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15: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1.从1991年到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增长,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4.1%; 1999年互联网产业产值达到5070亿美元,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
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的推动
2.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D.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3.互联网催生了大批打车软件,这些打车软件通过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
B.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信息技术普遍的应用
D.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4.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非工业化”
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
C.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
D.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
5.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直接推动力是
A.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 D.两极格局的建立
6.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7.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下表反映出A.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8.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9.“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互联网+制造”。回顾科技创新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
D.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10.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11.与图中③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网络技术的应用 B.信息技术的应用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蒸汽机的应用
12.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的文章,描绘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里所说的“新经济”
A.是里根总统任期内的经济现象
B.解决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C.以知识经济的崛起为主要背景
D.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久繁荣
13.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超过地球总面积的2/3。如何去探测深海,如何去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人类今天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海洋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上最早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苏联 D.英国
14.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解读准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
C.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15.如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 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
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
16.下图是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后,成功升出海面的情景,“奋斗者”在此次作业中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这说明了( )
A.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B.当代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D.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会的变革从最终意义上说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体现为一系列的制度变迁。科技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创新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王青《论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作方式的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一览表
阶段 劳作方式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
古代 人类的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木器到铁器的演讲 ①劳动工具变得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开垦的耕地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 ②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来提高生产能力
近代 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 ①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工厂制度普遍实施 ③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现代 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①网上就医、授课、会议、购物、娱乐等 ②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故D项正确;此时美国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排除A;美国没有混合经济,排除B;C项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表现,排除C。
2.A
【详解】据材料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工业被新科技工业所取代,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新科技革命使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对科技的重视,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错误。
3.D
【详解】根据“通过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车辆使用率的转变,而不是交通工具的改变,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互联网技术相互比较的内容,不能体现超过前代,故排除B项;“普遍应用”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C项。
4.C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的比重大于实体经济总和,故选择C选项;非工业化只是将在第一、第二产业的重心转向经济产业,并不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故排除A选项;政府干预经济是对国民经济总体管理,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干预力度减少,故排除B选项;非工业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快调整好,故排除D选项。
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子弹和火箭技术都是直接受二战局势的影响发明的,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故B项正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各国对科技的重视以及两极格局建立是客观原因之一,不是直接推动力,故ACD错误。
6.A
【详解】材料中的各个项目都是与科技有关的,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不只是航天和国防科技;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改革的内容;D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
7.D
【详解】从材料可知,美国的第一、二产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比例上升,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生产力提高的结果,D正确。表中美国各产业的结构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A错误。材料中没有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B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比例,而不是数值下降,C错误。
8.A
【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未紧密结合,排除B项;C、D两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9.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故A错误;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说法绝对,故B错误;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符合历史史实,故C正确;工业3.0产生了第三产业,故D项错误。
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过,A项说法错误;BC与材料表述无关。故,正确答案选D。
10.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核技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中国的核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即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自身不会威胁着世界安全,选项B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核技术的发展,并不能表明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网络技术的应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A符合题意;信息技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B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70年代后,C排除;蒸汽机的应用是在19世纪末之前占主导地位,D排除。
12.C
【详解】根据所学,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是指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形态,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是克林顿执政时期,排除A项;“解决了”表述有误,排除B项;美国经济并没有持久繁荣,排除D项。
3.A
【详解】海洋技术在现代科技中处于重要位置,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因此A正确,BCD排除。
14.D
【详解】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D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钢铁等部门属于重工业领域,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故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故排除C项。
15.D
【详解】据材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可知油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友好结盟的史实,故选D项;依所学,1949年中苏建交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依所学,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存在作画者个人意图与美化的场景,排除B项;依所学,中苏友好关系反映了50年代“一边倒”的外交核心,排除C项。
16.B
【详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奋斗者”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正是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的表现,B项正确;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成就并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A项排除;“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C项排除;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是世界超级大国,D项排除。故选B项。
17.示例观点:科技进步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
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发明创造的周期显著缩短。各种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社会到来,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工业化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们生活空间的巨大变化工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这迫使垄断组织逐渐与国家政权走向结合,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方式的重大变化。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治理也逐渐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改变社会阶级关系的最深刻的影响因素。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得出观点:根据材料“ 社会的变革从最终意义上说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体现为一系列的制度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创新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得出观点:科技进步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然后展开说明: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得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发明创造的周期显著缩短。各种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矛盾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得出工业社会到来,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工业化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们生活空间的巨大变化工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这迫使垄断组织逐渐与国家政权走向结合,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方式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得出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治理也逐渐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最后得出结论: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改变社会阶级关系的最深刻的影响因素。
18.示例看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
说明:历史上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但也带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的难题与困惑,如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为基础,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伴随着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造成了巨大灾难。总之,我们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还要力争避免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发生。
【详解】根据“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可以提炼出看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说明:根据“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带来的人类社会的改变进行说明,并结合所学,可从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也带来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也带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巨大灾难。最后总结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兴利除弊,使科技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