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碳排放与国际合作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碳排放与国际合作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23:36: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碳排放与国际合作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吉林·延边二中高一阶段练习)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
①开发清洁技术②缩小工业规模③参与植树造林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开发清洁技术可减少碳排放,①正确。缩小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②错误。植树造林可增强对碳的吸收,③正确。提高化石能源价格不能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④错误。故选B。
【点睛】可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购买碳配额等形式抵消碳排放,最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2·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日本、加拿大等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3.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资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答案】2.B 3.B
【分析】2.由材料信息可知,《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将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导致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B正确。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是臭氧空洞的存在,A错误。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有原因是酸雨的产生,C错误。高纬度地区由于全球变暖而气候变得温暖,D错误。故选B。
3.发达国家发展历史早,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全球污染的份额大,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A错误,B正确。防治技术,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都不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
(2022·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燃烧化石燃料②火山爆发③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④太阳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②造成臭氧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A 5.D
【解析】4.读图可知,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①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如果破坏植被,会减少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③正确;火山爆发会释放二氧化碳,但不是增加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太阳活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导致这些功能下降,从而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等问题,③④正确;砍伐森林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①错误;臭氧层空洞与氟氯烃等物质相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022·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英国计划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既定时间段实现温室气体人类排放与清除的平衡)。下表为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
类型 火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 核电 其他
煤炭 天然气 水能 太阳能 生物能 风能
比重/% 1.44 34.78 37.3 17.35 9.13
6.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发电方式是(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核能发电 D.潮汐能发电
7.为实现减排目标,英国最适合因地制宜加大利用( )
A.天然气 B.水能 C.太阳能 D.风能
【答案】6.A 7.D
【解析】6.英国的火力发电的占比在1/3以上,火力发电通过燃烧矿物燃料而发电,燃烧矿物燃料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因此英国火力发电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大;水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能发电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因此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7.天然气属于矿物能源,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大,为实现减排目标,不适宜加大利用天然气,排除A;英国的水能开发历史久,开发利用率已经很高,潜力不大,不是最适合加大利用的能源,排除B;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云雨相对较多,太阳能资源不太丰富,不是最适合加大利用的能源,排除C;英国临近大西洋,终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因此为实现减排目标,英国最适合因地制宜加大利用风能,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风能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的能量约5.3×1013千瓦时。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并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
(2022·河北邯郸·高二阶段练习)《巴黎协定》主要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拟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日本在协议上公开表示,到2030年减排26%。日本16%的碳排放量来自汽车的运输,从2021年开始,日本把由邮船向欧洲输出汽车的线路改为搭乘中欧班列运输到哈萨克斯坦,再转运至欧洲国家,这段距离约5000km。与海运相比,碳消耗大幅度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日本放弃通过邮轮运输汽车到欧洲是因选择海运( )
A.距离较远 B.运费较高 C.碳排放量高 D.速度较慢
9.日本选择中欧班列对该国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是( )
A.增加了国内碳排放治理资金 B.平衡了全球的碳排放量 C.降低了环保标准 D.转移了碳排放量
10.日本汽车经亚欧大陆桥向欧洲输送能够( )
A.提高运输水平 B.带动经济发展 C.节省运输成本 D.改善运输结构
【答案】8.C 9.D 10.B
【解析】8.由材料可知,日本运输汽车是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选择放弃海运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碳排放量,C正确;海运虽然距离较远,但运费较低,放弃海运不是因为海运距离较远,A错误;海运运费相对较低,B错误;速度慢不是放弃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9.日本选择中欧班列,碳排放主要在其他途经的国家,而在本国的碳排放量大幅减少,也就是转移了碳排放量,D正确;由于本国的碳排放减少,治理资金会减少,A错误;转移碳排放量不能平衡全球的碳排放量,B错误;环保标准一般不会降低,C错误;故选D。
10.运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实现,运输方式的变化体现不出运输水平的提高,A错误;对沿线地区的物流运输业、汽车服务等行业有带动作用,B正确;陆路运输成本高于海运,C错误;日本以海洋运输为主的国家,对国内交通运输结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系统失衡2、海平面上升3、极端天气频发4、威胁人类健康
(2021·黑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是一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若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则( )
A.甲是暖流,自北向南流 B.甲是寒流,自南向北流
C.乙是暖流,自北向南流 D.乙是寒流,自北向南流
12.若该图为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则该海域可能位于( )
A.横跨在赤道南北 B.北太平洋东岸 C.北美洲东海岸 D.澳大利亚西海岸
13.为使我国碳达峰时的峰值下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限制交通发展 D.缩减生产规模
【答案】11.D 12.B 13.B
【分析】11.若等温线弯曲由洋流引起,则等温线凸向与洋流流向一致,由此判断出甲自南向北流、乙自北向南流;图中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判断出图示区域在北半球,所以甲为暖流,乙为寒流。综上所述得出:甲为北半球暖流、自南向北流;乙为北半球寒流,由北向南流,D对,A、B、C错。
12.图中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判断出图示区域在北半球,A错、D错;若图中为大洋等温线,则甲为暖流、乙为寒流。如果该海域位于北太平洋东岸,则甲为阿拉斯加暖流、乙为加利福尼亚寒流,B对;如果该海域位于北美洲东海岸,则洋流分别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C错。
13.为了缓解老龄化,我国已经采取了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A错;加快新能源发展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B对;限制交通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错;缩减产业规模不利于就业及经济发展,D错。
【点睛】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
(2022·广东·清远市博爱学校高二阶段练习)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扩散问题 D.全球变暖问题
15.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不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答案】14.D 15.D
【分析】14.由所学知识可知,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是全球变暖的问题,D正确;酸雨、臭氧层、核扩散均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A、B、C错误。故选D。
15.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正确、C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排放二氧化碳,均会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B错误。故选D。
【点睛】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二、综合题
16.(2022·山西·太原五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因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而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下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据上左图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特点。
(2)读上右图,根据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变化的关联性,简述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及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臭氧含量降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幅最大。
(2)波动上升。措施: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两大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能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分析上左图臭氧总量分布线可知:随时间推移,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且随着纬度升高,臭氧总量下降幅度增大,高纬度比中纬度地区降幅更大。
(2)结合图例、读图可知,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即全球变暖。为减缓这种变化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等;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措施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造林等。
17.(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扎日南木错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错勤县境内,属藏北内陆湖区,流域内冰川广布。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开阔,西岸和北岸有河流汇入。下图示意2002年、2005年和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
材料二 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示意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降水量变化。
(1)说明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
(3)结合材料推测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湖泊水域面积呈整体增大趋势,湖泊西面和北面面积增大尤为突出。
(2)主导因素为气温。气温升高导致湖泊周围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融水汇入西面和北面的河流,最终汇入湖泊,导致湖泊水量增加,面积增加。
(3)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可能会先增加后减少。理由是扎日南木错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高山冰川融水。随着气温继续升高,冰川持续融化,汇入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持续增加。随后因冰川体积大量缩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加之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最终湖泊面积缩小。
【分析】本题以扎日南木错湖岸线变化及流域内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湖水补给、气候变化对湖泊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常年稳定湖水位与湖岸毗邻地带称为湖岸线。结合图例,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中湖岸线所包围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湖泊水域面积呈整体增大趋势。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定,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北侧和西侧湖岸线距离较远,说明湖泊西面和北面面积增大且最为明显。
(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读图可知,扎日南木错面积增大;湖泊面积应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结合该湖的地理位置可判断,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气温增加,融冰量增大,补给水源增多,湖泊面积增大,故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
(3)由前两小题可知,该湖的冰川融水为扎日南木错的主要补给水源。由材料二可知,当地气温呈增加的趋势。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汇入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持续增加,湖泊面积增大;但从长远来看,气温持续升高后,随着冰川体积大量消融,可供消融的冰川将不断减少,因此湖泊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湖泊面积应缩小。故最终湖泊面积缩小。
18.(2021·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约6000米,雪线以上昼夜盛行下山风,峰顶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全球变暖使珠穆朗玛峰气温也随之升高。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北坡部分海拔的积雪厚度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速度。
(1)分析珠穆朗玛峰雪线以上白天盛行下山风的原因。
(2)说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珠穆朗玛峰北坡6000米附近气温升高较快的原因。
(3)简述珠穆朗玛峰峰顶积雪厚度较小的理由。
【答案】(1)雪线以上冰川分布广;冰川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下山风。
(2)全球变暖使雪线海拔升高;6000米附近冰川消融,裸露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高速度较快。
(3)珠穆朗玛峰峰顶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峰顶坡度陡,积雪难以堆积。
【分析】本题以珠珠穆朗玛峰北坡的自然环境特点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由雪线关键词可以推断出雪线以上的下垫面是冰川,冰川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而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温度较低,冰川附近的空气遇冷收缩,密度变大,快速下沉便形成下山风。
(2)6000米附近的下垫面原本是冰川,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而现在在全球变暖情况下,雪线上移,6000米附近冰川消融,裸露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而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裸露地面吸热多,较之前增温快,释放的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和之前相比较要多,因此气温升高速度较快。
(3)珠穆朗玛峰峰顶积雪厚度小可从风力大小和坡度大小两方面分析。根据材料“雪线以上昼夜盛行下山风,峰顶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可知,珠穆朗玛峰峰顶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峰顶坡度陡,在重力作用下,积雪难以堆积。因此峰顶厚度较小。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碳排放与国际合作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吉林·延边二中高一阶段练习)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
①开发清洁技术②缩小工业规模③参与植树造林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22·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日本、加拿大等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3.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资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2022·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燃烧化石燃料②火山爆发③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④太阳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②造成臭氧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英国计划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既定时间段实现温室气体人类排放与清除的平衡)。下表为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
类型 火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 核电 其他
煤炭 天然气 水能 太阳能 生物能 风能
比重/% 1.44 34.78 37.3 17.35 9.13
6.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发电方式是(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核能发电 D.潮汐能发电
7.为实现减排目标,英国最适合因地制宜加大利用( )
A.天然气 B.水能 C.太阳能 D.风能
(2022·河北邯郸·高二阶段练习)《巴黎协定》主要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拟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日本在协议上公开表示,到2030年减排26%。日本16%的碳排放量来自汽车的运输,从2021年开始,日本把由邮船向欧洲输出汽车的线路改为搭乘中欧班列运输到哈萨克斯坦,再转运至欧洲国家,这段距离约5000km。与海运相比,碳消耗大幅度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日本放弃通过邮轮运输汽车到欧洲是因选择海运( )
A.距离较远 B.运费较高 C.碳排放量高 D.速度较慢
9.日本选择中欧班列对该国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是( )
A.增加了国内碳排放治理资金 B.平衡了全球的碳排放量 C.降低了环保标准 D.转移了碳排放量
10.日本汽车经亚欧大陆桥向欧洲输送能够( )
A.提高运输水平 B.带动经济发展 C.节省运输成本 D.改善运输结构
(2021·黑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是一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若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则( )
A.甲是暖流,自北向南流 B.甲是寒流,自南向北流
C.乙是暖流,自北向南流 D.乙是寒流,自北向南流
12.若该图为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则该海域可能位于( )
A.横跨在赤道南北 B.北太平洋东岸 C.北美洲东海岸 D.澳大利亚西海岸
13.为使我国碳达峰时的峰值下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限制交通发展 D.缩减生产规模
(2022·广东·清远市博爱学校高二阶段练习)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扩散问题 D.全球变暖问题
15.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不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二、综合题
16.(2022·山西·太原五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因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而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下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据上左图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特点。
(2)读上右图,根据二氧化碳和全球气温变化的关联性,简述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及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
17.(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扎日南木错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错勤县境内,属藏北内陆湖区,流域内冰川广布。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开阔,西岸和北岸有河流汇入。下图示意2002年、2005年和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
材料二 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示意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降水量变化。
(1)说明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
(3)结合材料推测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
18.(2021·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约6000米,雪线以上昼夜盛行下山风,峰顶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全球变暖使珠穆朗玛峰气温也随之升高。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北坡部分海拔的积雪厚度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速度。
(1)分析珠穆朗玛峰雪线以上白天盛行下山风的原因。
(2)说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珠穆朗玛峰北坡6000米附近气温升高较快的原因。
(3)简述珠穆朗玛峰峰顶积雪厚度较小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