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9 18: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天津·统考模拟预测)“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材料认为救亡图存最重要的是( )
A.发动暴力革命 B.革新政治制度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
2.(2022·天津和平·统考二模)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迫使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于是进行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2022·天津河西·统考二模)根据资料可以确定某学习小组的研究主题为(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2022·天津·二模)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 B.反对传统礼教,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专制独裁,提倡民主 D.反对愚昧,提倡科学
5.(2022·天津·模拟预测)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由此可见,陈独秀
A.愤慨政府和社会的压迫攻击 B.认同旧伦理、旧道德的合理性
C.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 D.承认《新青年》杂志的罪案
6.(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青年杂志》于第二期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属于那个时代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B.出国留学的青年
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7.(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近代中国某一刊物上刊载过如下文章(见下表),该刊物是( )
作者 文章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 《狂人日记》
A.《申报》 B.《时务报》 C.《东方杂志》 D.《新青年》
8.(2022·天津·模拟预测)如图是小明同学对某主题的归纳,空白处内容应为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9.(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们评论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0.(2022·天津·二模)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11.(2022·天津河西·统考二模)下图是民国天津《益世报》所载上海海关1918年7月和1919年7月部分日货输入中国情况比较表,导致其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货名 1918年7月 1919年7月
水泥 4000担 无
煤 39314吨 15417吨
黄铜 3511担 119担
铁 2162担 24担
家用器具 51173打 233打
A.第一次世界大战阻断交通 B.五四运动的影响深入呈现
C.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D.战后列强的重新卷土而来
12.(2022·天津南开·统考二模)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铁人精神
13.(2022·天津东丽·统考二模)在一本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19年5月)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D.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4.(2022·天津河北·统考一模)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5.(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五四运动 “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A.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B.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C.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6.(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五四精神”是指
A.艰若奋斗 B.开拓创新 C.爱国主义 D.乐观主义
17.(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校考期末)“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学生 B.商人 C.工人 D.市民
18.(2022·天津·统考二模)“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一一个红色的理想”。以上诗句描绘的场景发生于(  )
A.1919年 B.1921年 C.1927年. D.1949年
19.(2022·天津西青·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主要是为了纪念(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一船红天下,力众跟党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明确的最终奋斗目标是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北洋军阀
C.完成民主革命 D.实现共产主义
二、综合题
21.(2022·天津·统考二模)儒家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起着动摇封建统治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强调用孔子之术来统一思想。他主张:凡是不属于儒家经典、不合乎孔子思想的,都应该禁止传授,不能让它们与儒家思想一同发展。这样,那些歪理邪说就被消灭了,然后国家法律规章就更加明确了,百姓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材料二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他对孔子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他宣扬自由平等,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陈独秀认为:要拥护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与陈独秀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
22.(2022·天津南开·统考二模)材料题。学会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中国与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各有特点。新星中学的张老师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结合下列思维导图完成学习任务。
【梳理脉络】
(1)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补充完整。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一座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探究异同】
(3)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近代化的异同,请你任选其一简述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总结感悟】
(4)回顾历史,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是举步维艰的。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5)通过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主题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材料“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可以看出作者对民众不关心民主政治的现状不满意,为此他认为救亡图存最重要的是要开启民智,解放民众思想,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是作者对民众思想上的麻木不仁感到失望,因此不是强调发动暴力革命或革新政治制度或提倡学术自由,而是主张进行一场思想思想革命进行思想启蒙,排除ABD项。故选C项。
2.C
【详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探求。辛亥革命属于学习西方制度的失败,因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思想上学习西方,这就是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排除A项;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针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他们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项正确;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排除A项;梁启超、康有为倡导戊戌变法,排除C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女性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礼教,提倡自由平等。B正确;反对旧文学指的是的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与题无关。A错误;女性地位的提升与独裁专制、封建迷信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陈独秀推崇西方价值观,陈独秀反对旧伦理、旧道德,不承认《新青年》杂志的罪案,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A
【详解】《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因此A正确。出国留学的青年不能体现“民主”的要求,因此B错误。宣传传统文化的青年与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倾向相反,因此C错误。用白话文写作是新文化运动文学主张,但相较于A,并不能完全贴合民主科学思想,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A
【点睛】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刊物是《新青年》。D项正确;《申报》是近代的商业性报纸,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A项;《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排除B项;《东方杂志》是清末新政时期的报刊,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例如洋务运动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学思想。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为实现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为解放思想,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因此,这一活动的主题应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9.C
【详解】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都是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排除A和B项;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觉醒;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实现民族独立;1979年,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富起来,实现民族振兴;2009年,中国以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屹立在世界东方,实现民族崛起,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掀起 了抑制日化运动,这使日本商品在中国市场减少,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一战结束后,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在战后有萎缩倾向,排除C项;战后列强的重新卷土而来是重要原因而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中华民国八年”可知,当时正值1919年,中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因此C正确;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A错误;红船精神来自于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在1921年,B错误;铁人精神来自于全面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的艰苦创业事迹,D错误。综上故选C。
13.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走向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故C正确;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A错误;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B错误;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与五四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说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C项正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排除AB项;北伐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说明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众思想的启蒙,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的力量,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对民族危机的拯救,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本店一日不开”,“无心营业”,由此可以判断开店、营业的是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初期,被捕的学生,一日不释放,商店就一日不开业,反映出商人通过罢市,来支持学生运动的,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B
【详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由材料“游船”“南湖”“红色理想”可知,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B
【详解】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是在北京,排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召开,排除C项;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党诞生之初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D项正确;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C项;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北洋军阀,排除B项。故选D项。
2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2)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整个社会。
(3)伏尔泰:推崇;陈独秀:抨击。全面客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
【解析】(1)
建议:根据材料一“凡是不属于儒家经典、不合乎孔子思想的,都应该禁止传授,不能让它们与儒家思想一同发展”可得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根据材料一“董仲舒强调用孔子之术来统一思想”可得出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2)
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二“要拥护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可得出是民主、科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整个社会。
(3)
态度:根据材料二“他对孔子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可得出伏尔泰是推崇;根据材料二“陈独秀认为:要拥护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政治”可得出陈独秀是抨击。认识:开放性设问,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历史的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全面客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
22.(1)洋务运动,政治制度。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中国: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器物),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器物—制度—思想)。 西方:第一阶段思想文化,第二阶段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第三个阶段技术创新,开始工业革命。
(4)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西方列强的侵略。
(5)顺应世界潮流;适时改革;制度创新;维护主权。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示意图可知,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根据所学和材料示意图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一座里程碑,这是因为,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论述时,必须点出三环节中各自的史实,并揭示其意义,如,其一,观点:中国,器物、政治制度、思想。论述: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体现了由浅入深的特点。
(4)根据所学和材料示意图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是举步维艰的,因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西方列强的侵略。
(5)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顺应世界潮流;适时改革;制度创新;维护主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