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小石潭记》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19: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10课 小石潭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篁(huáng)竹  为坻(chí) 卷(juǎn)石底以出
B.翕(xī)忽   幽邃(suì)  佁(yǐ)然不动
C.珮(pèi)环   清冽(liè)    寂寥(liáo)无人
D.俶(chù)尔   摇缀(zhuì)  犬牙差(cī)互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参差(cēn)   佁然不动(yǐ)
俶尔(chù)  卷石底以出(quán)
B.为坻(chí)   为嵁(kān)
摇缀(zhuì)   犬牙差互(cī)
C.清冽(liè)  篁竹(huáng)
幽邃(suì)   寂寥(liáo)
D.悄怆(qiāo)  翕忽(xī)
斗折蛇行(zhé)   为屿(yǔ)
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 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捷。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凄凉极了,幽深极了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凄神寒骨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尤清冽(格外)
B.卷石底以出(翻卷)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
D.乃记之而去(离开)
8. 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闻水声,如鸣珮环(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B.青树翠蔓(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C.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像蛇一样,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9. 对《小石潭记》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作者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10.下列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  )
A.闻水声,如鸣珮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1. 填空。
(1)《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他与    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课文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
(3)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       。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是:       ,       。
(4)文中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       ,      ,       ,       。
12.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选段写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3.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2)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有删改)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2)斗折蛇行  蛇:   
(3)是岁三月朔  是:   
(4)深处可浮小舟  浮: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B.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C.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D.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4)[甲][乙]两文段的游踪有何异同 请简要回答。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往来翕忽      
(4)以其境过清      
(2)(改编)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全石以为底。
                      
(3)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时抓住了什么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4)(改编)下列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坻,为屿   全石以为底
B.之   乃记之而去  操蛇之神闻之
C.乃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尔   俶尔远逝   惟手熟尔
16.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俶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 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 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过一会儿。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温暖的日光。
                                                   
参考答案
1. 答案 A 卷quán。
2. 答案 D “悄”应读qiǎo。
3. 答案 C 正确的朗读停顿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答案 B 下,名词做状语,向下、在下面。正确的翻译是:向下(在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5. 答案 C A.清:清澈/凄清。B.乐:以……为乐/玩耍,嬉戏。C.两个“可”
的意思均为“可以”。D.游:游动/游玩。
6. 答案 D A.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B.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C.西:名词作状语,向西。D.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7. 答案 C “可”的意思为“大约”。
8. 答案 D 正确的翻译是:(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 答案 D 文中并未体现“高洁”之美。
10.答案 CFG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句子中体现“抑郁”“忧伤”之意的关键词作答。如C句中的“寂寥”,F句中的“凄”“寒”,G句中的
“清”。
11. 答案 (1)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韩愈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解析 (1)关于柳宗元的相关文学常识历来是考试的重点之一,注意加强识记与其相关的文学常识,如“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等。(2)—(4)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准确默写即可,注意易错字佁、俶、翕、邃等。
12. 答案 采用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用了“隔、闻、伐、取、见”等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览,并感受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和探奇的乐趣。
解析 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写景顺序:①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法,回答时应首先考虑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等顺序;②时间顺序,按照不同时间段,或早中晚或春夏秋冬或其他形式的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判断出顺序后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这里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来写景。
13. 答案 (1)D
(2)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寂寞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境。
解析 (1)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于永州时期,被贬的身份不由得使作者看到小石潭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样子而触景生情,所以感到小石潭的环境“凄神骨”,这是作者心境凄苦孤寂所致。
(2)这是本文的主旨句,结合主旨句的一般作用分析其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14. (1)答案 (1)表示约数 (2)像蛇那样 (3)这 (4)泛,乘坐
解析 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如“许”,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许可。“浮”,古义:泛,乘坐。今义: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对于古今异义词,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答案 B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题可划分为: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译为:天还没有亮,就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蹚水过山涧。此题要注意按行进步骤划开。
(3)答案 (1)石潭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香气飘拂,沾染衣裳,各种各样的禽鸟,发出的声音也是不相同的。
解析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交错不齐;“袭”,沾染;“类”,相同。
(4)答案 同:都是在山水自然中游玩,都经过水潭或山涧,都有茂盛的树林。异:甲文从小丘开始,写到篁竹,最后在小石潭结束,重点围绕水潭来写;乙文从洪山寺写起,文章提及松林、山涧、盘石、小冈,最后到一个小村庄去,重点围绕盘石周边环境来写。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言文信息要点的能力。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相同点可从都是在山水自然中游玩、都经过水潭或山涧、都有茂盛的树林等角度作答。不同点可分别从甲文重点围绕水潭来写而乙文重点围绕盘石周边环境来写的角度作答(也就是指出作者的着眼点不一样)。
[参考译文]
[乙]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就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蹚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涧边有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松柏翠竹,绿荫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草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百鸟争鸣,声音各异。于是(我们)清扫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许久,听见鸡、狗的叫声。(我们就)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座小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
15.(1)答案 (1)格外 (2)大约 (3)轻快迅疾的样子
(4)凄清
解析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如“可”“清”。
(2)答案 (1)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解析 重点词“蒙”“络”“摇”“缀”“披”“拂”等翻译要准确。
(3)答案 特点:幽静。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解析 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得出“幽静”的特点。这篇文章通篇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作者将此情寓于写景之中。
(4)答案 B A.为:动词,成为/动词,作为。B.之:都是代词。C.乃:于是,就/竟然,居然。D.尔:形容词词尾/罢了。
16. (1)答案 (1)大约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忽然 (4)凄清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可”属于一词多义,在这里是“大约”的意思。“俶尔”意思是“忽然”,“尔”意思是“……的样子”。“清”属于一词多义,在这里是“凄清”之意。
(2)答案 (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关键词语。(1)句中的“下”在这里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可译为“向下”;(2)句中的“犬牙”在这里是名词做状语,可译为“像狗的牙齿那样”。
(3)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D项中“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错误,此处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是对溪流的正面描写。
(4)答案 被贬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娱,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
解析 要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去分析。《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水、石、树、鱼,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之情。“链接材料”中 “譬如囚拘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之感。“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作者的欢娱只是暂时的,而凄寒之感却始终如影随形。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 我心中烦闷时就出去走走,有时(寻访)到一处幽深的树林或奇妙的石头,能暂时高兴一下子,过一会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 就好比(一个人)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一遇到温暖的日光,伸展四肢,也觉得舒服,然而始终不能出去,(他)难道还会长时间感到舒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