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向粤北、粤东、粤西转移,将
A.推动产业迁入区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C.使产业迁入区的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D.有力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答案】B
【详解】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不可能为技术导向型工业,A项错误;低端产业的迁出,会使得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转移到更高端的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B项正确;产业的迁入会使得迁入地工业化发展,吸引人口迁入,带动城市化发展,C项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出会造成就业岗位流失,加大就业压力,D项错误。
【点睛】
影响 迁出区 迁入区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 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随着产业移出,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
(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人 口(万人) 6671 4347 760 2340
GDP(万亿美元) 1.36 1.8 0.8 1.4
占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5.65 3.68 1.79 2.15
2.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3.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
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D.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
4.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
B.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
C.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经济地位
D.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淡水资源紧张加剧 B.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C.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D.交通物流设施落后
【答案】2.D 3.D 4.C 5.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及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通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能够推断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影响和措施,难度较小。
2.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湾区都是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A错误;四大湾区都临海,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B错误;四大湾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发达,C错误;四大湾区都是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D正确。故选D。
3.结合材料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可知,该地区不会培育传统产业发展,D叙述不正确,ABC叙述正确。故选D。
4.结合材料可推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A叙述正确;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B叙述正确;内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不及香港和澳门,C叙述不正确;大湾区的发展可以辐射全国,起到引领好示范作用,D叙述正确。故选C。
5.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淡水资源较为丰富,A错误;该区经济发达,技术人才众多,B错误;随着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压力加大,C正确;大湾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物流设施雄厚,D错误。故选C。
【点睛】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湖南省产业比重变化,自内向外环形分别代表1980年、2000年和2020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 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
7.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
A.工业化停滞不前 B.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
C.第二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 D.城镇化水平明显上升
【答案】6.B 7.D
【分析】6.由图中信息可知,198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小,A错误;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B正确;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C错误;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D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湖南省产业结构表现为198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且以第二产业为主;202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很小。由此可推知湖南省工业化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城镇化水平明显上升;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表现: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最低。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某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是行业领域内知名企业,30年来一直是行业出口冠军。近年来,该集团围绕产业升级,除依托集团内部研究院外,发生如下表所示一系列事件,走出了一条从低端仿造到高端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之路。读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7年
企业大事件 兼并德国世界顶级混凝土设备生产商 收购德国知名液压零部件生产商 兼并荷兰知名负载敏感比例阀企业 投资5000万美元设欧洲研发中心 拥有授权专利5977件
8.该企业所属行业是( )A.机械制造 B.工程施工 C.水泥生产 D.芯片软件
9.据上表分析,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 )
A.并购关联技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B.并购国际知名品牌,进军产业链高端
C.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D.并购知名供应商,带动生产与出口
【答案】8.A 9.C
【分析】8.结合材料信息特别是表中信息可知,该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均是某些机械设备或零部件的生产商,没有涉及具体的施工,所以该企业所属行业是机械制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前期兼并收购国外行业顶尖或知名的企业,通过此手段获取该企业的先进技术,再通过投资研发中心,获得行业核心专利技术,以此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升级,C正确。从表格最后两项可知,该企业的产业升级策略并不是:并购关联技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并购国际知名品牌,进军产业链高端;并购知名供应商,带动生产与出口,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产业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产品的平均附加值提高。产品平均附加值提高的途径: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
1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 B.墨西哥 C.美国 D.英国
【答案】C
【详解】题意表明,甲是西半球国家,甲、乙两类国家属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图中显示,乙国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应为发展中国家,甲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且第三产业最大,产业结构较优,甲国应为经济发达国家。巴西、墨西哥、美国、英国四个国家中,美国既是发达国家,又是西半球国家,而巴西、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英国为东半球国家,因此甲国可能是美国,不可能是巴西、墨西哥和英国,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两张图,完成下面小题。
11.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工业
12.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围绕能源开采,着力构造的产业链是( )
①煤一电一铝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电一钢④煤一铁一钢⑤煤一气一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13.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煤质量不高
14.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同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产业结构将向轻工方向发展
【答案】11.C 12.C 13.C 14.C
【分析】11.读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采煤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为42%,原料工业占比约为32%,加工工业占比约为26%,可以看出该段时间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采煤业,C项正确。故选C。
12.结合图中的产业链进行分析,利用开采的煤炭进行发电,为炼铝提供电能,输出铝制品,为煤一电一铝模式,煤炭焦化后输出焦炭,并为化工产业提供原材料,输出化工产品,为煤一焦一化模式,煤炭燃烧为炼钢提供能源,输出钢材,为煤一铁一钢模式,①②④正确,煤炭开发后进行气化、液化后输出煤气、液化气,不属于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煤炭为钢铁提供的不是电能,③⑤错误,C项正确。故选C。
13.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低,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项正确;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大,A项错误;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大,B项错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质量较好,D项错误。故选C。
14.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长期以来利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有利于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C项正确;扩大煤炭开采量及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对于节能减排影响不大,且大量开采煤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AB项错误;调整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减少重化工业比重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但不是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山西煤炭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2、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3、能源综合利用。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改革开放以后,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发展历史悠久 C.科技水平高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
【答案】D
【详解】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深圳依托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较低等优势条件,承接了产业转移,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D正确;深圳发展较晚,改革开放之初,科技水平不高,BC错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后,深圳地理位置优越,促进了其产业结构转变和升级,故改革开放政策是主要原因,A错误。故选D。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可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完成下题。
地区 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部地区 4.62 39.85 55.53
西部地区 10.76 38.33 50.91
画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饼状图,并比较两地的产业结构差异。
【答案】
第一产业比例东部小于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比例东部大于西部地区。
【详解】饼状图通常把圆面划分为若干扇形面,每个扇形承载一项数值,其大小用来表示相应数据占该数据系列总和的比例。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结合表格或饼状图,主要从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的角度作答。由材料可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西部大于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东部大于西部。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作图能力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表及该地区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78年 2007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1)比较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变化表,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
(3)该城市依托优势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合在该城市布局的工厂是( )
A.冶炼厂 B.电镀厂 C.建筑材料厂 D.轮胎厂
(4)简要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钢铁 森林
(3)C
(4)改变单一以煤炭为主的经济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通过图表和关联图考查工业的联系与工业地域形成,同时也考查循环经济的特点,注重图表信息的阅读与应用能力。
【详解】(1)通过对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数据变化分析,该地区第一产业由20.0%下降到12.8%,出现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由64.3%下降到49.6%,但仍然在三大产业中处于主导位置;第三产业由15.7%上升到37.6%,上升幅度大。
(2)图中字母A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所以是依托煤炭工业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B可以提供木材和造纸工业原料,所以表示森林工业。
(3)该城市依托优势煤炭资源,发展的电力、钢铁工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物发展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工业。C正确。
(4)通过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分析,产业结构由单一以煤炭为主的经济模式,向煤与非煤并举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等。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拳
E市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南部,地处我田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该市煤炭、天然气等储量居全国对列,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生产部门居于重要地位。1997年以来,房地产和信息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下图示意E市1985~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化。
(1)分析E市阶段I、阶段Ⅱ主导产业的差异及其原因。
(2)说明阶段Ⅲ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答案】(1)阶段I经济较为落后,以农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最高;阶段Ⅱ以能源为基础的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工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详解】(1)从图中可以读出三大产业的比重,阶段I第一产业比重最高,以农牧业为主,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技术落后,缺乏资金,经济较为落后;阶段Ⅱ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结合材料可知以能源为基础的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工业快速发展。
(2)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下图为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
(2)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答案】(1)2014年以前第二、第三产业并重;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很小。
(2)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条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集成电路产业产品的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分析】本题以武汉市为背景,涉及产业结构特点及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
(1)观察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图中曲线的拐点,进行总结。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曲线变化幅度不大,第一产业比重始终较小;2014年以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当,2014年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呈现出“三、二、一”型产业结构。
(2)武汉“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的合理性,主要从武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势条件和对武汉发展的意义两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武汉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科技人才众多,利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钢铁工业污染严重,原料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钢铁市场萎缩,武汉钢铁工业逐渐衰落,与钢铁工业相比,集成电路产业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小、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提高武汉市的竞争力,促进武汉市可持续发展。
【点睛】
20.(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大豆是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较大,遍布全省各地,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
材料二近几年中国不满足于只是巴西最大的大豆进口,吉林省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在巴西买地,以便与当地农业生产者合作生产大豆。下图是巴西大豆产区图。
材料三在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吉林省中部地区被确定为高油大豆生产优势区域,明确主推高油品种,使优势区域大豆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突出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
(1)简述吉林省发展大豆种植的主要优势。
(2)分析吉林的企业进军巴西生产大豆的原因。
(3)吉林省要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气候温暖,降水适中,雨热同期;土壤为黑钙土和黑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我国经济发展快,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大;巴西主产区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地机械化生产,土壤肥沃,劳动力廉价且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产量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自身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
(3)发挥吉林省自然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以玉米主产区为重点,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推行大豆、玉米轮作制;进一步加强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的攻关研究,为大幅度提高吉林省大豆单产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撑;加速农村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促进形成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公司十基地+农户"生产经营体系。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吉林省大豆种植的区位优势条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概况。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平坦,黑土深厚肥沃,土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详解】(1)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壤多为黑土和黑钙土,土壤深厚肥沃;该地区为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大;我国的大豆生产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自身需求,而巴西的大豆产区地广人稀,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且这些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土壤较为肥沃。巴西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种植经验丰富,巴西大豆产量高,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中国吉林的企业进军,可以借助巴西大豆种植的优势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减轻自身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
(3)吉林省要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可以借助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条件,调整生产结构,以玉米主产区为重点,推行大豆、玉米轮作制度,加强大豆种植规范化、生产专业化;加强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的技术攻关研究,培养大豆优良品种,提升大豆品种优质化;加速农村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减少和完善工作,促进形成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公司十基地+农户"生产经营体系,提升大豆经营产业化。
【点睛】而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有:1、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2、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名的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四大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大草原。3、春季积雪融水,有利于植物春季复苏增加;4、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5、森林覆盖多,利于林业发展;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养殖业发展较便利;6、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向粤北、粤东、粤西转移,将
A.推动产业迁入区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C.使产业迁入区的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D.有力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人 口(万人) 6671 4347 760 2340
GDP(万亿美元) 1.36 1.8 0.8 1.4
占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5.65 3.68 1.79 2.15
2.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3.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
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D.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
4.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
B.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
C.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经济地位
D.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淡水资源紧张加剧 B.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C.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D.交通物流设施落后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湖南省产业比重变化,自内向外环形分别代表1980年、2000年和2020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 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
7.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
A.工业化停滞不前 B.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
C.第二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 D.城镇化水平明显上升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某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是行业领域内知名企业,30年来一直是行业出口冠军。近年来,该集团围绕产业升级,除依托集团内部研究院外,发生如下表所示一系列事件,走出了一条从低端仿造到高端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之路。读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7年
企业大事件 兼并德国世界顶级混凝土设备生产商 收购德国知名液压零部件生产商 兼并荷兰知名负载敏感比例阀企业 投资5000万美元设欧洲研发中心 拥有授权专利5977件
8.该企业所属行业是( )A.机械制造 B.工程施工 C.水泥生产 D.芯片软件
9.据上表分析,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 )
A.并购关联技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B.并购国际知名品牌,进军产业链高端
C.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D.并购知名供应商,带动生产与出口
1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 B.墨西哥 C.美国 D.英国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两张图,完成下面小题。
11.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工业
12.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围绕能源开采,着力构造的产业链是( )
①煤一电一铝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电一钢④煤一铁一钢⑤煤一气一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13.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煤质量不高
14.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同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产业结构将向轻工方向发展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改革开放以后,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发展历史悠久 C.科技水平高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可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完成下题。
地区 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部地区 4.62 39.85 55.53
西部地区 10.76 38.33 50.91
画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饼状图,并比较两地的产业结构差异。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表及该地区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78年 2007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1)比较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变化表,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
(3)该城市依托优势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合在该城市布局的工厂是( )
A.冶炼厂 B.电镀厂 C.建筑材料厂 D.轮胎厂
(4)简要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拳
E市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南部,地处我田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该市煤炭、天然气等储量居全国对列,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生产部门居于重要地位。1997年以来,房地产和信息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下图示意E市1985~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化。
(1)分析E市阶段I、阶段Ⅱ主导产业的差异及其原因。
(2)说明阶段Ⅲ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下图为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
(2)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20.(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大豆是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较大,遍布全省各地,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
材料二近几年中国不满足于只是巴西最大的大豆进口,吉林省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在巴西买地,以便与当地农业生产者合作生产大豆。下图是巴西大豆产区图。
材料三在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吉林省中部地区被确定为高油大豆生产优势区域,明确主推高油品种,使优势区域大豆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突出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
(1)简述吉林省发展大豆种植的主要优势。
(2)分析吉林的企业进军巴西生产大豆的原因。
(3)吉林省要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应采取哪些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