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减少碳排放,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下图为甲国2014年某月的一天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图(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未来该国将引进中国自动追光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可能是( )
A.美国 B.澳大利亚 C.日本 D.德国
2.若应用自动追光技术,该日光伏面板( )
A.日出时朝向东南 B.日落时朝向西北 C.正午时倾角最大 D.正午时朝向正北
【答案】1.D 2.B
【分析】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电力总需求量较高的时间应是该地的白天时间,电力净需求量低时,应是光伏发电量高时,而光伏发电量高时往往是一天中接近正午时刻,结合图中电力总需求量和电力净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知,光伏发电量最多的时刻大致位于格林尼治时间12时前后,而四国中与格林尼治时间最接近的是德国,其它三个国家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差较大,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图中电力总需求量与电力净需求量线差可知,两条线大致在4时和20时重合,可知该月昼大于夜,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若应用自动追光技术,该日光伏面板,日出时太阳方位是在东北,因此应朝向东北,A错误;日落时太阳方位是西北,因此日落时应朝向西北,B正确;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光伏面板倾角最小,C错误;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光伏面板应朝向正南。D错误。故选B。
【点睛】光伏发电的优缺点:优点:1、可再生无枯竭危险;2、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3、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4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5、能源质量高;6、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缺点:1、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2、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3、发电成本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
A.人口少 B.气温高 C.纬度低 D.海拔高
4.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
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5.青海省能源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不属于太阳能的是( )
A.黄河上游的水电 B.青海湖畔的风能
C.柴达木盆地的煤炭 D.青海省内广泛分布的地热能
【答案】3.D 4.C 5.D
【分析】3.由材料可知,当地为青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海地处中纬度,纬度较高,C错误;人口和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且青海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较低,AB错误。故选D。
4.羊群在光伏板间和板下活动,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AD错误;较高的杂草对光伏板有遮阴作用,故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错误、C正确。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因此AB从能源来源来看,属于太阳能。太阳辐射除了直接被吸收、转化成热能外,还可以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因此C也属于太阳能;地热能来源地球内部,不属于太阳能。综上所述,依据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 新疆、内蒙、东北)。②季节:夏季>冬季。③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7.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答案】6.A 7.A
【分析】6.几内亚比绍接受有毒物质转移伴随着经济赔偿,表面看似乎公平,其实这是发达国家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接受的霸王条款,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污染转移与资源短缺以及不合理利用、肆意排放等关系不大。故选A。
7.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与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以及发展的观念关系不大。故选A。
【点睛】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是持续性原则。另外,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人类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参与。
(2021·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阶段练习)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总产值
甲林区 1598.57 93.81
乙林区 1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26.90
丁林区 2163.77 89.42
8.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A.甲林区 B.乙林区
C.丙林区 D.丁林区
9.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答案】8.B 9.D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区,但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生物量较小,森林固碳价值较西南林区低;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的农耕区,森林面积小,森林固碳价值最低,但经济发达,林业总产值较高;西南林区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生物量丰富,森林固碳价值最高,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林业总产值较低;我国南方林区主要为次生林(人工林),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纬度低,海拔低,树木生长速度快,交通运输条件好,林业产值最高。故表中甲地为东北林区,乙地为我国南方林区,丙地为北方(华北)林区,丁地为西南林区。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地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华北为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农田面积大。更换绿化树种主要针对城市而言,故A选项错误;采林育林结合及禁止采伐森林主要是针对森林而言的,故B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地区风沙严重,因此,应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故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的三大林区分别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以及南方林区。东北林区是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一般称为东北林区,接近寒带,所以耐寒的针叶树种相对最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面积落叶松林地区。西南林区是我国的第二大天然林区, 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其中的福建省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
(2022·河北·曹妃甸一中高二阶段练习)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下图为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 )
A.古冰川地貌 B.珍稀濒危动物 C.丰富的旅游资源 D.野生动植物资源
11.与世界同纬度相比,该自然保护区有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②太阳辐射③洋流性质④相对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0.D 11.B
【解析】10.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有两层含义,既要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又要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结合答案,D正确。由材料信息“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可知,该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所以不能保护古冰川地貌,A错误。由“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可知,该自然保护区中未涉及保护珍稀濒危动物,B错误。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通过保护环境来发展生态旅游业,所以保护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
11.结合材料信息,该自然保护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水热资源较丰富且变化多样;由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带谱分布图可知,该山相对高度较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水热条件变化大,山上各地气候具有多样性,加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从而形成同纬度较复杂的生态系统,故与大气环流和相对高度密切相关,①④正确,B正确。世界同纬度的各地,太阳辐射相差不大,②错误,AC错误。洋流性质只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对该山体影响较小,③错误,D错误。故选B。
【点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2022·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8月以来,全国许多省区陆续出台限电、有序用电政策。个别省区工业用电实行停六开一,要求制造业产能下降2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2.本次限电政策实施的背景最可能是( )
A.实现减排目标 B.煤炭价格下跌 C.风电供应不足 D.消费市场饱和
13.制造业减轻限电影响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劳动力供应 B.研究节能新技术 C.制造业全部转型 D.增加能源供应
【答案】12.A 13.B
【解析】1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拉闸限电可减少电力资源的消耗,进而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A选项正确。煤炭价格下跌,降低了我国发电的成本,会促使电力部门有更多资源发电,不会导致电力资源紧缺的现象, B选项错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风电所占比例较少,本次拉闸限电受风力影响较小,排除C选项。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地停产的工厂较多,世界市场相对广阔,不存在市场饱和的局面,D选项错误。故选A。
13.碳排放主要是对资源消耗过程中所造成的,与劳动力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工厂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资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B选项正确。制造业全部转型中的“全部”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增加能源供应,并不能降低制造业所产生的碳排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碳排放量, 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2009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2020年煤炭占全国能源消费56.8%,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80%。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占比超过一半,富煤贫油少气,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远超其他国家,煤炭的消费主力在电热行业,而煤炭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油气能源,导致碳排放强度高。随着能源技术进步和政策引导影响,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结构持续优化,碳排放渐入平台期。
(2019·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读图回答7-8小题。
14.图示信息表明( )
A.草地植被指数越大,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D.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15.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 )
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C.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 D.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
【答案】14.C 15.B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草地植被指数与载畜量的关系,通过菜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关系示意图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出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牧场载畜量的相关关系,找出该地草地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4.饲养羊只数量越多,草地植被指数越低,A选项因果倒置,C正确;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小,B错误;草地植被指数高,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C。
15.由图中数据可知,随着饲养羊只数量减少,草地植被有所恢复,故应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B正确。A、C选项不利于牧区的经济发展,游牧业属于传统农业并不先进,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等成为“热词”,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4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选择是确保碳排放多少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碳市场平稳顺利运行的前提。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主要分布在发电、铁、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8个行业,其中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下图示意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
(1)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阐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机制。
(2)说明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推测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
【答案】(1)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2)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通过出售配额,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提高节能意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获得更高配额。
(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矿物能源消耗量大,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碳排放数据完整,便于计算统计;发电行业产品单一,配额分配简便易行等。
【分析】本题以“碳交易”和“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为材料,涉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碳交易”的理解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识图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弱,但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增强,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增强,则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增多,地面损失能量减少,保温作用强,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因此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应从争取更大的市场配额和出售碳排放权两个方面考虑。争取更大的市场配额,主要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出售碳排放权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等角度分析,措施有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通过减少碳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出售,提高企业效益。
(3)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企业应是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较大或是实排大大低于配额的企业。发电行业应属于前者: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所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既然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所以首先纳入,可以同时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因为要交易,首先要有准确的数据。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第三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部长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2)说明治理莱茵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
【答案】(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河流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2)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增强协调处理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污染的治理措施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主要从流经国家数量、污染物排放量、河水自净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莱茵河流经了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涉及的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治理难度大;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工农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治理难度大;莱茵河下游为平原,水流平缓,河水自净能力差,治理难度大。
(2)治理措施主要从区域协调、控制污染源、加大治污投入、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治理应该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全流域协调,增强协调处理能力;全流域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质;统一协调,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保护水环境;多渠道宣传,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可以从荷兰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污水最终会经过荷兰入海,荷兰受污染威胁最大,治理河流最迫切,责任心最强。
【点睛】
18.(2021·山东·高密三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毛乌素沙地80%得到治理,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基本实现了“毛乌素沙地”到“毛乌素森林”的转变。下图(左)为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一早三改”方式是指引进早熟作物品种,从传统的秋季耕地松土,春季播种压实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改早播为晚播,改稀植为密植。甲地区因地制宜,采用“一早三改”方式之后,土壤侵蚀明显减轻。
材料三: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成片的坑群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下图(右)是鱼鳞坑景观图。
(1)说明甲乙两处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有何不同?
(2)分析毛乌素沙地的治理和转变相对较容易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二,说明“一早三改”方式的主要作用。
【答案】(1)甲处降水较多,主要是流水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乙处气候干旱,主要是风力侵蚀为主(土地荒漠化)。
(2)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多,植被易成活;附近河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引水灌溉方便。
(3)当地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多大风。改早播为晚播、早熟品种,有效避开耕作期大风带来的不利影响;秋耕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利于防止冬春因土地翻耕后风力较大导致侵蚀加剧;改稀植为密植,作物保持水土、削减风力的效果更好,有利于保水保肥。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农业发展措施为材料,涉及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甲处位于黄土高原,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多,主要是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为主;乙处位于内蒙古高原,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主要是风力侵蚀为主,主要土地退化形式是土地荒漠化。
(2)毛乌素沙漠位于400mm等降水量线上,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多,植被在自然降水条件下易成活;附近河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引水灌溉方便,生态用水充足,荒漠化治理容易取得成果。
(3)从当地自然条件考虑,当地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多大风,容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热量不足,改早播为晚播、早熟品种,有效避开耕作期大风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收获减少寒潮等灾害造成的损失;秋耕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减少土地翻动,利于防止冬春因土地翻耕后风力较大导致侵蚀加剧,减少土地退化;改稀植为密植,增加单位面积植物数量,作物保持水土、削减风力的效果更好,土壤不易受风力侵蚀,有利于保水保肥。
19.(2021·贵州贵阳·高三阶段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传统村落培育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推动贵州由传统村落大省向强省跨越。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堂安寨,是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坐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梯田层叠,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鼓楼、戏台、吊脚楼、石板路、古瓢井以及侗族服饰等保持着原始的风味,成为“浓缩的侗乡”,被称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诸如堂安寨,贵州省传统村落众多,目前部分村落存在明显的环境问题,亟待合理解决助推乡村振兴。下图为堂安寨景观图。
指出传统村落存在的环境问题,且就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答案】环境问题: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植被条件;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破坏水生态环境;生活垃圾任意投倒,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可行措施:立法限期整改或治理,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的住宅;编制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指引图册;鼓励使用当地木材、石材、夯土等原生乡土材料,通过微改造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民居,严禁大拆大建、乱搭乱建;健全传统村落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使生活垃圾实现应收尽收等。
【分析】本题考查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传统村落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生态破坏和农业面源污染和村民生活污染所致的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比如擅自在自家耕地上建房,非法占用耕地资源;建设时不经批准乱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植被条件,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资源减少等;村民环境意识差,加上传统民居排水设施差,产生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脏水横流;农业生产活动缺乏技术指引,为提高产量,防治病虫和除草过程等,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化肥农药随雨水流动或渗入地下,污染水资源,破坏水生态环境;生活垃圾任意投倒,家禽家畜的饲养,牲畜粪便满地,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造成气味污染等。严重影响了村落的环境卫生。可行措施是政府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推出新农村的建设。首先通过立法限期整改或治理,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的住宅,保护农村的土地资源;编制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指引图册,加大对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名录,做到修旧如旧,传形传神,加强对古路、古桥、古涵、古井、古塘、古树、古藤等历史环境要素的有效保护,防止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让乡村与城镇、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筑上体现当地民族建筑风格,秉承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鼓励使用当地木材、石材、夯土等原生乡土材料,通过微改造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民居,严禁大拆大建、乱搭乱建;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健全传统村落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使生活垃圾实现应收尽收。坚持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等。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减少碳排放,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下图为甲国2014年某月的一天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图(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未来该国将引进中国自动追光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可能是( )
A.美国 B.澳大利亚 C.日本 D.德国
2.若应用自动追光技术,该日光伏面板( )
A.日出时朝向东南 B.日落时朝向西北 C.正午时倾角最大 D.正午时朝向正北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
A.人口少 B.气温高 C.纬度低 D.海拔高
4.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
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5.青海省能源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不属于太阳能的是( )
A.黄河上游的水电 B.青海湖畔的风能
C.柴达木盆地的煤炭 D.青海省内广泛分布的地热能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7.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2021·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阶段练习)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总产值
甲林区 1598.57 93.81
乙林区 1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26.90
丁林区 2163.77 89.42
8.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A.甲林区 B.乙林区
C.丙林区 D.丁林区
9.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2022·河北·曹妃甸一中高二阶段练习)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下图为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 )
A.古冰川地貌 B.珍稀濒危动物 C.丰富的旅游资源 D.野生动植物资源
11.与世界同纬度相比,该自然保护区有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②太阳辐射③洋流性质④相对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8月以来,全国许多省区陆续出台限电、有序用电政策。个别省区工业用电实行停六开一,要求制造业产能下降2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2.本次限电政策实施的背景最可能是( )
A.实现减排目标 B.煤炭价格下跌 C.风电供应不足 D.消费市场饱和
13.制造业减轻限电影响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劳动力供应 B.研究节能新技术 C.制造业全部转型 D.增加能源供应
(2019·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读图回答7-8小题。
14.图示信息表明( )
A.草地植被指数越大,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D.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15.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 )
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C.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 D.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等成为“热词”,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4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选择是确保碳排放多少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碳市场平稳顺利运行的前提。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主要分布在发电、铁、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8个行业,其中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下图示意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
(1)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阐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机制。
(2)说明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推测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部长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2)说明治理莱茵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
18.(2021·山东·高密三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毛乌素沙地80%得到治理,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基本实现了“毛乌素沙地”到“毛乌素森林”的转变。下图(左)为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一早三改”方式是指引进早熟作物品种,从传统的秋季耕地松土,春季播种压实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改早播为晚播,改稀植为密植。甲地区因地制宜,采用“一早三改”方式之后,土壤侵蚀明显减轻。
材料三: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成片的坑群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下图(右)是鱼鳞坑景观图。
(1)说明甲乙两处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有何不同?
(2)分析毛乌素沙地的治理和转变相对较容易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二,说明“一早三改”方式的主要作用。
19.(2021·贵州贵阳·高三阶段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传统村落培育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推动贵州由传统村落大省向强省跨越。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堂安寨,是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坐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梯田层叠,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鼓楼、戏台、吊脚楼、石板路、古瓢井以及侗族服饰等保持着原始的风味,成为“浓缩的侗乡”,被称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诸如堂安寨,贵州省传统村落众多,目前部分村落存在明显的环境问题,亟待合理解决助推乡村振兴。下图为堂安寨景观图。
指出传统村落存在的环境问题,且就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