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19:26: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而太平洋南部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上升而即将被淹没,计划举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瓦卢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海洋灾害 C.环境污染 D.生态退化
2.环境安全问题影响图瓦卢国家安全的途径是( )
A.造成财产损失 B.损害环境服务功能
C.触发军事冲突 D.导致疾病传播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环境安全问题及环境安全风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小
B.一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只可能产生于本国
C.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
D.环境安全风险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抵抗能力有关
4.下列不属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B.成为能源安全问题的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C.通过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D.成为军事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影响国家安全
5.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不包括( )
A.降低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B.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C.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D.增强人类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环境中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读地理事项联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地理要素最有可能是
A.修建水库 B.使用化石燃料
C.围湖造田 D.滥伐森林
7.图示联系,警示人们在改造地理环境时需要
A.各个击破 B.全面征服
C.综合考量 D.关注差异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原始森林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C.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
9.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建筑工地的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工业排放的废气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环境安全临界值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发生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A.a B.b C.e D.不能确定
11.该图体现了( )
A.环境安全状态下,不会发生环境问题
B.只有当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才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C.环境安全问题一旦产生就不可恢复
D.所有环境安全问题的临界值是一样的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不同环境安会问题发展演变过程不同。下图示意突发性环境问题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不具备突发性特征的环境安全问题是( )
A.土壤污染导致的粮食中重金属超标 B.核泄漏
C.超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D.危险化学品泄漏
13.反复性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
A.扩大了环境安全范围 B.提高环境安全临界点
C.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 D.缩短了消除环境安全问题时间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我国江河湖泊整体污染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富营养化,许多湖泊已丧失供水、旅游、水产等功能,这也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比较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河流污染相当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农业污水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对水污染带来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有(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
(3)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镍、铁、锰、锌等。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右图示意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
(1)据图描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是
(3)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说明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难以治理的原因。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图中甲、乙两地既属于季风区,又属于内流区的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分析甘肃省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
(3)甘肃省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提示资源方面、经济结构方面、人口方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而太平洋南部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上升而即将被淹没,计划举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瓦卢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海洋灾害 C.环境污染 D.生态退化
2.环境安全问题影响图瓦卢国家安全的途径是( )
A.造成财产损失 B.损害环境服务功能
C.触发军事冲突 D.导致疾病传播
【答案】1.A 2.B
【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威胁图瓦卢国家安全的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A项正确。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台风等。B项错误。图瓦卢的国家安全问题不是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CD项错误。故选A。
2.海平面上升,图瓦卢将被淹没,陆地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将丧失,威胁图瓦卢的国家安全,B项正确。造成的财产损失仅是环境安全问题影响图瓦卢国家安全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在于危害生命安全和损害了环境服务功能,A项错误。并不会直接触发军事冲突,C项错误。导致疾病传播是后续可能发生的灾害,并不是直接损害图瓦卢国家安全的途径,D项错误。故选B。
【点睛】环境安全问题可能通过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可能成为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虽然发生概率小,却能造成重大的损害或威胁,影响范围可能波及全国。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环境安全问题及环境安全风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小
B.一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只可能产生于本国
C.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
D.环境安全风险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抵抗能力有关
4.下列不属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B.成为能源安全问题的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C.通过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D.成为军事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影响国家安全
5.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不包括( )
A.降低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B.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C.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D.增强人类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答案】3.B 4.B 5.A
【分析】3.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很小,A项说法正确。能够威胁一国的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可能产生于本国,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还可能是全球环境问题导致的,B项说法错误。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本身对环境问题损害或威胁的敏感程度及抵抗能力有关,C、D项说法正确。故选择B项。
4.环境安全问题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A、C项说法正确;环境安全问题可能是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D项说法正确。能源安全属于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关系不大,B项说法错误。故选B。
5.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主要有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A项符合题意。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B项不合题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C项不合题意。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等,D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项。
【点睛】国家安全需要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能力。降低环境安全的风险的途径有:1、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的调节能力,减少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环境问题成为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能性;2、人类要尽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提高承受环境安全风险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能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环境中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读地理事项联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地理要素最有可能是
A.修建水库 B.使用化石燃料
C.围湖造田 D.滥伐森林
7.图示联系,警示人们在改造地理环境时需要
A.各个击破 B.全面征服
C.综合考量 D.关注差异
【答案】6.D 7.C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修建水库水旱灾害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不会导致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围湖造田会导致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但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滥伐森林都可能导致材料中各要素的变化。故选D。
7.图示联系可知,地理环境中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故人们在改造地理环境时需要综合考量。故选C。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原始森林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C.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
9.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建筑工地的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工业排放的废气
【答案】8.C 9.A
【分析】8.读图可知,①主要分布于中东、北非地区及亚欧大陆中部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亚欧大陆中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②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等工业发达地区,欧洲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二氧化硫等酸性废气的排放量较大,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酸雨;③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原始森林破坏;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可知④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且降水比较集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则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9.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环境问题是酸雨。酸雨指pH<5.6的雨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建筑工地的扬尘不是酸雨的诱发因素,A项正确。而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废气以及工业排放的废气,都和酸雨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全球三大酸雨区是:西欧、北美、东南亚。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环境安全临界值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发生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A.a B.b C.e D.不能确定
11.该图体现了( )
A.环境安全状态下,不会发生环境问题
B.只有当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才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C.环境安全问题一旦产生就不可恢复
D.所有环境安全问题的临界值是一样的
【答案】10.C 11.B
【解析】10.a图,小球在临界值的范固内摆动,环境是安全的;b图,小球处于临界点上,向左运动重新回到安全范围,向右运动面临失衡风险;c图,越过临界值的小球失去平衡向下滚动,产生环境安全问题。C正确。故选C。
11.只有当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才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故环境安全时,也会有环境问题,B对,A错;环境安全问题产生后,通过治理是可以恢复的,C错;不同环境安全问题产生时的临界值是不同的,D错。故选B。
【点睛】环境安全是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另一种量度,是建立在适应生存的基础上的。人类与威胁环境安全的灾害之间的斗争,基本上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不同环境安会问题发展演变过程不同。下图示意突发性环境问题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不具备突发性特征的环境安全问题是( )
A.土壤污染导致的粮食中重金属超标 B.核泄漏
C.超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D.危险化学品泄漏
13.反复性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
A.扩大了环境安全范围 B.提高环境安全临界点
C.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 D.缩短了消除环境安全问题时间
【答案】12.A 13.C
【解析】12.土壤中重金属来自工业生产、地质变动或重大工程建设,再通过农作物吸收、积累,才会导致粮食中重金属超过食用安全标准,是不断累积、逐步加剧的过程,不具备突发性,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3.据图可知,环境安全临界点以下为安全范围,一次次重复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事件,将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临界点、延长消除环境安全问题的时间,故C项正确。故选C。
【点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它具有事发突然、难以预测、危害严重等特点。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我国江河湖泊整体污染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富营养化,许多湖泊已丧失供水、旅游、水产等功能,这也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比较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河流污染相当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农业污水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对水污染带来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有(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4.A 15.B
【解析】14.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其中工业污染最为严重,①②正确,A正确。水土流失,酸雨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不是环境污染,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15.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①正确;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②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A错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伴随着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不是水污染的后果,③错误,C错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不是水污染的后果,④错误,D错误。其中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查了水污染的原因及后果。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
(3)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工业生产粉尘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中煤炭的使用比重高;冬季北方地区燃煤取暖;机动车辆增多等。
(2)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
(3)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
【分析】本题以雾霾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对应措施。学生可结合相关案例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1)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图中可获取信息如水泥、钢铁、能源等工业生产造成大量粉尘;大量汽车尾气导致的排放等。
(2)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持续增加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运输。
(3)大气中固体尘埃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分析。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镍、铁、锰、锌等。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右图示意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
(1)据图描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是
(3)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说明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1)环境不断问题加重,导致环境安全风险程度不断提高,一旦环境安全风险程度超过环境安全临界点,就会形成环境安全问题。
(2)形成过程缓慢,长期累积形成;形成后影响严重且长期存在;形成后难以治理
(3)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分解,易于积累,这个积累过程是长期的;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导致污染物进入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隐蔽性,难以治理。
【解析】本题考查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特点及难以治理的原因等知识点。
【详解】(1)据图可知,环境安全问题产生有临界点,随着环境不断问题加重,导致环境安全风险程度不断提高,如果一旦环境安全风险程度超过环境安全临界点,就会形成环境安全问题。
(2)据“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分析,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经过多个环节最后进入人体,因此形成过程缓慢,是长期累积形成的问题;形成后影响严重且长期存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有害物质清除慢,形成后难以治理。
(3)“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镍、铁、锰、锌等”,“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这个积累过程是长期的,治理周期长;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造成污染,一旦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导致污染物进入人体内富集,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隐蔽性,难以治理。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图中甲、乙两地既属于季风区,又属于内流区的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分析甘肃省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
(3)甘肃省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提示资源方面、经济结构方面、人口方面)
【答案】(1)乙  (2)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甘肃省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处;甘肃省地处内流区与外流区的交界处;草原和荒漠及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地位重要等 (3)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等
【详解】(1)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是季风区,以西是非季风区,乙是季风区;我国以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划分内外流域,西北的阿尔泰山以北甲是外流区域,黄土高原北部的乙是内流区。乙既属于季风区,又属于内流区。
(2)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特征;甘肃省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处,气候的过渡带;甘肃省地处内流区与外流区的交界处;由半干旱到干旱,植被是草原和荒漠及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地位重要等
(3)甘肃多为是干旱半干旱气候,资源利用上要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经济;经济上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节约型、生态型经济;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等,减少对生态破坏。
【总体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及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判断内外流域和季风区,要熟悉我国内外流域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分析甘肃省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要明确甘肃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地处阶梯转换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地带,内流域与外流域的交界处,由半干旱到干旱,植被由森林和草原过渡到草原和荒漠,所以生态地位重要等。从资源方面、经济结构方面、人口方面甘肃省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措施,要注重甘肃的基本状况-干旱面积广,要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从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等方面着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