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青藏地区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B.拉萨大部分采用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其他能源非常缺乏
C.青藏高原农业特色是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下列各题。
3.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4.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5.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6.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8.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 D.合理用水
9.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数字地球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国生态退化问题区域性特点明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生态退化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退化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退化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退化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退化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11.对下列各地区生态退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下表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及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公园名称 位置
①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省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
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黑龙江省、吉林省交界老爷岭南部
③大熊猫国家公园 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秦岭片区
④武夷山国家公园 福建省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
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省中部
12.首批国家公园中( )A.①—湿地遍布,冻土发育 B.②—草原广袤物种丰富
C.③—地势平坦,起伏较小 D.④—全年高温,降水均匀
13.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
A.需加大兴建旅游设施 B.应将治理大气污染作为首要任务
C.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期间,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悉尼正值红叶观赏时期 D.日落之前象影朝向东北
15.关于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亚洲象北迁 B.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
C.西双版纳植被茂密食物充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栖息地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分布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从海滨到海拔1412米的主峰,孕育了3000多种植物和4700多种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东南亚、南美等地的热带雨林相当。雨林内古树参天,外观层次复杂,具有极高的水土保持功能。
(1)简析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尖峰岭热带雨林水土保持功能强大的原因。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熊猫在极盛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目前已退缩到三省四片区。
材料二秦岭片区自20世纪70年代有多家企业在区内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随着秦岭隧道通车,原南北向翻越秦岭的108国道停运。2004年起政府开展秦岭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并规划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材料三图一为大熊猫极盛期和现代分布范围图。图二为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聚集格局变化图。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我国大熊猫主要生存环境。
(2)分别简述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中、高密度聚集区分布变化特征。
(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扩大,试分析主要原因。
(4)目前,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试列举该工程建设为保护大熊猫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0年3月,西双版纳保护区的一个野象群开始北迁,此次北迁共持续一年零三个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此事件也成为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聚焦的热点之一。下图示意2020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群北迁路线图。
(1)说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森林凋落物对土壤的作用。
(2)推测2020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北迁的原因。
(3)请你为恢复和保护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提出合理的建议。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土地退化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
A.石漠化 B.草地退化
C.沙漠化 D.土地污染
(2)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b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
(3)土地退化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请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青藏地区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B.拉萨大部分采用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其他能源非常缺乏
C.青藏高原农业特色是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答案】1.C 2.A
【解析】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④长江、⑤黄河、③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选C。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A对。拉萨大部分采用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并非是其他资源缺乏,B错。青藏高原特色农业为河谷农业,C错。青藏高原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D错。故选A。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下列各题。
3.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4.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3.C 4.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学生要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3.图示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近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C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是该地的环境特征,不是加快的原因,A错。塔里木盆地人口少,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迅速发展,B错。该地区大量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破坏植被,D错。故选C。
4.荒漠化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多,所以要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减少人口压力,①对;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②对;严重荒漠化最为脆弱,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加以保护,③对;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紧张,不能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④错;水资源短缺,不能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⑤错。B正确。选择B。
【点睛】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土质疏松,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5.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6.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答案】5.B 6.D
【分析】考查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5.据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西北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该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N地位于东北地区,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沙化,故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沙化,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由上题可知,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沙化。M地生态环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是造成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N地矿产资源丰富,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不注意环境保护是造成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8.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 D.合理用水
9.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数字地球
【答案】7.B 8.D 9.A
【分析】7.甲地为宁夏平原,因贺兰山对风沙的阻挡、黄河水源滋润等,草原退化不是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A错误;宁夏平原降水少、夏半年蒸发强,地势平坦,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B正确。平原地形,径流流速较慢,水土流失不严重,排除C错误。当地大型湖泊较少,围湖造田现象不是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D错误,所以选B。
8.从上题判断可知,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D正确。合理放牧和禁止樵采是荒漠化的防治措施,AC错误,退耕还湿,是针对湿地减少采取的措施,B错误,所以选D。
9.荒漠化地区与非荒漠化地区因植被覆盖度不同,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不同,可以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监测,A正确;不需要进行分析,不需用GIS,B错误;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题不需要用到,C错误,数字地球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国生态退化问题区域性特点明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生态退化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退化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退化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退化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退化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11.对下列各地区生态退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10.D 11.B
【分析】10.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A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B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C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加速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D正确,故选D。
11.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放牧导致草原退化,A正确;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地萎缩,B错误;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C正确;南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D正确;依题意,故选B。
【点睛】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全国部分生态系统功能有所改善,但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强,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影响,加之人为开垦、超载过牧、破坏生态用地等影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下表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及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公园名称 位置
①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省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
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黑龙江省、吉林省交界老爷岭南部
③大熊猫国家公园 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秦岭片区
④武夷山国家公园 福建省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
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省中部
12.首批国家公园中( )A.①—湿地遍布,冻土发育 B.②—草原广袤物种丰富
C.③—地势平坦,起伏较小 D.④—全年高温,降水均匀
13.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
A.需加大兴建旅游设施 B.应将治理大气污染作为首要任务
C.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
【答案】12.A 13.D
【解析】12.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分析获取能力。三江源地区被称之为高原湿地,海拔高冻土广布,A正确;老爷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支脉,因此是林地广布,B错。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山区,因此地势不平坦,C错;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13.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D正确。因此不需要加大兴建旅游设施,A错;这些国家公园人口都较稀少,远离大气污染之地,也远离城市,B、C错。故选D。
【点睛】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它开放建设活动,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期间,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悉尼正值红叶观赏时期 D.日落之前象影朝向东北
15.关于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亚洲象北迁 B.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
C.西双版纳植被茂密食物充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栖息地
【答案】14.C 15.B
【分析】14.读图可知,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时间为2021年4月16日,在石屏县是2021年5月16日,因此在元江县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向轨道远日点(7月初)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A错误;我国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早,B错误;悉尼正值秋季,树叶转红,正值红叶观赏时期,C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故日落之前,太阳位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D错误。故选C。
15.由材料“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象群数量过多,出现食物短缺,B正确;之后又返回了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的离家出走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A错误;西双版纳植被茂密,但象群数量多,食物出现不足,象群离家出走了,C错误。大象栖息地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对大象栖息地影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保护区作用:1.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2.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3.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4.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5.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6.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分布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从海滨到海拔1412米的主峰,孕育了3000多种植物和4700多种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东南亚、南美等地的热带雨林相当。雨林内古树参天,外观层次复杂,具有极高的水土保持功能。
(1)简析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尖峰岭热带雨林水土保持功能强大的原因。
【答案】(1)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生境多样,垂直地带性明显。
(2)雨林层次复杂,林冠密度高,截留雨水多;植被覆盖率高.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强,涵养水源效果好;地下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植被类型多样,水土保持稳定。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植被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可知,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由材料“从海滨到海拔1412米的主峰”可知,生境多样,垂直地带性明显。因此物种极其丰富。
(2)根据材料“外观层次复杂”可知,雨林层次复杂,林冠密度高,截留雨水多,减少雨水直接对地表的冲刷;“雨林内古树参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减弱地表径流的流水侵蚀作用;地表水下渗作用强,也能减少地表径流量,涵养水源效果好,使地表径流的侵蚀能力减弱;地下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能力也会减弱;植被类型多样,水土保持稳定。
【点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熊猫在极盛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目前已退缩到三省四片区。
材料二秦岭片区自20世纪70年代有多家企业在区内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随着秦岭隧道通车,原南北向翻越秦岭的108国道停运。2004年起政府开展秦岭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并规划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材料三图一为大熊猫极盛期和现代分布范围图。图二为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聚集格局变化图。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我国大熊猫主要生存环境。
(2)分别简述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中、高密度聚集区分布变化特征。
(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扩大,试分析主要原因。
(4)目前,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试列举该工程建设为保护大熊猫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生存环境特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环境;以常绿阔叶林、竹林混杂的植被环境;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环境;受人类干扰较少,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
(2)种群高密度聚集区连片分布,面积变化小;种群中密度聚集区范围扩大,在保护区外有零星分布。
(3)停止采伐森林,植被得以恢复;108国道停运,秦岭隧道的修建,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对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建设。
(4)合理规划线路,尽量避开熊猫栖息地;经过熊猫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修建铁路时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恢复并及时修复施工中遭破坏的环境;加强生态保护管理。
【分析】本大题以大熊猫极盛期和现代分布范围图及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聚集格局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分布变化及原因、保护大熊猫的措施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三省四区: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这些区域以山地为主,人类活动少,生态保护较好,人类干扰较少,大熊猫生存环境较为安全;多数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环境以常绿阔叶林、竹林混杂为主,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适宜大熊猫的栖息。
(2)由图二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2年种群高密度聚集区面积变化较小,依然呈现集中连片分布趋势;种群中密度聚集区分布范围扩大,已经延伸至保护区外,但在保护区外只有零星分布。
(3)由材料二可知,“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植被得以恢复;“随着秦岭隧道通车,原南北向翻越秦岭的108国道停运”,隧道的修建,改变了交通运输线路对熊猫栖息环境的破坏,108国道的停运也减少了地面公路运输对熊猫生存的影响;2004年起政府加强了监测和保护,建设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扩大。
(4)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保护大熊猫,需要合理规划线路,尽量避开或少经过熊猫栖息地;必须经过熊猫栖息地时,需要架设高架桥,建设生态廊道,减少对栖息地的影响;修建铁路时尽量减少地表植被破坏,及时修复遭破坏的环境,减少对大熊猫原生栖息环境的影响;减少外来干扰,加强生态保护管理,建立生态保护区。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0年3月,西双版纳保护区的一个野象群开始北迁,此次北迁共持续一年零三个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此事件也成为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聚焦的热点之一。下图示意2020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群北迁路线图。
(1)说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森林凋落物对土壤的作用。
(2)推测2020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北迁的原因。
(3)请你为恢复和保护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覆盖地表,减少阳光直射,减少土壤温度日较差;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减轻降水对表土的侵蚀;凋落物分解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补充土壤肥力。
(2)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适宜野象生存的范围向北扩大;人类生产、生活大量占用野象栖息地;原始森林遭受破坏,野象食物短缺等。
(3)严格控制毁林种胶种茶规模,保护原始森林;采育结合,及时更新造林;增加生态保护补贴;加强保护天然林的宣传与监管等。
【分析】本题以西双版纳自然环境为背景,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可知,地表凋落物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首先凋落物覆盖地表,减少阳光直射,减少土壤温度日较差,调控土壤的温度条件;凋落物覆盖地表,可以让雨水渗入,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地表凋落物覆盖,能够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减少地表径流,减轻降水对表土的侵蚀;凋落物分解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补充土壤肥力。凋落物能有效改良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形成良好性状的土壤。
(2)根据材料“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可知,野象群的北迁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原因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热量带北移,适宜野象生存的范围向北扩大;人为原因是“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人类生产、生活大量占用野象栖息地,野象的原始生存空间被人类挤占;“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原始森林遭受破坏,野象食物短缺,野象被迫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3)根据材料“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西双版纳生态系统退化主要是人为原因,因此要恢复和保护西双版纳生态系统应严格控制毁林种胶种茶规模,保护原始森林;采育结合,及时更新造林;增加生态保护补贴,保障农民的生存,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在控制橡胶和茶树生产规模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对天然林的保护;同时政府加强保护天然林的宣传与监管等,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点睛】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土地退化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
A.石漠化 B.草地退化
C.沙漠化 D.土地污染
(2)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b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
(3)土地退化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请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答案】(1) B C
(2)地形:地处丘陵山地。气候:降水丰沛(夏季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3)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改善农田环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农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增施有机肥。
【分析】(1)
a区域位于内蒙古东部,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多从事畜牧业,由于过度放牧等造成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等土地退化。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地区,土地污染主要分布在工农业发达地区,由于人们往土壤中排放的污染物过多造成,故BC对,AD不对。
(2)b区域位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该地降水丰沛且集中在夏季,水土流失造成该地土壤侵蚀严重,加上该地人口稠密,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松动,加速土地退化。
(3)恢复土地生产力的措施要从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方面进行回答。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如改善农田环境,完善水利设施;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高科技水平,进行农业生产的套种、间作等;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等。
【点睛】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我国的土地退化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等造成的土地退化。我国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由于水力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的典型分布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