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19:33: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
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
2.云南是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的“植物王国”。下列自然带不易在云南发现的是( )
A.高寒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至今已有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是“天然旅游胜地”,可以发展旅游
C.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4.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以下措施属于人工修复的是( )
A.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B.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C.矿山生态修复 D.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
6.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实现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举措是( )
A.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 B.退耕还林
C.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 D.生态移民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左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可以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8.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漏、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 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10.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A.耐旱、耐贫瘠 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 D.耐涝、耐盐碱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象至少约需10~12km2的采食范围。近年来,西双版纳的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勐养自然保护区中人象冲突的原因不包括
A.保护区面积过大 B.人类活动增多
C.公路阻碍大象迁徙 D.农作物属于大象食谱
12.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增加入工投食
②建设生物通道
③全部生态移民
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
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红树林是生长在温暖浅海域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其对海洋生物生存和海岸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下列哪些地区的红树林最易受到破坏
A.北冰洋沿岸 B.英国沿海
C.南极大陆沿海 D.中国广东沿海
14.下列有关红树林湿地对海南岛环境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③丰富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 ④提高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 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泊广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
A.红树林 B.大熊猫 C.湿地 D.古村落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砍伐西北地区的风沙防护林,大量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如下图所示。
从地理角度分析此种行为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保护西北防护林的措施。
17.(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2019年2月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来自全球的4700余名政要、商界人士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在5天内讨论了与环境和可持续经济有关的创新解决方案等问题。下图为“环境问题结构图”。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途径有哪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选修——环境保护】
近日来,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受到广泛关注。亚洲象为何“北迁” 尽管科学家们对于象群北迁的原因有多种猜测,但多数意见都认为主要是与象群生活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资源受影响相关。在象群迁徙过程中,相关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来保护象群安全,协调人象矛盾,干预前进路线,希望能维护人和象和谐相处的秩序。
说明相关人员应采取的保护野象生存的措施,及保护野象的生态意义。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但由于我国湿地保护起步较晚,政策法律不完善,保护资金缺乏,加之人们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我国湿地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为5360.26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率为5.58%,和过去几年相比,湿地保护成果有所显现,但与历史湿地面积相比,湿地保护仍是一条很长的道路。
结合材料,试分析我国湿地被破坏的原因,并分析湿地被破坏的后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
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
2.云南是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的“植物王国”。下列自然带不易在云南发现的是( )
A.高寒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答案】1.C 2.C
【分析】1.外来入侵植物挤压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其主要危害主要是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C项正确;外来入侵植物可能使当地植被覆盖率提高(但植被种类减少),水土流失并不会多发,A项错误;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使得河流的径流量趋于平稳,其径流量既不会锐减,洪涝灾害也不会多发,B、D项错误。故选C。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在云南没有分布,C项符合题意要求。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以及横断山区地区,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存在热带季雨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横断山区存在高寒荒漠带,故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下的典型植被。其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大洋洲的东部和西南部。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至今已有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是“天然旅游胜地”,可以发展旅游
C.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4.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答案】3.B 4.D
【分析】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由保护区中的生物部分及其生存环境等非生物部分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A项叙述正确;自然保护区不是“天然旅游胜地”,自然保护区只有外围区可以发展旅游,B项叙述错误;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C项叙述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项叙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4.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A项错误;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B项错误;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C项错误;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熊猫等生物,D项正确。综上ABC不对,D正确。故选D。
【点睛】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以下措施属于人工修复的是( )
A.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B.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C.矿山生态修复 D.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
6.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实现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举措是( )
A.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 B.退耕还林
C.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 D.生态移民
【答案】5.C 6.A
【分析】5.人工修复指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主要有植树种草、矿山生态修复等,C项正确。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属于减少人为干扰,让其自然恢复,A、B、D项错误。故选C。
6.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既可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又利于生态恢复,实现了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A项正确。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等生态修复措施,使森林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大气质量等生态效益日益显著,但不能实现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共赢,不符合题意,B、C、D项错误。综上,A对,BCD不对。故选A。
【点睛】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左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可以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8.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7.B 8.C
【分析】7..结合图表信息分析,该地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多低山丘陵,坡度大于15°以上的土地面积比例大,地势起伏较大;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比重最高,达到42%,存在过度砍伐植被现象,所以当地水土流失较严重,B正确。故选B。
8.该地降水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开发小水电可以缓解能源问题,减少植被砍伐,①正确; 封山育林禁止采伐虽然可以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但禁止采伐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采取定期采伐,采育结合的方式开发森林资源,对一些其它能源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开发薪炭林,解决居民的生活能源,不能搞一刀切,②错误;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杆等生物能虽然可以减少林木砍伐,但矿物燃料成本较高并且大气污染较重,③错误;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浪费,缓解能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④正确。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漏、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 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10.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A.耐旱、耐贫瘠 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 D.耐涝、耐盐碱
【答案】9.C 10.A
【解析】9.由材料信息可知抱坡岭是废弃的矿山,该地是无居民居住的,且石灰岩岩体比较坚固,不易风化,故A错误;“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仅是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B错误;抱坡岭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需要人工修复,说明该区域的山体坡度比较大,水源的涵养能力比较低,自我修复的能力丧失了,因此可知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山体坡度比较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故C正确;该山体所处的抱坡岭是座废弃的矿山,即便人工修复,该处也不具备旅游开发的价值,因此可知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增加旅游景点,故D错误。
10.由第1题解析可知该山体的水源涵养能力比较低下,因此可知该区域的水分条件比较差,修复该山体的植被需要具备耐旱的特点,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山是裸漏的石灰岩,表层几乎没有土壤,该地土地比较贫瘠,因此可知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点,故A正确;该区域降水比较多且土层极薄,不会有土壤盐碱化的现象,可知B错误;该区域为山地,地形的坡度比较大,水体不易积存,该区域几乎不会有洪涝现象,因此修复该山体植被不需要具备耐涝的特点,故CD错误。
【点睛】第2题抱坡岭位于海南,该区域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比较大,因此该区域没有土地盐碱化的现象。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象至少约需10~12km2的采食范围。近年来,西双版纳的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勐养自然保护区中人象冲突的原因不包括
A.保护区面积过大 B.人类活动增多
C.公路阻碍大象迁徙 D.农作物属于大象食谱
12.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增加入工投食
②建设生物通道
③全部生态移民
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
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11.A 12.B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头野象的采食范围较大,保护区面积较大,能够增加大象的活动范围,不会引起人象冲突,A符合题意;而且读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的村庄较多,人类活动影响野象的栖息地,使其食物短缺,而农作物分布区,食物充足,获取方便;高速公路穿过野象的迁徙地,影响野象迁徙,加剧人象的冲突。因此答案选A。
12.为了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以采取增加食物(人工放置食物)从而减少野象的活动范围,在迁徙沿途建立生态通道,减少高速公路对其影响;对于农作物受到损失的农民也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减少冲突。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红树林是生长在温暖浅海域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其对海洋生物生存和海岸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下列哪些地区的红树林最易受到破坏
A.北冰洋沿岸 B.英国沿海
C.南极大陆沿海 D.中国广东沿海
14.下列有关红树林湿地对海南岛环境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③丰富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 ④提高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D 14.A
【解析】13.红树林生长在温暖浅海域,而北冰洋、西欧、南极大陆均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只有广东沿海有红树林生长,故D项正确。
14.红树林湿地对海洋生物生存和海岸保护具有重要作用,①②对;丰富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属于经济意义,不会提高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③④错,故A项正确。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 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泊广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
A.红树林 B.大熊猫 C.湿地 D.古村落
【答案】C
【详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泊广布。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的源头地区,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源头地区的河流、湖泊,是湿地,C对。青藏高原上没有红树林、大熊猫、古村落,村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A、B、D错。所以选C。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砍伐西北地区的风沙防护林,大量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如下图所示。
从地理角度分析此种行为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保护西北防护林的措施。
【答案】危害:葡萄需水量大,过度消耗水资源;大量种植,抢占土地资源;防风固沙效果差.导致沙危害加剧;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旦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措施:增加防护林标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防护林的认识;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利用遥感等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加强舆论监督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大量种植葡萄对环境的危害,西北防护林的保护措施。突出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从地理角度分析大量种植葡萄产生的危害可以从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危害分析。当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量种植葡萄将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大量种植葡萄也会占用大量土地,破坏植被;葡萄相比自然植被的防风固沙能力差,导致当地风沙灾害加剧,且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保护西北防护林可以从主管部门加强技术监管和舆论监督,加强立法执法;设立保护标志,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对防护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等角度分析。
【点睛】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占用大量的土地,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生态问题或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等;西北地区主要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风沙灾害的出现。
17.(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2019年2月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来自全球的4700余名政要、商界人士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在5天内讨论了与环境和可持续经济有关的创新解决方案等问题。下图为“环境问题结构图”。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途径有哪些?
【答案】(1)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酸雨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发展中国家要尽其所能地推进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强国际合作对话;签署共同协议。(发达、发展中、双方互相合作)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第二,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如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当前,普遍引起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耗损、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物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洋污染等。还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
【详解】(1)图中①由氟利昂引起,为臭氧层空洞;②由二氧化碳引起,为全球气候变暖;③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为酸雨。
(2)结合材料可知,发达国家经济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多,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多,表现为生态破坏。
(3)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但应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发展中国家要尽其所能地推进向绿色发展转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互相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对话;签署共同协议,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点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选修——环境保护】
近日来,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受到广泛关注。亚洲象为何“北迁” 尽管科学家们对于象群北迁的原因有多种猜测,但多数意见都认为主要是与象群生活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资源受影响相关。在象群迁徙过程中,相关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来保护象群安全,协调人象矛盾,干预前进路线,希望能维护人和象和谐相处的秩序。
说明相关人员应采取的保护野象生存的措施,及保护野象的生态意义。
【答案】措施:野象途经地应保护象群,减少人为干扰;西双版纳地区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尽快恢复野象的生存环境,严禁乱砍滥伐,恢复天然林的面积。
意义:野象进食量大,促进了植物之间更快的演替;野象的粪便残渣为一些昆虫提供食物,同时也吸引了食虫鸟类;使得粪便中的植物种子得以传播;野象在密林中踏出的象道,促进了动物的有效扩散;保护大象,不仅保护了这一个物种,同时也保护了它们生活的整个生态环境和同一区域内的其他动植物。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其意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详解】相关人员保护野象生存的措施,主要针对野象北迁的可能原因“尽管科学家们对于象群北迁的原因有多种猜测,但多数意见都认为主要是与象群生活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资源受影响相关。”,从野象栖息地的保护、食物来源等角度作答。如,对于野象北迁途中的保护,野象途经地应该加强对象群的保护,减少人为因素对象群的干扰;对于野象的栖息地西双版纳,当地应该科学的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野象生存环境。保护野象的生态意义,主要从生物链、生物多样性和人地关系的角度作答。如,从生物链的角度,野象食量大,进食的过程促进了植物的演替;同时,野象的粪便残渣在为昆虫提供食物,同时还能吸引食虫鸟类;鸟类吃虫子,带走粪便中的种子,使得粪便中的植物种子得以传播;另外,野象在密林中踏出的道路,也便于其他动物穿行,促进动物的扩散。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保护大象,保护的不仅是大象一个物种,还包括同一栖息环境动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
【点睛】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但由于我国湿地保护起步较晚,政策法律不完善,保护资金缺乏,加之人们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我国湿地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为5360.26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率为5.58%,和过去几年相比,湿地保护成果有所显现,但与历史湿地面积相比,湿地保护仍是一条很长的道路。
结合材料,试分析我国湿地被破坏的原因,并分析湿地被破坏的后果。
【答案】原因:缺少宣传教育,保护湿地意识薄弱;法律法规不完善。后果: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下降;削弱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地球之肾”的作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降低江河沿岸蓄洪防涝能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分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
【详解】由材料“但由于我国湿地保护起步较晚,人们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可知,湿地保护起步晚,缺少宣传教育,保护湿地意识薄弱;由材料“政策法律不完善”可知,法律法规不完善。是我国湿地被破坏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湿地具有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湿地地区空气湿度大,温差较小,湿地破坏后,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下降;湿地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可以降解污染,湿地破坏后,削弱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地球之肾”的作用下降;湿地中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湿地破坏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有涵养水源的能力,调节径流的能力,湿地破坏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低江河沿岸蓄洪防涝能力;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等。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