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多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备受关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历史情境,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本课包括四个子目:“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和主要措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说明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引发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动,说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成就与问题并存,最后揭示这些新变化都属于资本主义统治手段和方法的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两者目前是同时存在的,既有发展又有基本矛盾。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浓厚,也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对于二战后世界的格局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整理、归纳、分析、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经过初中历史学习的铺垫,高一学生对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社会、社会运动部分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但是,高一学生对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而且本课量大涉及概念多,会给学生学习带来难度。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关文字史料、图片等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教材和材料,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的现象。能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分析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表现。(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中成就与问题的深入思考,认识资本主义新发展中“变”与“不变”的实质,培养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本课学习,探讨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两重性的作用,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命运,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的现象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图表、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生产力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时代生产关系的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统治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化 福利制度改革 在发展中成就与问题并存社会运动不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描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状况的材料,提问学生:你愿意生活在这个世界吗?学生回答后再次追问:这种生活状态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如果存在,是什么时候呢?以该问题帮助学生定位时空,时间为二战后,空间是资本主义国家,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
一、战后世界 回顾二战前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发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进而提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大问题:20世纪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1929年已经是全面危机的情况下,又在二战之后起死回生,并且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二战后的世界。(一)走向何方呈现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以及复习之前学习内容,【问题设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变化的背景是什么。【预设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主要背景有:1、现实需要:战后急需恢复经济2、历史教训: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3、自身弊病:经济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病4、外部因素:国际经济秩序混乱、苏联的挑战5、成功经验:罗斯福新政、苏联的强大6、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7、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二)一个共识:国家的宏观调控呈现材料:战后美英法三国政客主张。【问题设计】:归纳材料中西方政客的主张。【预设回答】:西方各国都想要实行“计划经济”。【教师讲述】:西方各国政府达成一个共识。在国内:必须诉诸于一种混合经济,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上国家干预。这种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的经济行为,我们称之为“宏观调控”。展示宏观调控的含义。教师强调宏观调控的核心是强化国家干预。呈现西方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表格。【问题设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4页的内容以及115页历史纵横,填写下列表格,并思考各项措施的特点和作用。【预设回答】:国内干预方面: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4、建立“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对象放宽,福利水平也从最低生存补助提升到符合合理的生活标准所需。国内干预的特点是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相结合,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国际协调方面: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国际组织。其特点是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作用是维护经济秩序。【教师讲述】:老师要补充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世界货币体系,又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世界贸易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共同构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教师讲述】:由此,我们可以回答,国内干预和国际协调是造就黄金时代的重要原因。其核心是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的结合。然而“黄金时代”会一直持续下去吗?(三)山重水复呈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和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演变的时间轴,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年平均生产增长率与商品价格变化的表格。【问题设计】:阅读材料,归纳材料中反映的现象。【预设回答】:战后西方国家年均生产增长停滞,价格上涨,说明通货膨胀。【教师讲述】:一方面经济增长停滞,另一方面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危机。这也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于是在80年代各国不得不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英国撒切尔夫人实行私有化、削减福利等改革。于是一种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在各国产生。我们把这种新的混合经济思想叫做“新自由主义”,又称“新凯恩斯主义”。政策调整后,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再度爆发金融危机。【教师讲述】: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宏观调控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复发?我们必须回归到经济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上,一探究竟。 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复习回顾之前学习果的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宏观调控的概念,明确宏观调控的核心填写表格,思考各项措施的特点和作用学习主要措施的同时,掌握国际组织徽标与名称的识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辨析等内容理解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完善时间轴,梳理知识脉络 引发学生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精读材料的能力,归纳整合材料的能力以及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等等借由该时期西方政客的共识,展示宏观调控的概念。让学生的具体情境下对“宏观调控”这一抽象概念的内涵与核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表格形式归纳两西方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简洁明确,重点突出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影响回答课前的第一个大问题,而后,又抛出另一个问题,进而引出国家宏观调控的消极影响。通过时间轴梳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和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剧变世界 (一)科技革命呈现一工、二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轴。【问题设计】:请同学们根据时间提示进行回答,是什么事件?主要国家?意义?【预设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是英国,意义是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是美国、德国,意义是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教师讲述】:第三次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问题设计】:阅读课本115页和116页的内容,画出20世纪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表现。【预设回答】: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教师讲述】: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问题设计】:对比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生产力和劳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回答】:生产力提高,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教师讲述】: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论证了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论断“科学技术师第一生产力”。(二)结构变动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格和阶级结构变化示意图。【问题设计】:根据表格,指出社会结构的新变化。【预设回答】:从1950年到1990年,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就业人口降低;工业就业人口美、德降低,日本上升;服务业就业人口上升;中间阶层扩大。【教师讲述】:说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科学技术的进步给资本主义带来了难以准确定位的“中间阶层”。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等。一定程度上使资本主义阶级矛盾更加复杂化(三)福利改革呈现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格材料和《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等文字材料。【问题设计】:请同学们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尼克松政府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的原因。【预设回答】: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不同月收入的家庭最后的实际收入相当,说明福利制度具有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从尼克松总统的改革说明材料中“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的关键词可知,福利制度具有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养了懒汉的局限性。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危机,要求改革福利制度。因此为了使美国福利制度更加合理,尼克松政府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问题设计】:结合课本117页学思之窗的完整材料,思考社会福利改革计划的本质是什么?【预设回答】:这些改革是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四)社会运动呈现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和学生反战运动的图片材料。【问题设计】:阅读课本P117~118,指出美国三场社会运动的诉求、结果和影响。【预设回答】:诉求:反对歧视,追求平等、权利与和平;结果:颁布黑人民权法案、大多数妇女获得权益、美国结束越战;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教师讲述】:在社会运动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人们对于平等、权利、和平的意识正在提高,并且富于抗争,这是一种进步的力量,一种使所有人得以提升的力量。然而,资本主义根生蒂固的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私有观念、个人主义等还普遍存在,这又使得人们不断向下沉沦。 复习回顾之前学习果的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归纳问题答案。结合所学,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思考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说明福利制度的必要性、局限性以及改革目的,通过细读尼克松总统的改革声明,将改革与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并得出福利制度改革的本质透过材料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
三、极端世界 变与不变【教师讲述】:让我们回到课前的那个问题。你愿意生活在这个世界吗?【预设回答】:(学生畅所欲言)愿意:①资本主义是一股不断革命的巨大力量。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资本主义经历了二战以后的内部重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自由主义已经终结。②这是一个富有抗争精神的时代。人民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不愿意:出现“滞涨”危机,2008年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福利制度加重财政负担等等。【教师讲述】:纵观20世界下半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可以发现在发展中成就与问题并存。然而,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宏观调控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复发?为什么福利制度不断调整与改革,然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为什么在同一时期进步意识与沉沦力量同时存在?我们在学习完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之后,试着思考一下,资本主义国家不变的地方在哪里?【预设回答】: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本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问题设计】:那么以不变反观变,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吗?【预设回答】:变化的只是资本主义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其本质没有改变。 结合课堂所学,畅所欲言思维由浅入深,深入思考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本质 结尾回扣课前提出的问题。在学习完本节课后,学生可以准确的回答出他们的观念以及理由,即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由表及里,再次提出课中抛出的问题,同时补充两个冲突性极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变与不变。
课堂小结 跟随教师进行知识梳理。 构建本课知识脉络
课后思考 留给历史的余响呈现马克思“两个绝不会”的论述材料。作业: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马克思这段论述的理解。(注:若时间充裕,可以在小结前由教师讲解) 课后思考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学生是否掌握基于史实进一步思考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战后世界”、“剧变世界”、“极端世界”三个部分整合与拓展教材内容。以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一书中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描述为导入,创设情境,提问学生:你愿意生活在这个世界吗?以此入课,从五个方面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即其在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并在结尾回扣课前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完成教学重点,进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实质,即变化的只是资本主义统治的手段和方法,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本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以此完成教学难点。由于时间关系,将马克思关于“两个绝不会”的论述留待课后思考,希望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可以明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也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命运。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本节课经过多次试讲与修改,准备较为充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完成度较好,但预设的学生回答过于完美,在真实的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不会像预设那般完美,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引导。如何在日后的课堂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惧回答、积极回答,是我需要积极思考的。此外,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为赶进度,教师讲述的部分也比较多,对于学生吸收知识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如何更好地整合教材、删繁就简、突出重难点,也是我在日后要不断思考与改进的地方。还有对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两重性作用的讲述,由于概念较为抽象,教师讲述部分也略显枯燥,不敢保证学生都能够完全吸收这部分知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