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1.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政策支持②制度创新③农业科技进步④国际粮价的低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图农业设备变迁说明( )
A.农具的牵引动力革新 B.耕作方式逐步集体化
C.设施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D.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3.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A.集体化道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一定局限
C.苏联模式使重工业飞速发展 D.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
4.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养殖网箱“深蓝一号”从海底渐渐浮上水面,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 ( )
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 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
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6.下图反映了英国近代不同时期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 B.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C.增加了英国工人的收入 D.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
7.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受教育群体范围的增大,英国将一直受古典主义字体风格影响的繁杂字体字形简化,并加大笔画粗细对比,书写更加自由,字体的应用性得到增强。据此可知( )
A.古典主义对人们影响深远 B.工业革命利于社会文化发展
C.自由主义使文化趋于活跃 D.城市化带来教育观念的转变
8.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下列属于现代发明的粮食储备技术的是( )
A.窖藏 B.冷藏 C.腌制 D.低氧储藏
9.1908年,伊斯特遵循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原理,研究发现了玉米的杂交优势;经过若干年,琼斯解决杂交玉米的制种难题;又经过若干年,华莱士创建了先锋种子公司并使杂交玉米种子产业化。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这个荣誉称号代表的是一个科学家集体。这说明
A.科学研究不可能独立完成 B.科研成果是不断传承的结果
C.科研工作必须要团体作战 D.从科研到生产时间大大缩短
10.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见如图),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反映了
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
C.我国古代粮食储存技术的进步 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
11.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此无关的是
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
C.过度使用添加剂 D.人口的快速增加
12.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公告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严格食品生产卫生规范。据悉,辣条原料主要为小麦和大豆,此前辣条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材料认为该类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
①辣条厂家生产环境脏乱差 ②工人在辣条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③辣条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不够 ④原料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了添加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利辛县中疃镇姜黄村,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托管农户土地收益权不变。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对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亩均收益高于周边分散经营的农户。由此可知
A.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服务和引导
B.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C.农村土地流转侵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14.“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发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D.政府的推动作用
15.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莴苣时,会先用射线照射莴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预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莴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莴苣。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
A.智能化 B.规模化 C.市场化 D.社会化
16.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使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17.
自古以来,人类只能依赖于自然条件进行食品贮藏保鲜,直至19世纪罐头的出现推动了贮藏保鲜方法的重大变革。
大 事 年 表 1795年,法国政府悬赏征集军粮长期保存、防止腐烂变质的方法。 1809年,法国人阿佩尔采用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加热密封法,为拿破仑军队发明了玻璃瓶装罐头。 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锡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国海军标准口粮。 1830年,美国辛辛那提建立了最早的肉类罐头工厂,每个工人只从事单一和重复性的工作。 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商店开始向民众提供鱼罐头和肉罐头。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产品,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罐装火腿等世界各地食品。 19世纪50年代,铁路大量建成和冰采集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保障其从资源丰沛的产地调运到城市。 19世纪英国的罐头工厂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4世纪 欧洲 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 欧洲、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 欧美 地区 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 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 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
上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和粮食安全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等,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忽视制度创新和作物改良等农业科技进步的分析不完整,遗漏②③的组合不符合题意,AB两项错误;国际粮价低廉属于外因,不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说法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D项错误。
2.A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传统农业中以人力或畜力牵引的曲辕犁,到需要机械牵引的铧式犁,图中农业设备的变迁说明农具的牵引动力出现了革新,A项正确;铧式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是生产关系的变化,不能说明农业耕作方式朝集体化方向发展,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出现了利用工程手段发展的设施农业,C项错误;仅有农具的改进,不能说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D项错误。
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到1936年即农业集体化时期,拖拉机的作业时间明显上升,反映出苏联生产关系的改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早在1921年已结束,B项错误;重工业飞速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早在1928年已经废止,D项错误。
4.B
【详解】“深蓝一号”是三文鱼养殖网箱,这体现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B正确;ACD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5.B
【详解】根据材料“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城市化是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进行,缺乏足够的内驱力,并且始终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保留大量的保守因素,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而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社会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B项正确;根据材料“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彻底性,并未提及空间上的 差异性,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曲折和不彻底性,没有强调移植西方城市化模式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没有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的结论,D项错误。
6.D
【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在大幅度上升,结合题干涉及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这说明英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提升,D正确;英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人收入通过柱状图无法得出,排除A、B、C。
7.B
【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受教育群体范围的增大,英国将一直受古典主义字体风格影响的繁杂字体字形简化,并加大笔画粗细对比,书写更加自由,字体的应用性得到增强”,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英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简化,故选B项;材料只提到英语受到古典主义字体风格的影响,并不是对人们影响深远,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书写自由,这与自由主义相异,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文字并不是教育观念,排除D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低氧储藏只有现代社会才有,古代没有,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古代就有了,排除。
9.B
【详解】从题干中可看出,杂交玉米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成果从研制到生产经历了若干人的传承与努力,故B项正确;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从科研到生产的时间是否大大缩短,故D项错误。
10.C
【详解】由材料可知,粮仓储粮量巨大,这反映了古代储粮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图片所示与均田制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对农民的剥削沉重与否,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的快速增加与食品安全无关,D正确;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添加剂都是产生食品安全的因素,排除A、B、C三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严格食品生产卫生规范”、“原料主要为小麦和大豆,此前辣条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可知,辣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加工环境不好或在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了添加剂,①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②③与“食品生产卫生规范”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13.B
【详解】据材料“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可知,这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流转侵害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故排除C项;D项表述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它背离了客观经济规律,故排除。
1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提供了便利的储备工具和运输工具,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B正确;新的交通工具发明以及工业生产方法都是实物储备技术发展的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C;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在食物技术储备方面的作用,排除D。
15.A
【详解】蔬菜收获机器利用射线确定莴苣是否成熟,并对成熟莴苣进行自动收割,这一新技术体现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智能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
16.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表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及其影响。例如:“两弹”的成功研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杂交水稻的培养与推广培育时间: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7.示例:
19世纪初,在殖民扩张和战争中,为满足军队需要,借助生物技术,出现了罐头食品,工艺不断更新。
19世纪中期,机器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罐头食品的市场逐渐从军队扩展到民间,世界各地的食材丰富了罐头食品的种类,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交通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为产品运输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19世纪罐头食品的在欧美的兴起和发展,是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产物,是食品贮藏史上一次飞跃,摆脱了自然的束缚,为人类的饮食提供了便利和实惠。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对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因此应该根据材料内容划分阶段,总结罐头食品兴起和发展的阶段特征。如19世纪初,在殖民扩张和战争中,为满足军队需要,借助生物技术,出现了罐头食品,工艺不断更新;19世纪中期,罐头食品的市场逐渐从军队扩展到民间,世界各地的食材丰富了罐头食品的种类,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最后对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进行总结和评价,如罐头食品的在欧美的兴起和发展,是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产物,是食品贮藏史上一次飞跃,为人类的饮食提供了便利和实惠。
18.
要求
①紧扣材料综合信息,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正确史实,进行恰当的说明; ③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①能够综合材料信息,观点较明确; ②能引用正确史实进行说明,但角度较为单一; ③有一定的逻辑,表述较清楚。
①能够基于部分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但观点不明确; ②能部分引用史实加以说明,但史实离题较远; ③缺乏逻辑,表述不清; ④观点错误或偏离材料,不论说明如何,均不能得分。
示例1: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
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
示例2: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
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
【详解】根据题干中地区一列和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一列中的变化情况,如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由此可得出: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
论证过程可以结合16世纪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论证如下,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