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0 00:04: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资源优势的矿产有13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67.85亿吨,煤层气保有资源储量1825.16亿立方米。近年来,山西省积极推动“煤一电一车”战略,在当地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西省在资源开发利用初期,适合发展( )
A.动力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市场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2.山西省积极推动“煤一电一车”战略的目的有( )
①消纳过剩煤炭②缓解交通拥堵③推动节能减排④增加发电产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山西省某城市在实施“煤一电一车”战略时,准备配备慢充充电桩。慢充充电桩宜布局在( )
A.中心商务区 B.地铁口附近 C.坑口电站区 D.居民生活区
【答案】1.A 2.C 3.D
【分析】1.山西省在资源开发利用初期,科技水平较低,宜利用其丰富的煤气资源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山西省积极推动“煤—电一车”战略,可以进一步消纳过剩煤炭、增加发电产能、推动节能减排。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③④对;电动汽车比燃油车优点主要是更加环保,对缓解交通拥堵没有任何作用,②错。故选C。
3.慢充充电桩充电时间较长,不适宜布局在车流量大的中心商务区、地铁口附近,A、B错;坑口电站所在地区一般位置较为偏远,人员较少,C错;居民生活区具有相对固定的车位,夜晚停车数量较大,且时间较长,故适宜布局慢充充电桩,D对。故选D。
【点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1)从国家能源战略上来讲:减少石油消耗,摆脱对石油的进口依赖。(2)从汽车技术角度上来讲:绕过传统车技术壁垒,寻求在新的技术领域弯道超车。(3)从环境保护上来讲:降低城市尾气排放,发电污染比较集中,相对容易管控和治理。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扩散问题 D.全球变暖问题
5.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不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答案】4.D 5.D
【分析】4.由所学知识可知,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是全球变暖的问题,D正确;酸雨、臭氧层、核扩散均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A、B、C错误。故选D。
5.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正确、C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排放二氧化碳,均会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B错误。故选D。
【点睛】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石油 B.粮食
C.危险性废物 D.飞机配件
7.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可能是( )
A.农业 B.化学工业
C.采掘工业 D.冶金工业
【答案】6.C 7.B
【分析】6.由图分析可知,此转移物的转出地是北美、西欧等发达地区,转入地则以亚洲、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为主。这是有些发达国家把垃圾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转移的大都是难以处理的或处理代价很大的危险性废物,C项正确。石油、粮食是紧缺物品,不会大量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A、B项错误。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飞机制造业少,不可能需要多个国家的飞机配件,D项错误。故选C。
7.该转移物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其会对本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些国家才会将其跨境转移,因此该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可能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学工业,B项正确。农业、采掘工业和冶金工业产生的污染物比化学工业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影响较轻,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发达国家处理垃圾的能力有限,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将垃圾送到发展中国家。他们还给这种行为定制了一套合理的市场逻辑:垃圾里面有很多可利用的材料,贫穷地区人力成本地,人们将这些分拣出来,换取工资养家糊口。我国也是按照这一套市场逻辑操作的,从1980年代开始,制造业快速发展,为了弥补原材料需求缺口,开始进口洋垃圾,可是这样持续了三十几年后,负面效应越来越严重。
(2022·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80%的鱼类死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②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关闭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沿河国家加强合作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③媒体指责渲染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C 9.B
【解析】8.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对从河流中取水进行自来水生产的城市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所以,河流污染会导致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停产关闭。河流流经多个国家对多个国家都造成了经济损失,极易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所以选择②④,C选项;流入河流的污染物会顺着河流往下游扩散,所以①是错误的,A、B选项错误。莱茵河下游主要流经德国,法国,与题干匈牙利、塞尔维亚不符,所以③是错误的,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C。
9.面对河流污染限制鱼类商品流通不能应对河流污染,A选项错误;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沿河国家加强合作,一旦发生污染泄露事故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传播的范围,强化污染,治理,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损失和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所以选择B选项;媒体指责渲染只能深化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关系,不能很好的进行污染治理,限制鱼类产品流通也不是根本措施,C、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B选项。
【点睛】国际性河流发生水污染事故,常见的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多个国家联合,相互帮助,尽快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损失。二是,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分歧,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机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国际性河流的环境保护机制。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以下措施属于人工修复的是( )
A.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B.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C.矿山生态修复 D.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
11.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实现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举措是( )
A.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 B.退耕还林
C.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 D.生态移民
【答案】10.C 11.A
【分析】10.人工修复指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主要有植树种草、矿山生态修复等,C项正确。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属于减少人为干扰,让其自然恢复,A、B、D项错误。故选C。
11.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既可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又利于生态恢复,实现了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A项正确。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等生态修复措施,使森林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大气质量等生态效益日益显著,但不能实现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共赢,不符合题意,B、C、D项错误。综上,A对,BCD不对。故选A。
【点睛】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继上海市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西安市在9月1日起也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还被纳入了法制框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B.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C.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 D.减少城市生活垃圾量
13.实现垃圾分类目的的最关键环节是( )
A.制定法律法规 B.垃圾资源化处理 C.加强宣传教育 D.推广分类运输
【答案】12.A 13.B
【分析】12.可回收物可以回收利用,厨余垃圾等可以堆肥,对垃圾的合理分类可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A项正确。垃圾分类对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有一定影响,但城市的文明程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的素质等),故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主要目的,B项错误。实施垃圾分类需要增加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会增加垃圾的处理成本,C项错误。垃圾分类并没有减少城市生活垃圾量,D项错误。故选A。
13.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因此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关键环节,B项正确。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分类运输均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有效保障,但不是实现垃圾分类目的的最关键环节,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022·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C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2010年GDP最低的是( )
A.广西 B.宁夏 C.内蒙古 D.安徽
15.下列因素中,对CO2排放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经济规模 B.能源结构 C.产业结构 D.科技水平
【答案】14.B 15.A
【解析】14.从题干可知,“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则CO2排放强度越大,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越大。从左图可以看出,宁夏CO2排放总量小,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宁夏CO2排放强度大,说明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大。则该省级行政区GDP最低,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受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主要影响能源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BCD不合题意。而经济规模主要影响CO2排放总量,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大,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CO2总量与gdp总量的比值得出CO2排放强度。经济规模对CO2强度的影响较小。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元氏县第四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下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名称。
(2)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合作的主要途径。
【答案】(1)A是臭氧层破坏;B是全球变暖;C是酸雨。
(2)必要性: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③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利益冲突。途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协商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
【分析】本大题以全球性环境问题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判断,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图中A主要由氟利昂引起,应该为臭氧层破坏;图中B是由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应该为全球变暖;图中C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故为酸雨。
(2)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且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解决;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冲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要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协商和签署行动协议。
17.(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扎日南木错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错勤县境内,属藏北内陆湖区,流域内冰川广布。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开阔,西岸和北岸有河流汇入。下图示意2002年、2005年和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
材料二 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示意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降水量变化。
(1)说明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
(3)结合材料推测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湖泊水域面积呈整体增大趋势,湖泊西面和北面面积增大尤为突出。
(2)主导因素为气温。气温升高导致湖泊周围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融水汇入西面和北面的河流,最终汇入湖泊,导致湖泊水量增加,面积增加。
(3)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可能会先增加后减少。理由是扎日南木错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高山冰川融水。随着气温继续升高,冰川持续融化,汇入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持续增加。随后因冰川体积大量缩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加之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最终湖泊面积缩小。
【分析】本题以扎日南木错湖岸线变化及流域内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湖水补给、气候变化对湖泊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常年稳定湖水位与湖岸毗邻地带称为湖岸线。结合图例,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中湖岸线所包围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湖泊水域面积呈整体增大趋势。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定,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北侧和西侧湖岸线距离较远,说明湖泊西面和北面面积增大且最为明显。
(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读图可知,扎日南木错面积增大;湖泊面积应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结合该湖的地理位置可判断,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气温增加,融冰量增大,补给水源增多,湖泊面积增大,故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
(3)由前两小题可知,该湖的冰川融水为扎日南木错的主要补给水源。由材料二可知,当地气温呈增加的趋势。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汇入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持续增加,湖泊面积增大;但从长远来看,气温持续升高后,随着冰川体积大量消融,可供消融的冰川将不断减少,因此湖泊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湖泊面积应缩小。故最终湖泊面积缩小。
18.(2022·山东·菏泽一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出口,既可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大量垃圾处理费用,又可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受此驱动,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固体废弃物出口渠道,把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下图示意2014~2020年我国进口“洋垃圾”数量及增长率变化情况。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洋垃圾”。
(1)概括图示年份我国“洋垃圾”进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原因。
(3)简述发展中国家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的措施。
【答案】(1)“洋垃圾”进口量大,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快。
(2)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府鼓励(补贴),提高处理技术(环保、循环再利用);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洋垃圾”进口数量即增长率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进口数量的变化特征、禁止进口“洋垃圾”的原因、防止污染物跨境转移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2014年至2017年我国进口“洋垃圾”的量很大,在4000万吨以上,但2016年后进口数量不断下降,整体上进口“洋垃圾”的量呈减少趋势;其中2017年至2018年间下降幅度最大,减少最快。
(2)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原因主要从洋垃圾的危害角度分析。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口洋垃圾会污染大气、水、土壤等,加剧我国环境污染;洋垃圾携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进口洋垃圾会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危害人体健康;对洋垃圾进行回收、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差,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产品安全隐患;同时该产品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
(3)为减少发达国家带来的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海关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政府以补贴等各种形式鼓励相关企业,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技术,降低污染性,或对污染物进行环保、循环再利用;加强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共同抵制跨境污染物的进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19.(2020·浙江绍兴·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原产北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4米,叶子长12~20厘米,秋季开出黄花,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种子能通过风等途径迅速扩散,还可以通过根繁殖。加拿大一枝黄花耐阴、耐旱、耐瘠薄,喜在盐碱度低、偏酸性的壤土和砂壤土中生长,会在土壤中排放大量毒素,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材料二:下图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景观图。
(1)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
(2)从生态环境角度,简述加拿大一枝黄花大量繁殖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3)普通民众若要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最佳的季节是____季,并阐述理由。
【答案】(1)传播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缺少天敌;缺乏有效的限制措施。
(2)破坏当地生态系统;根系释放毒素,破坏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生物多样性丧失。
(3)秋 正值花期,易识别;折断花枝可阻止其开花结果,减少种子的产生。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生物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广泛的成因和造成的不利影响。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种子能通过风等途径迅速扩散,还可以通过根繁殖,这说明其传播能力强,繁殖能力强。加拿大一枝黄花耐阴、耐旱、耐瘠薄,喜在盐碱度低、偏酸性的壤土和砂壤土中生长,会在土壤中排放大量毒素,这说明其适应能力强。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广泛分布,说明其缺少天敌,缺乏有效的限制措施。
(2)结合材料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大量繁殖,会严重挤占当地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根系释放毒素,破坏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丧失。
(3)结合材料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是秋季开出黄花,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种子能通过风等途径迅速扩散,此时普通民众可以很容易识别开花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此时折断花枝可以阻止其开花结果,减少种子大范围传播。
【点睛】外来物种由于其有广泛的适应性、极强的繁殖能力,缺乏天敌,不仅对“入侵领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甚至给人类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资源优势的矿产有13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67.85亿吨,煤层气保有资源储量1825.16亿立方米。近年来,山西省积极推动“煤一电一车”战略,在当地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西省在资源开发利用初期,适合发展( )
A.动力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市场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2.山西省积极推动“煤一电一车”战略的目的有( )
①消纳过剩煤炭②缓解交通拥堵③推动节能减排④增加发电产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山西省某城市在实施“煤一电一车”战略时,准备配备慢充充电桩。慢充充电桩宜布局在( )
A.中心商务区 B.地铁口附近 C.坑口电站区 D.居民生活区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扩散问题 D.全球变暖问题
5.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不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石油 B.粮食
C.危险性废物 D.飞机配件
7.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可能是( )
A.农业 B.化学工业
C.采掘工业 D.冶金工业
(2022·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80%的鱼类死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②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关闭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沿河国家加强合作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③媒体指责渲染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以下措施属于人工修复的是( )
A.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B.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C.矿山生态修复 D.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
11.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实现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举措是( )
A.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 B.退耕还林
C.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 D.生态移民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继上海市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西安市在9月1日起也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还被纳入了法制框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B.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C.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 D.减少城市生活垃圾量
13.实现垃圾分类目的的最关键环节是( )
A.制定法律法规 B.垃圾资源化处理 C.加强宣传教育 D.推广分类运输
(2022·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C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2010年GDP最低的是( )
A.广西 B.宁夏 C.内蒙古 D.安徽
15.下列因素中,对CO2排放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经济规模 B.能源结构 C.产业结构 D.科技水平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元氏县第四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下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名称。
(2)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合作的主要途径。
17.(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扎日南木错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错勤县境内,属藏北内陆湖区,流域内冰川广布。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开阔,西岸和北岸有河流汇入。下图示意2002年、2005年和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
材料二 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示意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降水量变化。
(1)说明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
(3)结合材料推测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
18.(2022·山东·菏泽一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出口,既可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大量垃圾处理费用,又可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受此驱动,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固体废弃物出口渠道,把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下图示意2014~2020年我国进口“洋垃圾”数量及增长率变化情况。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洋垃圾”。
(1)概括图示年份我国“洋垃圾”进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原因。
(3)简述发展中国家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的措施。
19.(2020·浙江绍兴·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原产北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4米,叶子长12~20厘米,秋季开出黄花,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种子能通过风等途径迅速扩散,还可以通过根繁殖。加拿大一枝黄花耐阴、耐旱、耐瘠薄,喜在盐碱度低、偏酸性的壤土和砂壤土中生长,会在土壤中排放大量毒素,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材料二:下图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景观图。
(1)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
(2)从生态环境角度,简述加拿大一枝黄花大量繁殖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3)普通民众若要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最佳的季节是____季,并阐述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