无法独立生存。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时间
2.互利共生
二、种间关系
3.捕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二、种间关系
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减少,捕食者随后,不同步变化
特点:
生物数量
时间
被捕食者
捕食者
3.捕食
二、种间关系
A
B
4.寄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中_________并通常对宿主_________的现象。
体液
组织
已消化的物质
获取营养
产生危害
二、种间关系
特点:
寄主受害,寄生生物受益,分开对寄生生物不利
生物数量
时间
宿主(寄主)
寄生生物
4.寄生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二、种间关系
资料:两种草履虫(都以一种杆菌为食)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种群


时间
大草履虫
双小核草履虫
单独培养
种群


时间
大草履虫
双小核草履虫
混合培养
原因:
习性相似,争夺食物,即竞争。
结果:
通过竞争,大草履虫被淘汰。
5.种间竞争
二、种间关系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5.种间竞争
两个物种在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或 “此消彼长”的同步性变化
生存能力不同
生存能力相同
注意: 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 食物重叠的范围。
二、种间关系
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互惠)
互利共生
捕食
竞争
寄生
丰富度
优势种
(使群落成为有机整体)
A
B
生物数量
时间
A
B
生物数量
时间
实力相当的竞争
实力悬殊的竞争
捕食
种间关系常见曲线
生物数量
时间
A
B
课堂小结
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体表)寄生
捕食
(体内)寄生
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
现学现用
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
寄生
寄生
现学现用
谢谢!(共24张PPT)
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
生物教研组
垂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 垂直结构
(1) 概念:
(2) 实例: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林冠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 垂直结构——垂直方向分层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 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因素:
① 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 。
② 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 。
光照、温度等
水分、无机盐等
与食物和溶解氧、阳光、温度等因素有关。
注意: 决定水生动物的分层因素:
除光照强度外,植物的垂直分布也跟光的波长(光质)有关。
(2) 在水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因素:
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挺水层植物菰(ɡū)(茭(jiāo)白),
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
浮水层植物凤眼蓝,浮于水面
沉水层植物水车前,生长于水底
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由于______、_____和______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_______的变化。
阳光
温度
水分
有规律
群落的季节性实例:
四、群落的季节性
1.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
大批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
四、群落的季节性
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夏枯草

四、群落的季节性
高鼻羚羊
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生活。
大雁
四、群落的季节性
旱獭、仓鼠等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休眠。
冬眠中的黑熊
旱獭一年可以冬眠8个月
有些动物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
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雨水充沛的春季,肺鱼尽享生活的美好,雨季逐渐消退后,沼泽地变成一片干涸,肺鱼就躲在烂泥堆里睡觉,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几个月,等雨季回来再出来结束夏眠。
四、群落的季节性
2.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五、生态位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该动物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该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五、生态位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探究·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蜈蚣
土壤是无数动物的家园,大部分土壤小动物营腐生生活,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鼠妇
马陆
常见的土壤动物
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特点:体型小,活动能力强。
探究·实践
2.常用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
记名计算法:
1.调查土壤动物物种数目:
取样器:采集罐、诱虫器、吸虫器等
目测估计法:
多度等级(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表层落叶
诱虫器取虫
镊子
吸虫器
丰富度
3. 实验步骤:
(1)诱虫器(A图)
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图)
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根据根据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
A
3.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植物:阳光(主要)
其他因素:温度、水分、无机盐
动物:食物、栖息地等
植物:多种因素
动物:食物、栖息地等
(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群落的季节性 —
(温度、阳光、水分)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栖息地
(出现频率)
天敌
(种群密度)
食物
(植株高度)
其他物种间关系
某动物(植物)生态位
5.生态位
六、课堂小结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合理。
(1)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 )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 )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 )

×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