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19:31: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瑞士各届人士出奇招: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瑞士科学家则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的设想。下图示意“披”上防水油布的隆河冰川.完成下面小题。
1.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臭氧层破坏严重 B.汽车尾气大量排放
C.二氧化硫增多 D.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2.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洗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太阳辐射 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
3.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 )
A.秋季、冬季 B.冬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5.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
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在智利的圣地亚哥拉开序幕,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名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商气候变化等热门议题。下图为“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波动上升 D.先将后升
7.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说明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
A.大量使用煤炭等 B.支持高耗能企业发展
C.禁止进口石油 D.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年均3.3毫米,高于同时段的全球平均水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造成我国海平面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全球气候变湿 B.全球气候变冷
C.全球气候变干 D.全球气候变暖
9.我国海平面上升可能带来的危害是
A.沿海滩涂增加 B.海岸侵蚀减弱
C.滨海城市洪涝减轻 D.海水入侵严重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0.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A.保温作用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全球气候变暖
11.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有诸多方面,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海平面的上升;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全球变暖对全球水资源产生的影响有(  )
①全球变暖总体上会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②基本没有影响 
③使沿海地区少雨,内陆多雨 
④使中纬度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
①使东北增温,降水增加,利于农业生产 
②使华北、华中增温,降水减少,干旱加剧,不利于农业生产 
③西北降水增加,气候湿润,利于农业生产 
④华南、西南增温不明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4.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你认为可能的是(  )
A.因为人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健康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B.全球变暖只会对低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D.全球变暖只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下列关于其影响正确的是 (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D.物种将会灭绝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下图为青海省区域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2016一2020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
(2)指出引起三江源地区冰川消融的因素,分析冰川萎缩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长远影响。
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重点打击采矿、砍伐、狩猎以及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
(3)概述三江源生态法庭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科技发展史的主线,每次能源变革都伴随着一场工业革命,全球能源产业正向脱碳加氢方向转型。下图为三次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示意图。
(1)据图说出三次能源转型方向。
氢作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载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抓手之一。而利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产生的绿色氢气,更是真正做到在生产和消耗过程的二氧化碳零产生、零排放。下图为某公司去碳化的解决方案。
(2)说明来自电力、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
(3)指出该公司的主要去碳措施。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因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而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据左图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特点。
(2)据左图并结合臭氧的吸收功能分析近年来臭氧含量的变化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读右图,根据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变化的关联性,简述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及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瑞士各届人士出奇招: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瑞士科学家则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的设想。下图示意“披”上防水油布的隆河冰川.完成下面小题。
1.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臭氧层破坏严重 B.汽车尾气大量排放
C.二氧化硫增多 D.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2.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洗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太阳辐射 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
3.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 )
A.秋季、冬季 B.冬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答案】1.D 2.C 3.C
【分析】1.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而全球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以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减少吸收,增强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可以起到减少冰雪的融化的作用,C正确。高海拔冰川地区无暴雨冲刷,A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地面的影响,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与大气逆辐射无关,B错误。遮挡冰川是为了保护冰川而不是塑造人工冰川景观,D错误。故选C。
3.冰川水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产生的,夏季可以收集冰川水;冬季气温低,利于利用收集到的冰川水造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秋季气温转凉,不利于收集冰川水;冬季冰川不融水,更不利于收集冰川水;秋季虽然气温降低,但还没有很冷,铺设人造雪容易再次融化,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冰川融化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解题时要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5.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
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答案】4.C 5.C
【分析】试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4.图中横坐标表示地质时期,纵坐标表示全球平均降水和全球平均温度。从图中看,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干湿、冷暖交替出现,C正确。故选C。
5.从图中看,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平均降水增多,全球平均温度下降,C正确。故选C。
【点睛】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案从图中可直接读出。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在智利的圣地亚哥拉开序幕,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名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商气候变化等热门议题。下图为“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波动上升 D.先将后升
7.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说明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
A.大量使用煤炭等 B.支持高耗能企业发展
C.禁止进口石油 D.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6.C 7.D
【解析】6.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波动上升,不是持续上升,ABD错误,C正确。故选C。
7.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进行分析回答。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面积破坏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年均3.3毫米,高于同时段的全球平均水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造成我国海平面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全球气候变湿 B.全球气候变冷
C.全球气候变干 D.全球气候变暖
9.我国海平面上升可能带来的危害是
A.沿海滩涂增加 B.海岸侵蚀减弱
C.滨海城市洪涝减轻 D.海水入侵严重
【答案】8.D 9.D
【解析】8.1980年至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年均3.3毫米,原因最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高海拔冰川融化,导致海面上升,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是每年3.1毫米左右。造成我国海平面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故选D。
9.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沿海滩涂减少,海岸侵蚀加强,滨海城市洪涝加重,海水入侵严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0.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A.保温作用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全球气候变暖
11.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10.D 11.D
【解析】10.从图中看年平均气温和五年平均气温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
11.图示内容为全球气候变暖,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D正确;氟氯烃是形成臭氧空洞的原因;煤炭中的硫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修建沿海大堤会缓解全球变暖带来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但不会缓解全球变暖。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有诸多方面,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海平面的上升;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全球变暖对全球水资源产生的影响有(  )
①全球变暖总体上会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②基本没有影响 
③使沿海地区少雨,内陆多雨 
④使中纬度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
①使东北增温,降水增加,利于农业生产 
②使华北、华中增温,降水减少,干旱加剧,不利于农业生产 
③西北降水增加,气候湿润,利于农业生产 
④华南、西南增温不明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4.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你认为可能的是(  )
A.因为人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健康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B.全球变暖只会对低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D.全球变暖只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答案】12.C 13.D 14.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12.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降水减少,低纬度与高纬度降水增加,体上会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中纬度低更加干旱,故选C。
13.全球变暖使得东北增温,降水增加,利于农业生产,①对。使华北、华中增温,降水减少,干旱加剧,不利于农业生产,②对。西北蒸发增加,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③错。华南、西南增温,有利于农业生产,④错。故选D。
14.全球变暖会导致疫病流行,影响人类健康,A错。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全球性的,B、D错。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C对。故选C。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下列关于其影响正确的是 (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D.物种将会灭绝
【答案】A
【详解】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即气温、降水的变化,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A对。旱涝灾害可能增多,B错。土壤肥力不会普遍下降,C错。有些物种将会灭绝,不是所有的物种,D错。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下图为青海省区域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2016一2020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
(2)指出引起三江源地区冰川消融的因素,分析冰川萎缩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长远影响。
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重点打击采矿、砍伐、狩猎以及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
(3)概述三江源生态法庭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答案】(1)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或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成为河流的补给来源。说明: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成为河流的补给来源。
(2)气候(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或水资源)减少,湖泊、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生态环境恶化。也可答成:导致河流径流量(或水资源)先增多后减少,
(3)保护森林、草场、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止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分析】本题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湿地的功能和保护,以及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由材料“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知,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或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高,是黄河、长江、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区境内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冰川广布,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成为河流的补给来源。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被誉为“中华水塔”。
(2)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由于气候(全球)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冰川消融。三江源地区的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由材料“,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2016一2020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可知,近年来冰川大量消融,短期内江河补给量增加,但长期下去,冰川萎缩,冰川面积缩小,冰川消融量会减少,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或水资源)减少,湖泊、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生态环境恶化。
(3)由材料“重点打击采矿、砍伐、狩猎以及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可知,打击采矿,砍伐行为,保护森林、草场, 防止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了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打击狩猎和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运动植物,保护了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点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科技发展史的主线,每次能源变革都伴随着一场工业革命,全球能源产业正向脱碳加氢方向转型。下图为三次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示意图。
(1)据图说出三次能源转型方向。
氢作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载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抓手之一。而利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产生的绿色氢气,更是真正做到在生产和消耗过程的二氧化碳零产生、零排放。下图为某公司去碳化的解决方案。
(2)说明来自电力、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
(3)指出该公司的主要去碳措施。
【答案】(1)第一次:木柴为主转向煤炭为主
第二次:煤炭为主转向油气为主
第三次:油气为主转向新能源为主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量增加;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温室效应增强;近地面气温增高
(3)使用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进一步电制氢能取代化石能源;使用先进科技捕获碳;电制甲烷、甲醇等产品
【分析】本题考查生产技术与能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新能源的使用,以及碳减排的发展趋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在1800年前木柴为主时代,在1800年到1900年之间,木柴使用比例下降,煤炭比重上升,第一次能源变革是木柴为主转向煤炭为主;1900年到1950年间,煤炭为主,并开始下降,木炭所占比例已经较低,此时石油和天然气使用比重上升,并超过煤炭所占比重,实现第二次能源转型,即第二次由煤炭为主转向油气为主;在1950年后,增加了新能源的使用,煤炭和石油所占比例开始下降,到2050年之后,新能源比例迅速上升,逐渐超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第三次转变为油气为主转向新能源为主。
(2)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让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使地面温度升高并向外辐射能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热量给地面。从而维持地面温度。电力、工业燃烧化石燃料,将固定在地球内部的碳成分释放到大气中,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大气温度提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还给地面的热量增加,使地面温度升高,再进一步增强大气温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使温室效应增强;近地面气温增高。
(3)该公司的主要去碳措施是使用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由材料“而利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产生的绿色氢气”可知,然后用电能电解水制取氢;由材料“氢作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载体”可知,进一步电制氢能取代化石能源;使用先进科技捕获来自烟气(电力、工业)或空气中的碳合成电制甲烷、甲醇等产品。从而真正做到在生产和消耗过程的二氧化碳零产生、零排放。
【点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因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而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据左图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特点。
(2)据左图并结合臭氧的吸收功能分析近年来臭氧含量的变化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读右图,根据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变化的关联性,简述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及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臭氧含量降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幅最大。
(2)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含量降低,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波动上升。措施: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等。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左图中40°S到60°S平流层臭氧总量分布线可知,从1975~2000年臭氧分布总量由从350~400/DU之间下降到300~350/DU之间;70°S到80°S平流层臭氧分布总量从250~300/DU之间下降到小于150/DU。由此可以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降低,而且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幅最大。
(2)由左图可知南半球中高纬度平流层中臭氧含量逐渐降低,臭氧能强烈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含量降低,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有益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提高,白内瘴患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过量的紫外线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从而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读右图可知,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升高,尤其1950年后增加迅速,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温度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大气温度升高。因此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产生这种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要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就要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人们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减少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增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同时加强宣传,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并加强国际合作等。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