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9 18: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天津津南·统考一模)“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是下列哪一位人物说的? ( )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洪秀全 D.林则徐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3.(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在1840年发动战争是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为其直接原因,企图用武力迫使中国放弃一切自我保卫的措施,而向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自由开放。这段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鸦片战争
A.爆发的原因 B.战争的经过 C.战争的结果 D.产生的影响
4.(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陈化成吴淞口率众抵抗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2022·天津和平·统考二模)《南京条约》中体现英国迫切想通过开放通商口岸,实现对华商品输出需求的是
A.协定关税 B.领事裁判权 C.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D.开矿办厂
6.(2022·天津武清·统考一模)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白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起。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该论述中的”这场战争“应是
A.抗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7.(2022·天津河西·统考一模)近代历史上,英国割占香港岛、日本割占台湾岛成为中国人心中永久的痛。下列条约中,割占香港岛,开资本主义列强宰割中国首例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8.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9.(2022·天津河西·统考二模)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11.(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校考期末)“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圆明园八品技勇太监任亮与外敌英勇作战,后殉难身亡。”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时正在发生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近代历史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3.下图是清朝的一座皇家园林遗址,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15.(2022·天津津南·统考一模)历史学习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鸦片战争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6.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17.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
A.逼迫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割占香港岛
18.“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些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到破坏 B.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1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2022·天津河北·统考二模)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影响 B.爆发背景 C.性质 D.失败原因
21.(2022·天津红桥·统考二模)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爆发于
A.1851年,金田 B.1852年,天京 C.1853年,永安 D.1854年,武昌
22.(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它”指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3.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劝世良言》
C.《资政新篇》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4.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原因 B.过程 C.影响 D.失败原因
二、综合题
25.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获得“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有利条件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3)造成材料三遗址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
(4)从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惨痛的经历中,你能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鸦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的“本大臣”指的是林则徐,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和勇气。选项中D符合题意,左宗棠、邓世昌、洪秀全与禁烟无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A正确;三元里抗英是人民自发的抗英运动,B错误;左宗棠收复新疆,C错误;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的是邓世昌,D错误。综上故选A。
3.A
【详解】依据题干“英国资产阶级在1840年发动战争是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为其直接原因,企图用武力迫使中国放弃一切自我保卫的措施,而向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自由开放”可见作者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英国保护鸦片走私,主要原因是英国力图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有助于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战争的经过、结果或产生的影响,BCD排除。故选A。
4.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并结合所学可知,D项是作者对鸦片战争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BC项属于历史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叙述,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详解】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这项条款体现了“英国迫切想通过开放通商口岸,实现对华商品输出需求”,A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虎门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是《虎门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开矿办厂不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符合材料“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描述,故选B;抗日战争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不符合“最初的一步”的限定,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不符合“最初的一步”的限定,排除C;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不符合“最初的一步”的限定,排除D。
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全岛,故开资本主义列强宰割中国首例的是《南京条约》,故A项符合题意,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A。
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故B项正确;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从中获得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权利,排除A项;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时间、签订国家、内容均与题干不相符,排除C项;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十口通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天津条约》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①③④说法正确,A项正确;②公车上书发生在北京,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视为鸦片战争的继续,两者在侵华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方面一脉相承,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属于鸦片战争的后果,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是英法分别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而非根本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圆明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B项正确;由此可知,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时正在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排除A项项;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十处通商口岸,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图片圆明园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废墟,B项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火烧圆明园”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详解】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C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C项正确;选项AB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是历史结论,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迫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因此题干“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中““某国”就是俄国,C项正确;美国、英国、法国,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国家,但没有占领中国大量土地,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19 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 150 多万平方千米, 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证实了“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的预测,C项正确;逼迫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是《辛丑条约》,排除A项;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割占香港岛的是《南京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可以看出这场战争英、法、美、俄都参与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B项正确;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由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不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D
【详解】依据材料中“……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的角度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主要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不是它的影响、爆发背景和性质,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C
【详解】考查点:太平天国运动。解题思路:紧扣“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故C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排除A;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末,排除B;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其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D。故选C。
23.C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了《资政新篇》,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提出向西方学习,排除A项;《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书。由中国传教士梁发著于1832年,排除B项;太平天国没有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可知,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韦昌辉杀了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疑,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太平天国的爆发原因、过程、影响,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英法联军
(4)落后就要挨打,进步才能立足;要改革开放,广泛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因此“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因此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因此 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根据材料三遗址,可知是圆明园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因此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中国惨痛的经历中,我们能吸取的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进步才能立足;因此要改革开放,广泛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等。
26.(1)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详解】(1)依据题干关键词“圆明园”可知,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
(2)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取的利益——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