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18:5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杨振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
01
积累“任人宰割” “可歌可泣”等成语;
02
揣摩品味语句,理解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及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03
概括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具有优秀品质人物的审美能力;
04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对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的深入理解。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
伟大的时代缔造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致敬“两弹元勋”、中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 邓稼先!
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 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荣获 奖。
物理学
诺贝尔物理学




预习检查
文章以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既令人肃然起敬,又亲切可近。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1993年7月29日,是 逝世七周年纪念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 好友,写了这篇带有 性质的传记。
邓稼先
回忆录
缅怀




预习检查
本文以人名为题,郑重简洁,既是一篇人物传记,点明了记叙和颂扬的对象,又是一篇回忆散文,包含作者对人物的深厚情谊。




预习检查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 ”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自 传
他 传
真实性
文学性




预习检查




初读感知
xūn
功勋
zǎi
数载
jià
邓稼先
xiǎn
鲜为人知
xiè
至死不懈
cuì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难堪
孕育
选聘
罗布泊
1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kān
yùn
pìn





初读感知
yíng
萦带
xiòng

yín
无垠

燕然勒功
殷红
挚友
彷徨
xūn

tǐng

yān
zhì
huáng
2
大声朗读课文,并圈点勾画其中的成语。




初读感知
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
任人宰割




初读感知
3
请根据下面的释义,填写恰当的成语。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可歌可泣
很少有人知道。鲜:少。为:被。知:知道。
鲜为人知
意思是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至死不懈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初读感知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当之无愧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家喻户晓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截然不同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毕:全。露:显露。
锋芒毕露




初读感知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妇孺皆知
用马皮包裹尸体,比喻将士英勇作战,战死于沙场。
马革裹尸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层出不穷
示例:
圈点勾画第九段“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由此可以概括出本部分的大意。




初读感知
(1)读前指导,圈点勾画语句。
(2)快速阅读,完成学习任务。
4
阅读课文,梳理内容,概括大意。
通过叙述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及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出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概述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的制造和研究做出的贡献。




初读感知
(3)展示成果,明确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
(1——9自然段)
第二部分
(10—18自然段)
将邓稼先与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的品质。
作者为中国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衬托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初读感知
(3)展示成果,明确概括要点。
第三部分
(19—29自然段)
第四部分
(30—33自然段)
写邓稼先在恶劣的环境下,意志坚定的高度责任感,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总体评价邓稼先的高尚品质。




初读感知
(3)展示成果,明确概括要点。
第五部分
(34—39自然段)
第六部分
(40—44自然段)




课堂训练
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请结合课文,概括人物形象。
提示:
课文共分六部分,请以“邓稼先……”为开头,分别概括六个部分中的人物形象。




课堂训练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一部分
邓稼先是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第二部分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三部分




课堂训练
邓稼先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是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第四部分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敢于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第五部分
`
是一位为人忠诚纯正、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的伟人,是作者永恒的骄傲。
第六部分
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邓稼先光辉伟大的一生”。




第一课时
示例: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1945年,邓稼先……
19XX年,邓稼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踏遍戈壁草原
—— 张爱萍




研读课文
1.自主学习:精读19段至21段,圈点勾画,思考批注。
思考1:
在19、20段中,作者是如何评价自己与邓稼先关系的?和奥本海默关系如何呢?(用原文回答)这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50年的友谊
亲如兄弟
很熟识
邓稼先
奥本海默
这样写拉近了作者与人物的关系,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读起来更亲切。
思考2:
在21段中,哪一个词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评价?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截然不同




研读课文
为了和邓稼先
形成对比




研读课文
思考3:
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邓稼先,作者为何在第三部分要用大量的笔墨写奥本海默呢?
邓稼先
奥本海默




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精读22至29段,找出关键词语及语句,分析对比手法。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有关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异同点的句子,设计一个表格,归纳概括。
思考4:
在作者的笔下,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有何异同?作者在塑造邓稼先这一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精读22至29段,找出关键词语及语句,分析对比手法。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有关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异同点的句子,设计一个表格,归纳概括。
人物 异 同 手 法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对比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直接
描写
间接
描写
对比
衬托




研读课文
3.归纳总结:对比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在描写人物时,我们会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那么,常用的手法有哪些呢?
对比
手法
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两个相对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让读者在比较中认清事实,辨别是非。
运用对比的手法,有利于突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研读课文
作者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




研读课文
思考5:
请你说说本部分的对比手法的作用。
忠厚朴实的气质
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研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34段,翻译诗歌。




研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38段,谈谈感受。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研读课文
思考6:
这两段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引用
手法
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目的在于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突出了他为国家而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研读课文
思考7:
《吊古战场文》是一首描写什么内容的诗歌?作者引用此有何目的和作用?
《吊古战场文》是一首描写战争惨烈景象的诗歌。




研读课文
思考8:
作者引用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爱国歌曲,使我们仿佛回到了什么时期?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歌曲仿佛将我们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中国。
作者这样写,是将邓稼先置身于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之中是对邓稼先一生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远大的志向、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敢于为国家、民族牺牲的奉献精神,与开头形成呼应。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
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
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第二课时
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有一部小说叫《永别了,武器》,主题非常鲜明,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作为原子弹设计的科学家邓稼先曾经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2023年9月21日是第11个国际和平日,学校要举办有关一次有关“和平”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一句宣传语。




第二课时
放飞和平的白鸽,让我们一起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让我们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让和平之钟敲得清晰真切,让和平之声响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