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9 23:48: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江苏南通·高二阶段练习)读漫画“嫁祸于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描述的现象属于( )
A.固体废弃物回收 B.可持续发展 C.污染物跨境转移 D.垃圾按需分类
2.漫画中的行为( )
A.减轻了接受地的环境污染 B.增加了输出地的资源损耗
C.增大了输出地的舆论压力 D.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答案】1.C 2.D
【解析】1.漫画题目“嫁祸于人”是题眼,漫画中衣服上的“洋垃圾”三个字是关键,洋垃圾是外国的垃圾,转移到其它国家,说明漫画描述的是垃圾转移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低,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低,这种差价使一些垃圾商把大批有害的废弃物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正确。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在一个国家内,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不属于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也不属于垃圾分类。AD错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B错误。故选C。
2.漫画中的行为,加剧了接受地的环境污染,A错误;输出地是转移垃圾,不是资源输出,不会增加输出地的资源损耗,同时输出地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B错误,D正确;输出地将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弃物转移给其他国家,有利于自身环境的改善,因此减轻了输出地的舆论压力,但增大了输入地的舆论压力,C错误。故选D。
【点睛】“洋垃圾”主要包括电子废物、旧服装、废特种纸、废塑料、废金属等。针对这些“洋垃圾”我国自前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进行管理,也没有成熟的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使废物无害化,更进一步资源化。因此,这些垃圾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着严重的威胁。
(2022·湖南·测试·编辑教研五高二期末)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 D.减轻环境污染
4.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答案】3.A 4.D
【解析】3.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对;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就业机会不多,B错;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故选A。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而不是产品利用前、利用中、运输中的污染,D对,A、B、C错。故选D。
【点睛】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2022·北京昌平·高二期末)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坚决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入境的大量“洋垃圾”( )
A.占用大量耕地堆放,提高土地利用率 B.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
C.进行回收加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 D.进行高价销售,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
6.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有效措施( )
①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
④加强国际协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B 6.A
【解析】5.入境的大量“洋垃圾”占用大量耕地堆放,会降低土地利用率,A错误;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等,B正确;部分“洋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但与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无关,C错误;“洋垃圾”处理复杂,不能进行高价销售,也不能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D错误。故选B。
6.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①符合题意;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拒绝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②符合题意;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使得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的成本提高,有效限制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③符合题意;如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则会促进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不利于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垃圾危害:(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2)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4)侵占大量土地。(5)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
(2017·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绿色和平组织于2006年8月17日发表的报告显示,在美国被人废弃的电脑等电器,严重污染了中国和印度的环境。因为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毒素,被废置在了多个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
7.材料一说明美国违反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所有原则
8.材料二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②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A 8.D
【分析】本题以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由材料可知美国把污染转移到印度和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形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8.中国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了周边的韩国和日本,因此,这两个国家主动帮助中国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可知环境问题会影响到周边地区,可知①正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法体现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可知,②③错误;日本和韩国帮助中国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协作,可知④正确。
【点睛】第1题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有一个比较熟练的掌握。
(2022·河南郑州·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之后储水罐又发生多次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的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主要因为( )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10.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一做法引发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日本核废水大规模排入大海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
A.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增加
C.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D.污染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
【答案】9.B 10.D 11.D
【分析】9.若日本福岛核电站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不可能引发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不断升级,A错;核污水直接排海对于福岛核电企业而言,减少了储存和处理费用,降低成本,B对;海洋对核辐射水没有净化能力,只能随若洋流稀释,且会扩大污染范围,C错;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与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没有因果关系,D错。故选B。
10.由图可知,福岛县位于中纬度,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自西向东扩散至北美西海岸丁地 ,图中的甲乙丙三地受该洋流影响较小,A、 B、C错。故选D。
11.沿海地区的居民受核污水放射性污染,生活环境质量下降,A错;受核污水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会减少,B错;与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无关,C错;核污水入海之后,直接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D对。故选D。
【点睛】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利的方面是洋流可以使海洋污染迅速稀释和扩散, 从而加快海洋污染净化的速度, 弊的方面就是因为帮助海洋污染扩散, 从而导致别的海域也受到污染, 致使污染范围扩大。
(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阶段练习)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1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答案】12.A 13.A
【分析】12.几内亚比绍接受有毒物质转移伴随着经济赔偿,表面看似乎公平,其实这是发达国家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接受的霸王条款,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污染转移与资源短缺以及不合理利用、肆意排放等关系不大。故选A。
13.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与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以及发展的观念关系不大。故选A。
【点睛】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是持续性原则。另外,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人类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参与。
(2021·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很多环境问题已由局部地区向全球蔓延,进而成为影响全球性的环境安全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①酸雨 ②土壤盐碱化 ③臭氧层的破坏 ④噪声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可能造成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的人类活动有( )
①化学物质的使用 ②石油、煤炭的使用 ③臭氧层空洞 ④滥用资源 ⑤工业污染和有害物质转移 ⑥野生生物减少⑦人口剧增
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⑦
【答案】14.A 15.A
【解析】14.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土壤盐碳化和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特定区域。属于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①③,A正确。故选A项。
15.化学物质的使用,会蔓延是世界多地,造成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①正确;石油、煤炭的使用,会影响全球性大气环境质量,②正确;臭氧层空洞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不属于原因,③错误;滥用资源,会导致地球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④正确;工业污染和有害物质转移,会影响地球生态环境,⑤正确;野生生物减少,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不属于原因,⑥错误;人口剧增,会加剧地球资源的消耗及地球环境的破坏,⑦正确。A正确。故选A项。
【点睛】全球性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有淡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深州长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是一类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新型污染物,主要包括人类用药、兽药、化学消费品及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和惰性成分等。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在环境中存量有限,但半衰期长,具备潜在的、难以估量的威胁。
分析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污染的潜在隐患,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答案】潜在隐患:在环境中暴露,提升细菌耐药性,导致后期人类服用药物的药效下降;重金属元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品质;随河流扩散。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及水生生物生存,降低水产品质量;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防治建议:规定生产企业的回收义务和责任,完善回收机制;提高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理性消费,减少日常用药与个人护理品的消费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数量。
【分析】本题考查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污染的潜在隐患以及防治建议,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是一类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新型污染物,主要包括人类用药、兽药、化学消费品及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和惰性成分等”,添加剂和惰性成分易形成药物残留。在环境中暴露,能够提高细菌耐药性,导致后期人类服用药物的药效下降;“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在环境中存量有限,但半衰期长,具备潜在的、难以估量的威胁”。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河流中,威胁作物及水生生物,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品质;随河流扩散。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及水生生物生存,降低水产品质量;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治理措施一方而从企业的层面,加强对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实现无害处理。建议规定生产企业的回收义务和责任,完善回收机制,提高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提倡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减少日常用药与个人护理品的消费量,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数量。实现减量化。政府也要加强垃圾处理,对药物垃圾定点回收,集中处理。减轻药物污染 。
【点睛】
17.(2022·山西·芮城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2017年年底开始,我国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矾渣、未经分拣废纸和废纺织品等。下表为2017年和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固体废弃物出口量和进口量表(单位:百万美元)。
出口国家年份 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加拿大
2017年 672 489 258 164 113
2018年 423 245 178 78 87
进口国家年份 印度尼西亚 沙特阿拉伯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度 中国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1)指出与2017年相比,2018年亚洲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增速最快的国家,并说明亚洲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的原因。
(2)说明我国禁止进口部分固体废弃物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3)举例说明我国除控制固体废弃物的进口外,还可以采取的其他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答案】(1)沙特阿拉伯。工业发展对廉价原料的需求量大;环保执法不严;环境意识淡薄。
(2)促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形成;提高我国资源利用率;减少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利于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利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等。
(3)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垃圾分类回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分析】本题以固体废弃物进出口为背景,考查了垃圾进口的原因及禁止进口的途径及产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地理实践力。
(1)由表内容可知,2017年沙特阿拉伯固体废弃物进口量为0.1百万美元,2018年为25百万美元,增速最快。亚洲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发展、环保制度、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说明。具体为:由于亚洲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所以工业发展对廉价原料的需求量大;由于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所以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导致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
(2)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禁止进口部分固体废弃物,减少垃圾排放,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其次,国内处理垃圾的相关企业的原料来源减少,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次,固体废弃物进口减少,有利于国内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由所学知识可知,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从企业和公众两方面分析。对企业而言,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即使排放,也要做无害化处理,化害为利;对公众而言,要提倡绿色消费,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点睛】
18.(2022·湖北·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部长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2)说明治理莱茵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
【答案】(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河流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2)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增强协调处理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污染的治理措施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主要从流经国家数量、污染物排放量、河水自净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莱茵河流经了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涉及的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治理难度大;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工农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治理难度大;莱茵河下游为平原,水流平缓,河水自净能力差,治理难度大。
(2)治理措施主要从区域协调、控制污染源、加大治污投入、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治理应该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全流域协调,增强协调处理能力;全流域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质;统一协调,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保护水环境;多渠道宣传,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可以从荷兰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污水最终会经过荷兰入海,荷兰受污染威胁最大,治理河流最迫切,责任心最强。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江苏南通·高二阶段练习)读漫画“嫁祸于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描述的现象属于( )
A.固体废弃物回收 B.可持续发展 C.污染物跨境转移 D.垃圾按需分类
2.漫画中的行为( )
A.减轻了接受地的环境污染 B.增加了输出地的资源损耗
C.增大了输出地的舆论压力 D.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2022·湖南·测试·编辑教研五高二期末)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 D.减轻环境污染
4.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2022·北京昌平·高二期末)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坚决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入境的大量“洋垃圾”( )
A.占用大量耕地堆放,提高土地利用率 B.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
C.进行回收加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 D.进行高价销售,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
6.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有效措施( )
①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
④加强国际协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绿色和平组织于2006年8月17日发表的报告显示,在美国被人废弃的电脑等电器,严重污染了中国和印度的环境。因为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毒素,被废置在了多个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
7.材料一说明美国违反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所有原则
8.材料二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②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河南郑州·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之后储水罐又发生多次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的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主要因为( )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10.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一做法引发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日本核废水大规模排入大海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
A.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增加
C.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D.污染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
(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阶段练习)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1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2021·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很多环境问题已由局部地区向全球蔓延,进而成为影响全球性的环境安全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①酸雨 ②土壤盐碱化 ③臭氧层的破坏 ④噪声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可能造成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的人类活动有( )
①化学物质的使用 ②石油、煤炭的使用 ③臭氧层空洞 ④滥用资源 ⑤工业污染和有害物质转移 ⑥野生生物减少⑦人口剧增
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⑦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深州长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是一类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新型污染物,主要包括人类用药、兽药、化学消费品及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和惰性成分等。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在环境中存量有限,但半衰期长,具备潜在的、难以估量的威胁。
分析药物与个人护理品废弃物污染的潜在隐患,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17.(2022·山西·芮城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2017年年底开始,我国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矾渣、未经分拣废纸和废纺织品等。下表为2017年和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固体废弃物出口量和进口量表(单位:百万美元)。
出口国家年份 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加拿大
2017年 672 489 258 164 113
2018年 423 245 178 78 87
进口国家年份 印度尼西亚 沙特阿拉伯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度 中国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1)指出与2017年相比,2018年亚洲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增速最快的国家,并说明亚洲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的原因。
(2)说明我国禁止进口部分固体废弃物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3)举例说明我国除控制固体废弃物的进口外,还可以采取的其他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18.(2022·湖北·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部长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2)说明治理莱茵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