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最后一次讲演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22: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1923年出版新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同志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给下列词语注音:
卑劣( )
诬蔑( )
卑鄙( )
挑拨离间( )
蛮横( )
赋予( )
bēi liè
wū miè
bēi bǐ
lí jiàn
mán hèng
fù yǔ
讲演背景:
1、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李公朴被暗杀后,昆明的大街小巷都流传着特务暗杀名单,其中就有闻一多。
3、1946年7月15日的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只有他一个教授参加。
4、当时他能认出混在其中的特务。
5、当时李夫人张曼筠正报告李公朴的遇难过程,特务却故意高声笑闹。
结合文章背景,听读文章,
想一想作者的情感辐射对象有哪些,
各怀有什么感情?
要求:
1、圈画出作者情感辐射的对象。
2、并旁批分别怀有什么感情。
结合文章背景,听读文章,想一想作者的情感辐射对象有哪些,各怀有什么感情?
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痛恨、憎恶。
牺牲者(昆明青年、李先生):悲伤、沉痛、自豪。
听众:热切、希望。
再次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1-3: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揭示了其虚伪的本质。
4-5: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
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第2自然段,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作用?
“无耻”和“光荣”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怒和蔑视。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情感。
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李公朴无罪而遭此毒手。
2、要杀李公朴而不敢光明正大地杀,只敢偷偷摸摸暗杀。
3、杀了人。为了推脱罪责反而造谣污蔑。
第三自然段,列举了”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流血事件有何作用?
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杀害的惨案,赞美李先生和昆明青年,同时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企图。
第四段中,闻一多先生提到反动派快完了。
他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4、5段,划一划理由。 
1、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2、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第五段中,闻一多先生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
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何表达效果?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用“你们”直接向敌人发起进攻,表达愤怒的心情。
“我们”泛指革命群众,鼓舞人民团结斗争,表现了作者与群众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这些人称的使用,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和鲜明的立场。
结合背景材料,
想一想,
第五段中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全国解放
黑暗: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
文章进行到第二部分,
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之前的对反动派的控诉,
转而对烈士的赞美和对人民的号召。
请出声朗读本文的第三部分,
并在文中划出答案:
1、闻一多先生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其中,
“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2、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1、闻一多先生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其中,“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昆明青年学生,广大的市民。
2、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文末的“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
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 
探究语言——句式特点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句话使用了什么句式?
 设问,以此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反问句。以此来表明对特务们的憎恶心理,以及革命必将胜利的决心。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感叹句,表达讲演者对于李公朴遇害的强烈悲愤以及国民党反动派无耻行径的憎恶。语气强硬而斩钉截铁。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本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揭露了敌人暗杀李公朴的无耻行径。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李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探究语言——修辞手法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本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既打击了敌人,又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闻先生,在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你们”,有的时候又称“他们”。而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样的人称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你们: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讲演者称特务为“你”、“你们”是认定对方和自己是不同阵营的人。揭露、斥责敌人的时候用这些称呼,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
探究语言——人称转换
 闻先生,在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你们”,有的时候又称“他们”。而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样的人称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
他们: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里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
讲演者向听众揭露敌人罪行或揭穿他们用心的时候称国民党反动派为“他们”,表露出讲演者和他们划清界限和青年学生为伍。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蔑视情绪。
 闻先生,在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你们”,有的时候又称“他们”。而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样的人称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们: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讲演者称听众为“我们”,这让听众感受到一股被鼓舞的力量。。显示出讲演者与群众战斗的感情。
 语言特点
 1、感叹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使用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人称的不断变化
本文主旨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