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9 18: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天津东丽·统考一模)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资料中适合采用的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④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⑤“辽宁舰”交接入列 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
A.②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
2.(2022·天津红桥·统考三模)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钢铁(万吨) 185 535 295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大跃进”成就突出
C.人民公社化成就突出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就突出
3.(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4.(2022·天津·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5.(2022·天津津南·统考一模)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6.(2022·天津南开·统考模拟预测)为了更好地凝聚民心、汇聚民智、贴近民生,在2022年天津“两会”召开前夕,津云新媒体举办了“我与代表面对面”座谈会,邀请了来自本市各行业的网民代表,就天津城市发展和群众关心的民计民生热点话题,与代表展开深入讨论。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7.(2022·天津红桥·统考一模)下列关于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图片是历史的缩影,它见证和诉说着历史。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8.上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工商业的变化,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9.下列做法,与上图目的相同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B.推行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分田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0.(2022·天津红桥·统考二模)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A.跻身于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B.法制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2022·天津武清·统考一模)“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B.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土地公有制的实现
C.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1956年底,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2022·天津·模拟预测)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土地改造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了解天津,鉴往知来。回答下题
14.下图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它颁布于( )
A.1947 年 B.1948 年 C.1949 年 D.1950 年
15.1956 年,完成公私合营的天津劝业场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大型综合商场。该事件反映的是( )
A.实业救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16.(2022·天津东丽·统考二模)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这一行为有利于
A.改革开放的实施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社会主义改造实施
(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天津的变化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完成下面小题
17.19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以高价将广岛、三池的煤运到天津倾销,几乎垄断了天津市场。开平煤在天津上市后,不到十年日本就基本没什么市场了。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增强了清朝军事力量 B.抵制了外国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18.下图天津盛锡福帽厂的变化见证的历史史实是( )
A.土地改革 B.国民经济恢复
C.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9.(2022·天津·统考模拟预测)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0.(2022·天津和平·统考三模)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C.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D.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21.(2022·天津·模拟预测)如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22.(2022·天津东丽·统考二模)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如图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刻苦学习 B.国际主义 C.无私奉献 D.勤俭节约
23.(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24.(2022·天津·统考二模)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A.袁隆平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25.(2022·天津武清·统考一模)下图中的人物,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身上具有的时代精神是
A.改革创新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
C.执政为民精神 D.艰苦创业精神
二、综合题
26.时代更迭,岁月交替,厚重的历史永远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二所示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哪一制度?
(3)图三反映了我国哪一领域的改革?国家实行的哪一政策实现了这一领域的和平过渡?
27.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分析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历史新纪元】
材料一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摘编自八年级历史教材下册
【历史新发展】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项目 1953 1957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2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历史新变革】
材料三
农民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摘编自八年级历史教材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分析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发展何种工业?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共同反映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你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打败美国野心狼!”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歌曲与哪一场战争有关?“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他们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4)通过材料三,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政权巩固。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是在哪一年?哪一地区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2)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基本完成?
(3)195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名称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主要有: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工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②④⑥正确,C项正确;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2012年9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①③⑤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2.A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的钢产量、生铁产量、粮食均有增长,尤其是钢产量、生铁产量成效显著,A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这是对“一五”计划完成的作用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一五计划相关史实的客观叙述,排除。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5月西藏地方代表与中央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由此可见,四者的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B;其他选项均顺序错误,故排除ACD。
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故选B。
6.B
【详解】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项正确;共产党代表大会不是两会之一的会议,排除A和C项;政治局扩大会议不属于“两会”,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因此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不是1954年宪法中制定,C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B项不符合题意;五四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8.C 9.B
【详解】(1)根据“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实行的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与图片直接相关的是三大改造,不是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实行公私合营是要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与这个目的相同的是推行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项正确;土地改革确立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分田包干到户和创办经济特区都与所有制变革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实现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C项正确;跻身于世界工业强国之列在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曲》的颁布标志着法制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时土地归农民所有,仍然是私有制,排除B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底,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于1958年,排除C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从此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标题应为三大改造,答案选B。
14.C 15.B
【解析】14.根据材料中图片信息可知,该布告颁布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八年就是1949年。公元年=1911+民国年,是公元1949年。C项正确,故此题选C项。
15.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项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排除C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第一题解题关键是纪年方法的换算,掌握公式:公元年=1911+民国年,即可解答。第二题解题关键信息是“1956年”和“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三大改造的时间与内容。
16.D
【详解】依据“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可知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1953-1956年间,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在私营工商业方面实行和平赎买政策,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因此题干中所述的这一行为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1953-1957年我国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BC项。故选D项。
17.B 18.C
【解析】17.根据“开平煤在天津上市后,不到十年日本就基本没什么市场了”可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上的侵略,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事,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商业的繁荣,排除C项;D项“根除了”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18.根据“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C项正确;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排除AD项;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从1953年起,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排除B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56年被改造成公有制经济,所以D曲线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C符合题意;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居于主导地位,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了自然经济不存在了,所以A曲线是自然经济,排除A;官僚资本是一种政治术语,主要存在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年-1949年),所以B曲线是官僚资本,排除B;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了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外商企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了外商在华的企业,所以C曲线是外国资本,排除D。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图中曲线起止坐标年代和历史知识联系,ABCD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封建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
20.C
【详解】《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标志。材料中“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说明当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探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是三大改造,排除A项;《论十大关系》并没有修改“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排除B项;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是196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1.B
【详解】从图示看出,1950-1978年中国经济呈现出曲折发展的趋势,故选B;AD两项明显不符合图片中的经济曲线走势,排除;C项不符合1958一1964年间的经济走势,排除。
22.C
【详解】分析题干图片可知,图中人物分别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ABD项不是人物的共同精神,排除。故选C项。
23.B
【详解】依据题干“石油工人”,可知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B项正确;邓稼先是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A项;焦裕禄是原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C项;雷锋作为解放军的一名战士,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被誉为“解放军的好战士”,排除D项。故选B项。
2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B项正确;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排除A项;王进喜被称作“铁人”,排除C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被誉为“铁人”的著名石油工人王进喜,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由此可见在王进喜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排除A项;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排除B项;焦裕禄等党的好干部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26.(1)事件:开国大典。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制度: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赎买政策。
【解析】(1)
根据“1949.10.1”“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根据“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27.(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优先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钢和煤炭产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得出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根据怕学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
从材料中钢铁等的产量及增幅可得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钢和煤炭产业)。根据所学可得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
从材料中的“合作社”可得出是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所学可得出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要适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特色的道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歌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趁机出兵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组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3)
根据材料三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现象;第二幅图片则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阶段所犯的两次错误。
(4)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所以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要适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特色的道路。
29.(1)1949年,西藏。(2分)
(2)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2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详解】(1)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2)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3)195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