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南水北调为例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南水北调为例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19:12: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南水北调为例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表,回答下面小题。
流域名称 流域面积占全国比重/% 水资源总量/亿m3 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 占全国人口比重/% 占全国 耕地比重/% 人均水量/m3 平均水量(m3.hm-1)
北方 黑龙江流域 9.5 1351.8 4.8 5.1 13.0 2630 9735
辽河流域 3.6 576.7 2.1 4.7 6.7 1230 8370
海、滦河流域 3.3 421.1 1.5 9.8 10.9 430 3765
黄河流域 8.3 743.6 2.6 8.2 12.7 912 5730
淮河流域 3.5 961.0 3.4 15.7 14.9 623 6315
合计 28.2 4054.2 14.4 43.5 58.2 938 6810
南方 长江流域 19.0 9613.4 34.2 34.8 24.6 3760 39300
珠江流域 6.1 4708.1 16.8 10.9 6.8 4300 67950
浙、闽、台流域 2.5 2591.7 9.2 7.2 3.4 3590 73800
西南诸河流域 8.9 5853.1 20.8 1.5 1.8 38400 327000
合计 36.5 22766.3 81.0 54.4 36.6 4180 61950
1.在表中所列的各流域中,长江流域( )A.水资源总量最多 B.耕地比重最小 C.人均水量最多 D.平均水量最多
2.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 )
①水资源总量较少②人口比重较小③耕地比重较大④人均水量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该自然资源为天然气,则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4.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 )
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关于福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C.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 D.主要经过武夷山区,工程造价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石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口物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 )
A.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
B.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
C.石油总量供不应求
D.石油输出国限产提价
9.为保证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下列措施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采取节油措施 B.加强地质勘探
C.投资开发国外石油 D.减少汽车数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能源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且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实现区域发展与能源资源的供给平衡,就必须进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区中,能源资源最为短缺的是( )
A.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华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D.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11.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B.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问题
C.可把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D.加剧了上海的大气污染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种能源跨区域调配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跨区域调配的能源是( )
A.风电 B.水电 C.核电 D.太阳能发电
13.图示能源跨区域调配减轻了调入区的环保压力,主要原因是(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增加绿化面积
C.减少用电需求量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下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有( )
A.湖泊水是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B.大量引水灌溉,湖面缩小
C.河流含沙量较大,径流年际变化大 D.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15.为保证南水北调工程运转,南四湖沿湖区域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 )
A.农业生产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大力发展水域旅游
C.禁止发展煤炭、电力工业 D.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二、综合题
16.(2017·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单元测试)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工程和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的是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需求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
17.(2016·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图一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二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18.(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在西奈半岛北部开发耕地25.2万公顷。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线路。
(1)分析尼罗河为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唯一水源地的主要原因。
(2)阐释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3)指出在西水东调工程的调入区(西奈半岛),需要防御的主要环境问题。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于断层湖,温泉广布,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37米。贝加尔湖每年1月开始结冰,冰层大致厚70~115厘米。贝加尔湖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33℃-26℃,而冰层下的水温则保持在3.5℃~4.5℃之间。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贝加尔湖周边河湖一般10月开始结冰,而贝加尔湖每年1月才开始结冰,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冬季贝加尔湖冰层以下水温高于湖泊表面气温。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3)蒙古国曾提出一个“北水南调”计划,并寻求与中国合作,欲从贝加尔湖买水调水经蒙古引至北京,以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专家的论断提供依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南水北调为例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表,回答下面小题。
流域名称 流域面积占全国比重/% 水资源总量/亿m3 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 占全国人口比重/% 占全国 耕地比重/% 人均水量/m3 平均水量(m3.hm-1)
北方 黑龙江流域 9.5 1351.8 4.8 5.1 13.0 2630 9735
辽河流域 3.6 576.7 2.1 4.7 6.7 1230 8370
海、滦河流域 3.3 421.1 1.5 9.8 10.9 430 3765
黄河流域 8.3 743.6 2.6 8.2 12.7 912 5730
淮河流域 3.5 961.0 3.4 15.7 14.9 623 6315
合计 28.2 4054.2 14.4 43.5 58.2 938 6810
南方 长江流域 19.0 9613.4 34.2 34.8 24.6 3760 39300
珠江流域 6.1 4708.1 16.8 10.9 6.8 4300 67950
浙、闽、台流域 2.5 2591.7 9.2 7.2 3.4 3590 73800
西南诸河流域 8.9 5853.1 20.8 1.5 1.8 38400 327000
合计 36.5 22766.3 81.0 54.4 36.6 4180 61950
1.在表中所列的各流域中,长江流域( )A.水资源总量最多 B.耕地比重最小 C.人均水量最多 D.平均水量最多
2.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 )
①水资源总量较少②人口比重较小③耕地比重较大④人均水量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A 2.A
【分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直接看出,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最多,A正确。耕地比重最小的是西南诸河流域,B错误。人均水量最多的是珠江流域,C错误。平均水量最多是黑龙江流域,D错误。故选A。
2.读表可知,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口比重较小,耕地比重较大,人均水量较小,所以①②③正确,A正确。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仔细的读取表中数据即可。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该自然资源为天然气,则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4.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答案】3.C 4.D
【分析】3.我国天然气主要存于西南、西北、青藏地区,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很大。东北地区因天气寒冷需求量大,排除A。华北地区天然气储量小,排除B。东南地区需求量大但储量小,C正确。西北地区储量大但需求量小,排除D。故选C
4.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从储量大但需求量小的地区调往需求量大但储量小的区域,所以应该由②→③,故选D
【点睛】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缓解北方北京天津地区缺水情况,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工农业、生活用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 )
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C 6.D
【分析】5.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对提高水运能力和开发水电影响不大;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不会发展水产养殖业;为了确保调水的水质不被沿线的工业企业污水污染,必须加强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C正确,故选C。
6.南水北调是有计划地人工调水的工程,可以控制调水量,不会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①错误;京津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可以缓解京津地区水资源的不足,减少地下水的抽取,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②正确;南水北调的水并不汇入黄河,所以不会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③错误;大量抽水北调,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增多,可能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输入地的影响有: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工业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对经济: 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互补,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促进南北协调发展。对社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关于福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C.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 D.主要经过武夷山区,工程造价高
【答案】C
【详解】由图和文字材料可知,该调水工程起点闽江地势较低,从闽江竹岐水源地引水,要经过泵站提水,A错;闽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B错;由图示可知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C对;该调水线路主要在福建省内东部近海地区,没有跨过武夷山脉,D错。故选C。
【点睛】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根据工程线路分析地势,气候等特点。解题关键是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基础知识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根据分析的方法对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石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口物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 )
A.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
B.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
C.石油总量供不应求
D.石油输出国限产提价
9.为保证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下列措施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采取节油措施 B.加强地质勘探
C.投资开发国外石油 D.减少汽车数量
【答案】8.A 9.D
【分析】8.由所学知识可知,“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A正确。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石油总量供不应求,石油输出国限产提价都不是客观原因,BCD错误。故选A。
9.由所学知识可知,采取节油措施;加强地质勘探,扩大石油产量;投资开发国外石油,增加石油进口渠道,都可能保证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ABC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量增加,因此并不能依靠减少汽车数量的办法来保证石油供给,D错误。依题意,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睛】证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的措施:采取节油措施;加强地质勘探,扩大石油产量;投资开发国外石油,增加石油进口渠道等。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能源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且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实现区域发展与能源资源的供给平衡,就必须进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区中,能源资源最为短缺的是( )
A.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华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D.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11.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B.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问题
C.可把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D.加剧了上海的大气污染
【答案】10.B 11.A
【分析】10.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常规能源比较贫乏,且经济比较发达,能源需求量比较大,因此能源资源最为短缺,B正确;东北地区能源资源较丰富,A错误;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华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充足,CD错误。故选B。
11.“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新疆的资源输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A正确、C错误;新疆能源较充足,B错误;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天然气输入能优化上海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D错误。故选A。
【点睛】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种能源跨区域调配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跨区域调配的能源是( )
A.风电 B.水电 C.核电 D.太阳能发电
13.图示能源跨区域调配减轻了调入区的环保压力,主要原因是(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增加绿化面积
C.减少用电需求量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2.B 13.A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
12.由图可知,图示区域能源调出地区为西江上游,调入地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南线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西江上游地区水电开发出来输送到广东。所以本题B项正确。
13.“西电东送”工程实施后,满足了广东地区的能源需求,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使当地火力发电厂的减少,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增加绿化面积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不是为了减轻环保压力,故B项与题意不符;减少用电需求量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本题无关,可首先排除C、D两项,所以本题A项正确。。
【点睛】西电东送的三线方案分别是: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火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海南等地.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下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有( )
A.湖泊水是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B.大量引水灌溉,湖面缩小
C.河流含沙量较大,径流年际变化大 D.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15.为保证南水北调工程运转,南四湖沿湖区域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 )
A.农业生产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大力发展水域旅游
C.禁止发展煤炭、电力工业 D.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答案】14.C 15.B
【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南部的南四湖流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产业活动对调水工程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与人地协调观。
14.由图可知,南四湖的水源主要是河流水补给,故A项错;大量引水灌溉,湖面缩小,不属于自然地理特征,故B项与题意不符;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显著,所以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含沙量较高,但是多雨季节正是农作物等植被的生长旺季,本区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故排除D项,C项正确。
15.农业生产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与现实不符,排除A项;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禁止发展煤炭、电力工业不利于沿湖区域发展,排除C项;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影响南水北调的水质,故D项不合理。所以南四湖区域在保证南水北调工程运转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水域旅游。故B项正确。
【点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不利影响也可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工程实施后,有利于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补充沿线地下水,对地面沉降等起到缓解作用;有利于城镇饮水安全,改善高氟区居民饮水质量;有利于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综合题
16.(2017·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单元测试)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工程和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的是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需求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
【答案】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南多北少 西部供大于需、东部供小于需 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落后 西气东输 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工程建设的有关知识,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详解】(1)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的是西气东输工程,是东西延伸的,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青藏高原工程,均位于青藏高原上。
(3)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北方雨季时间短,降水量少,所以水资源南多北少。能源需求的东西差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求量大,所以西部供大于需、东部供小于需。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
(4)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缓解上海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7.(2016·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图一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二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答案】(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分析】本题要求同学们具备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用柱状图表示三大产业用电量时间变化,以及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地区差异,这是一个常规题。
【详解】(1)要注意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而不是增长率最多。由于第二产业发展快,耗电量大,所以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二产业。
(2)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和因素分析,课本介绍很清楚,这一题要同学们从能源——电力这一方面来比较,图中有2003年的状况,总结出来就可以了。如果要更工整,列表那就更好。
(3)是要同学们解决问题,这也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表格当中已列表从三个方面来提出对策,开源、节流、区际协调,这些在平时训练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有知识储备,具备这个能力,关键是要看清是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发展的状况,如常规能源较短缺,经济发展水平快、能源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等,根据这些特征,解决电力紧缺的理由就很充分了。
18.(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在西奈半岛北部开发耕地25.2万公顷。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线路。
(1)分析尼罗河为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唯一水源地的主要原因。
(2)阐释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3)指出在西水东调工程的调入区(西奈半岛),需要防御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1)埃及国土面积的95%为降水稀少的沙漠地区,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河流,也是唯一的地表水源,因而成为埃及西水东调工程的唯一水源地。
(2)引尼罗河水到西奈半岛,开辟耕地,实施灌溉,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自给;西奈半岛远离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基本没有得到开发,借农业开发,从环境压力过大的尼罗河谷迁移人口,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国家均衡发展。
(3)大水漫灌引发的土地盐碱化问题;过度开垦带来的沙漠生态系统失调问题;开发不当带来的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问题。
【分析】本题以埃及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带来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1)从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角度,分析尼罗河为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唯一水源地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区域地理的知识,埃及国土大多为沙漠地区,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河流,也就成为埃及唯一的地表水源,所以西水东调工程的唯一水源地是尼罗河。
(2)从解决粮食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等方面,阐释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有了灌溉水源,就可以开辟耕地,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自给;西奈半岛远离相对发达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经济发展落后,通过调水,农业发展起来,可以吸引人口迁入,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国家均衡发展。
(3)从灌溉、开垦等角度入手,指出在西水东调工程的调入区(西奈半岛),需要防御的主要环境问题。因西奈半岛气候较干旱,调水发展农业过程中大水漫灌易引发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大量开垦耕地会引起沙漠生态系统失调问题;荒漠化会诱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于断层湖,温泉广布,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37米。贝加尔湖每年1月开始结冰,冰层大致厚70~115厘米。贝加尔湖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33℃-26℃,而冰层下的水温则保持在3.5℃~4.5℃之间。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贝加尔湖周边河湖一般10月开始结冰,而贝加尔湖每年1月才开始结冰,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冬季贝加尔湖冰层以下水温高于湖泊表面气温。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3)蒙古国曾提出一个“北水南调”计划,并寻求与中国合作,欲从贝加尔湖买水调水经蒙古引至北京,以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专家的论断提供依据。
【答案】(1)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纬度和海拔较高,受高纬度冷气团影响大(冷空气活动影响大),秋季降温快,河湖一般10月开始结冰;贝加尔湖水体深、面积大,热容量大,水体降温慢,因此结冰迟;属断层湖,温泉广布,水温下降慢,因此结冰迟。
(2)湖泊水体比热容较大,透光率高,夏半年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储存热量多;冬季厚厚的冰层让太阳光透过进入湖泊,却阻止热量散失,对冰层以下的水体起到保温作用;湖区深居内陆,纬度高,冬季降温快,气温低,导致冰层下的水温高于冰层以上的气温。
(3)①地形复杂,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巨大;②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渗漏多;④纬度高,冬季寒冷,结冰期长,不利于调水;⑤跨越三国调水,各方协调难度大等
【分析】本题以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影响湖泊水文的因素、影响水资源跨区域的原因,考查综合思维,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1)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受冷空气影响大,降温快,河湖结冰早。贝加尔湖结冰的时间晚,说明其降温速度慢或有其他热源补给。由材料“贝加尔湖属于断层湖,温泉广布”可知,有温热的地下水补给,湖水的温度高,降温慢,结冰时间晚。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水量大,湖水本身的比热容较大,加之湖水体量大,降温速度慢,结冰较慢。
(2)贝加尔湖水体容量大,夏季对太阳辐射吸收较多,储量较大,深层湖水热量交换难度大,温度高。湖面结冰使得冰以下的空间密闭性强,热量不易散失。而冰层以上部分,陆地面积大,冬季降温快,气温低。冰层以上的部分较为开阔,热量交换频繁,温度较低,所以冰层以上部分的气温地域冰层以下的温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属于断层湖,两侧还有1000-2000米的悬崖峭,而且主要位于东西伯利亚的南部山地地区,从贝加尔湖引水到蒙古和中国北方,中途所经地形复杂,而且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巨大;沿途所经的俄罗斯和蒙古主要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和下渗多,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北部所在区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河道结冰,不利于全年调水;工程的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该线路所经国家有三个,各方协调难度较大。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