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本单元共四课,四课根据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特点,从二战后冷战格局的演变,到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展现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的发展概况。本课共四个子目,首先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然后说明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化,最后揭示了资本主义统治手段和方法的变化并未解决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学生情况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十七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中学习了美国经济政策、福利制度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内容,但是初中的学习仅停留于基础知识层面,并未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探究,且所学知识未形成逻辑体系,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思维能力:高一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后,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希望能够获得和探究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史学方法,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解释历史的能力。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结合图表,认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结合史料,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社会三方面发生的变化,把握各变化的影响。时空观念:结合邮票,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和手段,认识其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家国情怀: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的成就和教训,总结其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新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社会——社会结构、福利制度、社会运动变:统治方式和手段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美国邮票《世纪之庆》引入新课 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趣味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经济之变 为什么变?——背景用三张邮票分别代表股市崩盘、罗斯福新政和二战是引起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怎么变?直接给出变化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区分,认识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措施。①国内宏观调控以代表罗斯福新政措施的邮票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宏观调控的措施,理解宏观调控的特点。结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措施,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确立了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机制。提问: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后取得了什么效果?结合图表分析宏观调控的积极影响。提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会出现什么问题?结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讲述70年代经济出现“滞涨” 的原因。讲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做出的调整。②国际协调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说明三大经济组织的职能。强调建立起的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设计问题探究1:怎么评价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答案:对美国: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对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增长;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1.回顾20世纪上半叶相关知识点。2.观察邮票,回顾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的机构,总结宏观调控的措施。3.阅读教材结合图表思考并回答问题。做好笔记。4.结合三大经济组织职能分析影响。 联系课内外知识,提高学生根据图片史料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以邮票引出具体措施,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科技之变 1.为什么变?——背景展示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的背景。2.怎么变?①成就以三张邮票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补充其他方面的成就。②影响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影响?根据其促进产业结构转变这一影响过渡到下一个子目。 分析史料,概括背景。2.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思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就。3.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通过史料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指出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崛起,提问:中间阶层崛起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结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中间阶层本身的特点总结其作用。福利国家根据教材和图表讲述福利国家的含义、福利制度包含的内容及发展历程。展示史料,提出问题探究2:怎样评价福利制度?答案:积极: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消极:但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由福利制度的消极影响过渡到社会运动的兴起。社会运动结合两张邮票、《我有一个梦想》片段及2020年黑人被警察跪杀事件分析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结合两张邮票及其含义,讲述妇女运动的发展。结合两张邮票和教材,讲述美国反越战运动兴起的原因。 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变化,并思考中间阶层的影响。阅读分析材料,概括福利制度的影响。3.结合教材和时事了解美国三种社会运动的发展及其兴起原因。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再次强调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含义,为最后总结提升作铺垫。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意识,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强化答题思路。结合时事,加深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理解。
课堂小结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探究3: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原因: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但调整的只是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通过思维导图回顾本课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1.结合材料思考,回答问题。2.跟随教师节奏画出思维导图,回顾重要知识点。 总结新变化的实质,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化提升,结合材料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通过知识框架回顾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重要新变化,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印象。
课后作业 思考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答案: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方针政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课后完成思考题 培养学生以史鉴今、联系现实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以邮票贯穿本课,以“变”作为主题,思路清晰,逻辑顺畅;以问题连接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思考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结合专业化的史料,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达到设置的学习目标;内容顺序与教材相符,以免学生思路混乱,方便学生记笔记。本课不足:问题设置较多,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疲于思考的情况,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