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10: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运用了“情景模拟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将教材的史实内容进行串联,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内容分析:本专题属于世界现代史内容。学习要点有两个:一是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分别是苏联改革屡屡失败而致解体、东欧剧变和中国探索发展、成功改革;二是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是本专题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重点说明苏联的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东欧改革。斯大林开创的苏联模式在其逝世后日益僵化,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轻工业的问题愈发凸显,后斯大林时代的三位主要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改革以突破苏联模式,尽管偏重点不同(赫鲁晓夫偏重农业改革、勃列日涅夫偏重重工业),但从根本上来看,都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未能对其进行根本突破,正如《俄国史》中的评论一样:“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政治改革,放弃苏共执政党地位,最终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以致苏联解体。与苏联类似,东欧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苏联模式的问题,尝试进行各种改革,但大多在苏联的干涉下趋于夭折,而东欧剧变主要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错误指引下引发的连锁反应。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是本专题的第二个教学重点,重点在比对苏联、东欧与中国三者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得失,从而引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探索的一次弯路,但正如邓小平所言“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站在苏联和东欧的经验教训上,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敞,在这一点上要使学生确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毫不动摇性。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鉴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对东欧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有一定的认知,所以高中阶段重点不再叙述一般史实,在授课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对苏联、东欧和中国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培植家国情怀,推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
教学目标
通过史料分析,能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理解苏联模式的僵化是导致社会主义探索走向误区的根本原因,掌握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的勾勒与东欧地缘政治示意图的描绘,了解苏联衰落的过程、东欧剧变的经过,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通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与中国坚定领导、成功改革并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对比,审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涵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视频(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探究、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山重水复疑无路:困局与改革柳暗花明又一村:探索与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三张地图的变化引入新课 辩图思考:社会主义国家的数目和分布的变化。 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衰落与瓦解和中国的崛起。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困局与改革 用两张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庆贺图片,使学生了解战后苏联的成就,以及苏联获得巨大声望的原因。用材料和漫画,引导学生思考苏联寿辰宏大场面背后的困局,进而导出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通过东欧地缘政治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东欧各国的改革始终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用材料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苏联困局出现的原因与改革屡屡失败的原因。 回忆并思考:苏联为何要将寿辰大操大办?进而思考苏联凭何领导社会主义阵营,并震撼西方世界?回忆苏联模式的局限,并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苏联三次改革的填空。阅读材料,合作讨论,加深对苏联三次改革的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认知。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探索与发展 用邓小平的话语过渡,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展示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的重大事件时间轴与重大发明创造,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用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能够区别于苏联、东欧而改革成功的原因。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护,涵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而站在苏东弯路的经验教训上,中国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为坚定与坦荡,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与改善民生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动摇!
教学反思
本课尝试以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主题,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对应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困局与改革,讲述苏联三次改革未果而终致解体、东欧剧变,“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应中国成功改革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崛起为一个为世界贡献力量与智慧的负责任大国。在框架和内容上进行大胆取舍,对于新课的讲授是一个重大突破,但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是否会造成障碍,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另外,课件中呈现的材料与地图相对丰富,学生在短短的一课中是否能完全接受并理解,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