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天津红桥·统考一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2022·天津河西·统考二模)图一是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图二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图三是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这三幅图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国共合作 B.国共对立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校考期末)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有关他的生平事迹描述错误的是:
A.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B.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发表《讨袁檄文》,与北洋军阀展开斗争。
D.孙中山担任黄埔军校校长,领导北伐战争,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4.(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校考期末)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
A.工人运动高涨 B.北伐胜利进军 C.红军长征胜利 D.全民抗战开始
5.(2022·天津南开·统考一模)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的签订
6.(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A.自强.求富一辛亥革命 B.打倒列强.除军阀一北伐战争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五四运动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一护国战争
7.(2022·天津·统考模拟预测)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研究生李鸿樾的毕业证书走红网络,毕业证颁发时间为民国十五年,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赵元任等历史名人,被网友惊呼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与毕业证书颁发同年发生的大事有(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黄埔军校正式创建
C.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8.(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9.(2022·天津·模拟预测)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打响第一枪的起义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10.(2022·天津·二模)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的思维导图。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主题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C.解放区土地改革推进 D.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11.(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开始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遵义会议
12.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本次“古田会议”的主题是( )
A.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3.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发端于南昌起义,定型于古田会议。古田会议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B.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明确“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原则
D.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4.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是在(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1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蒋介石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长征的过程“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这里所说“战略目标”是( )
A.巩固政权,冲破“围剿” B.革命转移,北上抗日
C.宣传革命,播撒火种 D.拨乱反正,统一思想
17.(2022·天津河西·统考二模)诗词不仅能够反映个人心理变动,也可以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因此诗词也可以作为中学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史料。以下诗词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遵义会议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淮海战役
C.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七七事变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南昌起义
18.(2022·天津红桥·统考一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是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所作《七律·历史转折》的诗,这次会议( )
A.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点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19.1935年,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A.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蒋时期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
C.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D.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如图生动体现了“长征精神”。对其理解不准确的是
A.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战胜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C.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D.追求民主科学,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21.(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如下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D.拉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二、简答题
22.(2022·天津南开·统考一模)材料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筑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1)材料一中“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什么?中国近代开始“寻找新出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1953年—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款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3)材料三中出现“许多历史上的第一”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
材料四:1978年——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413030.3 827121.7
(4)分析材料四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材料五: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了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建设时期分别走的道路是什么?你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有哪些?(至少写出2点)
23.从1921年到2021年,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索出中国革命和建设两条正确的道路,带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独立和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式下的强军目标。”
材料三: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的。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中国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材料五: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余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话……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首期。
(1)材料一中的“大会”是哪次会议?大会的召开有什么伟大意义?
(2)材料二中,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材料三中,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作用?
(4)根据材料四所学知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他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的思想……请写出其中最新的那个思想。
(5)根据材料五朱德的家信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有何感悟?
三、识图题
2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革命实践活动,总是在结合国情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阅读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时间轴上的①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而进行的军事行动。请指出这个军事行动的名称。并分析这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在②这一时期“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为什么走这样的道路?
(3)指出③代表了长征途中的哪次重要会议,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
25.土地革命时期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标志着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谈谈你理解的长征精神。
参考答案:
1.A
【详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所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故选A;BC都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后,排除;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破产,D错误。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A项正确,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C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决定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故“孙中山担任黄埔军校校长,领导北伐战争,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B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全国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排除A项;红军长征胜利于1936年10月,排除C项;全民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为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北伐不到半年,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A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排除B;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排除C;“双十协定”的签订是重庆谈判的成果,排除D。故选A。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把革命推向全国,故B正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故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排除C项;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故排除D项。故选B。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十五年是公元1926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A正确;黄埔军校建立于1924年。B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C错误;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错误。综上故选A。
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B项正确;秋收起义发生在在1927年9月,排除A项;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反抗对象是清政府,排除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考查点:南昌起义。解题思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项符合题意;A项是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是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1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建立了人民军队,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27年10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后,准备向井冈山进发。他发现部队中有许多来自旧式军队的官兵打骂老百姓,有的战士还拿群众地里的红薯。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几天后他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年后 ,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基本形成。所以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D符合题意;ABC项与“南昌起义”等无关,排除。故选择D。
11.C
【详解】依据所学,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2.B
【详解】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因此主题是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B项正确;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古田会议处于革命斗争时期,CD项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表现,与主旨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红四军在古田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在古田召开,因此史称“古田会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项正确;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排除A项;三湾改编明确“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原则,排除C项;194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C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排除B项;1945年初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B项符合题意;蒋介石是国民党,可首先排除。周恩来,朱德是共产党领导人,但不符合史实。故选B。
16.B
【详解】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B项正确;巩固政权不是长征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宣传革命不是长征的目的,排除C项;拨乱反正,统一思想不是红军长征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诗句“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对应正确,A项正确;“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排除B项;“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对应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排除C项;“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对应的历史事件是秋收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并结合题干“遵义”、“舵手一易”可知题干中诗是为遵义会议而作,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A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点,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排除C项;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1935年,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可得出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正确;1927年,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蒋时期,排除A项;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排除B项;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是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战胜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是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ABC是正确观点,排除。追求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不是长征精神,D符合题意,故选择D。
21.A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它所展示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指的是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会议,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那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因此,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开始于1927年10月,而右图所展示的历史事件开始于1934年10月,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指的是1927年10月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遵义会议。
(3)“一五”计划的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
(4)信息: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升,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原因:改革开放。
(5)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解析】(1)
战争: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并结合所学可知“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事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开始“寻找新出路”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2)
根据材料“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并结合所学得出,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原因:根据材料“1953年—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并结合所学得出此时“许多历史上的第一”的原因是中国开展“一五计划”。特点:根据材料“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并结合所学得出这一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4)
信息:根据材料“1978年——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可知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升,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得益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5)
道路:根据材料“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了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革命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根据材料“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建设时期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结合所学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史实得出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23.(1)①中共一大
②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①南昌起义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遵义会议
(4)①邓小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忧国忧民……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2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会议:据材料“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
意义:据所学可从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等方面回答。
(2)事件:据所学可知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
道路:据所学可知,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原因:据所学可知,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会议:据所学可知,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 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作用。
(4)人物:据所学可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道路: 据所学可知,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最新思想:据所学可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据材料“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余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话”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忧国忧民。
感悟:据所学可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回答。
24.(1)北伐战争;为了消灭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是我国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的国情决定的,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
(3)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6年国共两党展开了北伐战争;这次国共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灭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2)根据“1927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之所以走这条道路主要是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是我国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的国情决定的,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
(3)根据“1935年1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5.(1)标志:南昌起义。
(2)标志:1927年,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扩大;红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3)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精神: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可得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
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1927年,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扩大;红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3)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