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下期3月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
本卷总分:12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ēi ) 瞥见(piě ) 教诲(huǐ) 深恶痛疾(wù)
B.佃户(tián) 文绉绉(zhōu) 畸形(jī) 广袤无垠(mào)
C.甲胄(zhòu) 眼翳(yì ) 匕首(bǐ) 期期艾艾(ài)
D.黝黑(yōu) 小憩(qì) 锃亮(zèng) 杳无消息(y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滞留 愚钝 不可明状 微不足道
B.禁锢 敦实 粗制滥造 直接了当
C.酒肆 粲然 诚慌诚恐 无可置疑
D.筹备 尴尬 冥思遐想 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加点成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B.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钻研好几年,成果颇有建树。
C.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D.做学问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殷墟的范围东西达五公里,南北近五公里,总面积达近二十五平方公里。
B.他在失去右臂后,为了求学,跑了多所学校,都因他身有残疾而不肯接收。
C.父母对孩子的 “过度保护”实际上是在转嫁社会竞争的压力,也是对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剥夺。
D.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教育理想能否实现,关键在与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有探索精神的教师。
5.古诗文默写(共8分)
(1) ,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2)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
(3)《马说》中,描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才不遇的人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表现出广阔的襟怀,写下了 , 这样的千古流传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名著阅读。(5分)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 的作品,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公认为“ ” 。(2分)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3分)
7.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①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②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A)的斗士。③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B)。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A、B两处加点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2分)
(2)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修改。(2分)
(3)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①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2分)
8.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家奖之后,许多报纸杂志都进行了报道。以下是一些专栏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赏析。(2分)
甲:《大河报》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
乙:《重庆晚报》标题:世界的莫言 莫言的世界
丙:《齐鲁晚报》标题:高粱红了
我选:
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共11分)
藤野先生(节选)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10.“这样一直持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2分)
1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为什么很是吃惊,为什么“感到不安和感激”?(3分)
12.藤野先生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6分)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酸涩而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人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左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子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仍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3.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15.第⑤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16.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4分)
17.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如鸣佩环,心乐之。( )
(2)以其境过清。 (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
(4)佁然不动。 ( )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全石以为底。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分析。(2分)
21.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2—23题。(共4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四、作文(50分)
24.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作文题目:你最珍贵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作文题目:那一天,我与____相遇
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请以“那一天,我与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文章不少于600字。
600字
考号: 班级: 姓名:
考号: 班级: 姓名:八年级月考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C 2. D 3.C 4.D 5(1)岂不罹凝寒(2)独怆然而涕下(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凡尔纳 “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7.(1)(A)勇往直前(一往无前)(B)肃然起敬(2)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或答“这世界,她看不见也听不到”) (3)【示例】有一个行者,他叫邓稼先,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在核应用领域贡献卓著。8.我选:选甲
赏析:这个标题用了双关,既盛赞“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又说明中国文学来者可期,表现了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自信。
我选:选乙
赏析:这个标题用了顶真(针),既点明本期内容是介绍“莫言的世界”,又说明莫言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盛赞莫言。
我选:选丙
赏析:《红高粱》是莫言的作品,在这里“高粱”借代莫言,“红了”借指莫言获奖,因而题目富有暗示性。
二、现代文阅读
(一)9.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10.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11.“我”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则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情关心。
12.修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
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和求实精神。
(二)13.雪天里中年女人抱起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雪夜里乡亲们帮助我们拖车;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蕴含着的一种力量(答到2 点给4分,意合即可)
14.(1)是指文中给作者带来温暖的人和事(或”感动作者的人和事”)(2)指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15. 借洁白的雪花和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有力地烘托了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情似火(2分,意合即可)
16.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下马看花、发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温暖。(4分)17.作者赞美雪花(1分),就是在赞美那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们(1分)
三、古诗文阅读
18. 以……为乐 凄清 大约 呆呆的样子
19(1)把整块石头作为小潭的底子。 (2)像北斗星那这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21.乐: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忧: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2.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23.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