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区域协调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区域协调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0 00:06: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区域协调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当下,华为公司已成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代表,截止2019年,在海外共建立了16个研究中心。下表为华为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情况。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部件 供应商 部件 供应商
操作系统 安卓(美国) 屏幕 三星(韩国)
CPU 海思(中国) 摄像头 索尼(日本)
存储 三星(韩国) 滤镜调色 徕卡(德国)
1.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A.实现双赢,促进企业共同发展 B.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市场
C.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 D.发挥区域优势,提高产品性能
2.华为公司在欧洲建立多个海外研发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B.提高产品质量 C.充分利用当地零部件 D.降低生产成本
3.近年来,华为开始撤出在美国工厂,华为公司把部分工厂选择在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 B.美国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
C.与本土电子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市场需求大 D.美国政策的支持
【答案】1.D 2.B 3.C
【解析】1.由材料可知,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为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国际市场,所以其目的不是实现共赢、加强国际合作,故D正确AB错误;交通便利是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的条件,不是其目的,故C错误。故答案选D。
2.欧洲科技发达,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有利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故B正确;市场需求不是研发中心建在欧洲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不是单一来自于欧洲,故C错误;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故D错误。故答案选B。
3.美国虽然相对中国来说是地广人稀,但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其土地成本高,A错误;华为公司5G技术世界领先,技术先进,工厂选择在美国不是看重美国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B错误;中国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等比美国低,华为公司电子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美国市场需求大,因此工厂选择在美国,C正确;早期有美国政策的支持,但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较大的利润,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2022·广东·高三阶段练习)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来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在清洁剂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由油脂制成的肥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油脂短缺,1917年德国科学家制作出来第一杯合成清洁剂,1929年生产技术传入英国、瑞典等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瑞典关停清洁剂生产企业,并将工厂转移到日本、中国等亚洲临海国家。下图示意世界清洁剂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英国和瑞典成为德国清洁剂技术首先传入国的优势条件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充足的生产原料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5.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 )
A.获得原料供给 B.降低运输成本
C.加强技术合作 D.减轻环保压力
【答案】4.A 5.D
【解析】4.英国和瑞典都位于德国北部,距离较近,海运成本较低,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德国清洁剂产品首先传入到英国和瑞典的优势条件,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和瑞典具有充足的生产原料,B错误;英国和瑞典与德国同属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且劳动力成本都比较高,因此CD错误。本题应选A。
5.根据材料可知,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于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本国的环保压力,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D正确;清洁剂是一种化工产品,其原料大多是化学品,而瑞典相比亚洲国家,其化学工业更为发达,故转移到亚洲国家不是为了获取原料,A错误;材料未体现瑞典将清洁剂销售至亚洲国家,应是在亚洲国家生产后运回本国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B错误;瑞典已经生产清洁剂多年,技术水平先进,无需与亚洲国家进行技术合作,C错误。本题应选D。
【点睛】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影响因素主要如下: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土地租金;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基于( )
A.区域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B.沿线地区油气资源开发
C.降低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 D.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
7.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最主要困难是( )
A.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越河流数量多
C.生态环境脆弱,环保投入大 D.沿线人口与建筑物稠密,拆迁费用高
8.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天然气管道的历史。中缅天然气管道贯通对滇、黔桂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能源资源的开发 B.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C.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 D.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答案】6.D 7.B 8.D
【解析】6.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促进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该工程绕过了马六甲海峡,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所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D正确。A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加大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C错。故选D。
7.中缅油气管道沿线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管道穿越了多条河流,山地隧道与穿江工程是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最大的难点,B正确。冬季降水少,A错。区域气候湿热,水热充足,生态环境并不脆弱,C错。沿线人口与建筑物相对稀疏,拆迁费用较低,D错。故选B。
8.贯通中缅天然气管道有利于改善滇、黔、桂地区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减轻大气污染,D正确。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使得滇、黔桂地区能源结构多元化,滇、黔桂地区煤炭等能源开发减缓,A错。对滇、黔桂地区旅游业、地震等影响不大,BC错。故选D。
【点睛】对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其分析思路一般是:调配的原因和背景(一般是该资源分布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均)、调配线路的选择以及线路建设面临的困难(要抓住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调配后对该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一般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9.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开发火电 B.调整产业结构 C.退耕还林 D.水资源综合开发
10.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中,土地利用是其中重要方面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土地规划中,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
B.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棉花种植
C.在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D.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
【答案】9.D 10.C
【解析】9.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实现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D正确。开发火电、调整产业结构与退耕还林均不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ABC错误。故选D。
10.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中,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A错误。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B错误。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会加剧水土流失,对生态造成破坏,D错误。在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故选C。
【点睛】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工程由美国联邦政府主管、综合利用田纳西河流域河水和其他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项综合开发工程。
(2022·江苏·常州市平陵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如下图所示),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
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
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
12.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出现明显增加
B.调水调水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
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而形成新的耕地
【答案】11.B 12.A
【解析】11.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故选B。
12.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但鱼群也会出现从黄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的规避行为,使得相对清澈的支流鱼类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增加。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河道的生态功能出现退化;由于泄洪水流对河床强烈冲刷,下游河道普遍下切、缩窄,导致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和沿岸低洼区耕地淹没,湿地的生态功能普遍降低甚至丧失。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通过调水调沙,将库区淤沙和河床淤沙冲入下游,输送入海,既保证了堤防不决口、洪水不泛滥,又减少了主槽河床的淤积,减轻了数百年来“悬河”的逼人态势。
(2022·广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期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在境外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我国某玻璃纤维企业在此投资建厂,产品销往中东、欧美等地。下图示意该经贸合作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企业在经贸合作区投资设厂,主要是因为该园区( )
A.政策优惠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素质高 D.科技水平高
14.该企业产品出口至欧洲西部的最短水路需经过( )
A.苏伊士运河 B.曼德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马六甲海峡
15.园区企业数量增多将促进当地( )
A.加快产业转移 B.增多就业机会 C.降低用工成本 D.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13.A 14.A 15.B
【解析】13.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在境外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我国为了吸引国内的企业落户该合作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我国的企业在经贸合作区投资设厂,A正确;市场广阔主要由产品的市场需求决定,而不是位置决定,B错误;埃及的劳动力素质低于我国,C错误;埃及科技落后于我国,D错误,故选A。
14.由图可知,该合作区靠近苏伊士运河,其产品出口到欧洲西部的最短航线为: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A正确。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出海的门户,C错误;红海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马六甲海峡是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最近航线的必经之地,而欧洲西部位于大西洋沿岸,BD错误。故选A。
15.园区的企业增多,将会增加就业岗位,B正确;当地是接收产业转入,而不是转出,A错误;用工成本不会降低,可能会升高,C错误;可能会使空气质量变差,D错误,故选B。
【点睛】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于埃及苏伊士省苏赫奈泉港,距离首都开罗120多公里,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始建于2008年,由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合作区利用苏伊士运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处三洲交界的地理优势,已成为中埃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项目。
二、综合题
16.(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也日益明显。珠三角对周边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珠三角也在谋求自身产业升级转型。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在2001—2017年间,广东省经历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受产业转移的影响,工业碳排放在各市之间发生转移。
材料二:深汕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西部。2022年初深圳某新能源企业追加投资200亿元用于建设深汕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新能源整车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深汕合作区以提供广阔的产业空间为优势,吸引深圳优质制造业到深汕合作区投资发展。深汕合作区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步伐:深汕高铁站场规模雏形初显,小漠国际物流港开港运营。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聚集深汕,大力推进深汕智造城建设,加快实现与特区一体化、进而辐射带动粤东地区的协调发展。
(1)珠三角地区向周边转出了很多产业,推测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入地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在大都市辐射功能理论下,深汕合作区给其它承接地的启示。
【答案】(1)有利影响: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等;不利影响:环境污染,碳排;放增加,占用耕地,造成资源短缺等。
(2)明确工业区主导产业,确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相关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积极融入一体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主动承接资金和技术辐射等。
【分析】本题以粤东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为材料,涉及产业转移类型、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可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利于当地基础设施完善,增加财政税收等。产业转入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环境、土地角度考虑,大量产业转入,会带来环境污染,增加碳排放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大量产业转入修建厂房,建设道路、仓库,会占用大量耕地,易造成当地土地资源短缺等。
(2)从材料可知,深汕合作区建设新能源整车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该地明确发展方向,故可确定工业区主导产业,立足发展方向,承接产业转移;深汕合作区以提供广阔的产业空间为优势,吸引深圳优质制造业到深汕合作区投资发展,故可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相关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立足本地优势,推动产业升级;从深汕合作区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步伐的措施中可以看到,该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融入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智造城建设,该地应主动承接资金和技术辐射,促进产业深度发展。
17.(2022·湖北·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莱索托是被南非环抱的一个小国,75%的国土是山地,年降水量700-1000m,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地方人迹罕至,缺乏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南非约有5602万人口,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64mm,水资源极为短缺。豪登省是南非面积最小但人口最稠密的省,是南非的经济中心,水资源需求量很大,首府是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由莱索托和南非共同兴建的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将从奥兰治河上游引水到瓦尔河,以满足豪登省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同时使莱索托实现电力自给。工程于1990年开工,计划分期兴建6座大坝、2座水电站、200千米的大型穿山隧道,到2020年全部工程建成时,莱索托将每年从南非获得约三千万美元的售水收入。
(1)简析该调水工程得以建设的地理背景。
(2)推测该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
【答案】(1)莱索托境内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但国内水资源需求较少,有富余水资源;莱索托缺乏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豪登省人口集中、城市众多,生活需水量大;豪登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严重缺乏,制约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
(2)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沿线地区人迹罕至,本地劳动力短缺;沿线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工程机械、人员、物资等的运输。
【分析】本大题以“莱索托调水工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调水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困难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区域综合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本题从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由材料“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可知,莱索托境内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但国内水资源需求较少,有富余水资源,且缺乏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结合“南非水资源极其短缺,豪登省是南非面积最小,但人口最稠密的省是南非的经济中心,水资源需求量很大”,以及图中约翰内斯堡矿产资源丰富可知豪登省水资源短缺,但是生活和工业需水量大,水资源的却严重缺乏,成为制约豪登省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地理背景下,调水工程得以建设。
(2)本题考察影响大型工程建设的条件,应从自然和社会两大方面分析,具体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调水沿线位于河流上游,海拔高,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结合材料可知莱索托人口稀少,工程位于河流上游可推之沿线人迹罕至,本地劳动力短缺。工程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复杂,沿线交通不便,不利于工程机械人员物资的运输。
18.(2022·辽宁·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河上游多山区,中游较平坦,下游入海通道较多,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的第一条大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以淮河河道作为出海口),导致淮河下游洪水排泄不畅。近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打通淮河流域洪水排泄入海通道,大幅提升洪泽湖防洪滞洪标准,减少淮河沿岸滞洪区使用。下图示意淮河入海水道及苏北、苏中地区海岸线的变迁。
(1)分析历史上6~9月淮河下游洪涝多发的原因。
(2)简述黄河多次夺淮对淮河下游地貌的影响。
(3)说明淮河入海通道修建的有利影响。
【答案】(1)受台风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6~9月常出现台风暴雨;6月~7月初,长江中下游(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降水多;上游河流源短流急,来水快;下游地势较平坦,排水较慢。
(2)淮河干流泥沙淤积,河水变浅;苏北、苏中海岸线向东扩展,陆地面积增加;泥沙阻塞入海通道,洪泽湖形成。
(3)排水顺畅,减少洪涝灾害;减少滞洪区启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减少河道淤塞,为通航创造条件。
【分析】本大题以淮河上游为材料,涉及洪涝灾害成因,河流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淮河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6月~7月初,长江中下游(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降水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台风降水量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6~9月常出现台风暴雨;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上游河流源短流急,来水快;下游地势较平坦,排水较慢,不易泄洪。
(2)黄河含沙量大,淮河下游地形平坦,淮河干流泥沙淤积,河水变浅;入海泥沙增多,苏北、苏中海岸线向东扩展,陆地面积增加;黄河夺淮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冲入淮河下游,导致泥沙阻塞入海通道,从而形成洪泽湖。
(3)新的排水通道,排水顺畅,能减少洪涝灾害;排水便利,洪涝灾害减少,可减少滞洪区启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入海通道,泥沙入海,可减少河道淤塞,改善航运。
19.(2022·全国·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国光伏、煤化工、风电、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通过政策、道路、贸易等互通实现共赢发展的国际合作方式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识。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能过剩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
(1)分析国际合作给中亚地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2)结合材料分析国际合作对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从能源和资源安全的角度,分析国际合作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答案】(1)通过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中亚地区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商业、旅游业等多方面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通过国际合作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有利于产能过剩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3)我国油气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合作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拓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在资源方面的合作渠道。
【分析】本题以国际合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哈两国的地理特征。主要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述能力。根据图文资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国际合作不仅可以扩大中亚地区国家的发展空间,为其解决系列发展问题,还可以加强其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商业、旅游业等多方面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交流。
(2)国际合作可以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新的消费市场,同时,有利于我国将产业过剩的产业向外转移,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国能源等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国际合作可以拓展我国资源进口渠道,利于资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在资源方面的合作未广泛有效展开,国际合作将有利于拓宽合作渠道。
【点睛】
20.(2021·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是我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国,其最大城市科伦坡扼守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处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2013年8月5日,由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启用。2019年1月,由斯里兰卡与我国企业联合投资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完成,形成陆域面积269公顷,这些土地全部是吹沙填海(吹沙填海是用沙袋将一定面积的海域圈起来,然后用泵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沙被留在圈内,渐渐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形成的。之后,斯里兰卡政府继续完善电力、通信、安防等配套基础设施,将港口城打造成为“国际商业中心”,以提升经商便利度,吸引国际知名的银行、跨国公司等入驻。斯里兰卡在首都附近建立了经济特区,并对我国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1)简述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优势条件。
(2)分析科伦坡港口吹沙填海造陆的原因。
(3)指出我国企业在建设科伦坡港口城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答案】(1)原因:①位于印度洋重要航线上,海运发达。②拥有机场、铁路和公路等众多交通运输通道。③一带一路倡议和斯里兰卡政府的大力支持。④位于山地迎风坡一侧,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2)①平地狭小,建设用地不足。②附近浅滩填海造陆难度小。③港口陆域定位较高,土地需求量大。
(3)①施工者工作环境潮湿,容易中暑,蚊蝇多,疾病容易传播。②受夏季风影响,海浪大。③由于港口发展定位为世界级都市,对环境要求较高,对吹填环保要求也高。
【分析】本题考查科伦坡的相关知识,涉及到其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1)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从地理位置看,该地位于印度洋重要航线上,海运发达;从交通方面来看,该地拥有机场、铁路、公路等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经济腹地广阔。从政策方面看,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斯里兰卡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该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2)该地填海造陆的原因主要从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以及造陆的难度上进行分析。该地港口的定位较高,陆域面积需要量大,土地需求量大;该地平地狭小,建设用地面积不足,因此需要进行造陆。另外,该地附近为浅滩,故填海造陆的难度较小。
(3)该地建设港口城时面临的问题,要从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工程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该地高温潮湿,因此建设人员容易中暑,蚊蝇多,疾病容易传播。该地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力大,风浪较大。该地港口及城市定位为世界级都市,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填陆环保的要求较高,增加了建造的难度。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区域协调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当下,华为公司已成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代表,截止2019年,在海外共建立了16个研究中心。下表为华为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情况。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部件 供应商 部件 供应商
操作系统 安卓(美国) 屏幕 三星(韩国)
CPU 海思(中国) 摄像头 索尼(日本)
存储 三星(韩国) 滤镜调色 徕卡(德国)
1.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A.实现双赢,促进企业共同发展 B.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市场
C.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 D.发挥区域优势,提高产品性能
2.华为公司在欧洲建立多个海外研发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B.提高产品质量 C.充分利用当地零部件 D.降低生产成本
3.近年来,华为开始撤出在美国工厂,华为公司把部分工厂选择在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 B.美国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
C.与本土电子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市场需求大 D.美国政策的支持
(2022·广东·高三阶段练习)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来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在清洁剂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由油脂制成的肥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油脂短缺,1917年德国科学家制作出来第一杯合成清洁剂,1929年生产技术传入英国、瑞典等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瑞典关停清洁剂生产企业,并将工厂转移到日本、中国等亚洲临海国家。下图示意世界清洁剂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英国和瑞典成为德国清洁剂技术首先传入国的优势条件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充足的生产原料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5.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 )
A.获得原料供给 B.降低运输成本
C.加强技术合作 D.减轻环保压力
(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基于( )
A.区域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B.沿线地区油气资源开发
C.降低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 D.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
7.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最主要困难是( )
A.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越河流数量多
C.生态环境脆弱,环保投入大 D.沿线人口与建筑物稠密,拆迁费用高
8.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天然气管道的历史。中缅天然气管道贯通对滇、黔桂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能源资源的开发 B.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C.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 D.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9.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开发火电 B.调整产业结构 C.退耕还林 D.水资源综合开发
10.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中,土地利用是其中重要方面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土地规划中,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
B.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棉花种植
C.在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D.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
(2022·江苏·常州市平陵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如下图所示),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
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
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
12.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出现明显增加
B.调水调水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
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而形成新的耕地
(2022·广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期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在境外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我国某玻璃纤维企业在此投资建厂,产品销往中东、欧美等地。下图示意该经贸合作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企业在经贸合作区投资设厂,主要是因为该园区( )
A.政策优惠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素质高 D.科技水平高
14.该企业产品出口至欧洲西部的最短水路需经过( )
A.苏伊士运河 B.曼德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马六甲海峡
15.园区企业数量增多将促进当地( )
A.加快产业转移 B.增多就业机会 C.降低用工成本 D.改善空气质量
二、综合题
16.(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也日益明显。珠三角对周边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珠三角也在谋求自身产业升级转型。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在2001—2017年间,广东省经历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受产业转移的影响,工业碳排放在各市之间发生转移。
材料二:深汕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西部。2022年初深圳某新能源企业追加投资200亿元用于建设深汕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新能源整车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深汕合作区以提供广阔的产业空间为优势,吸引深圳优质制造业到深汕合作区投资发展。深汕合作区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步伐:深汕高铁站场规模雏形初显,小漠国际物流港开港运营。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聚集深汕,大力推进深汕智造城建设,加快实现与特区一体化、进而辐射带动粤东地区的协调发展。
(1)珠三角地区向周边转出了很多产业,推测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入地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在大都市辐射功能理论下,深汕合作区给其它承接地的启示。
17.(2022·湖北·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莱索托是被南非环抱的一个小国,75%的国土是山地,年降水量700-1000m,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地方人迹罕至,缺乏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南非约有5602万人口,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64mm,水资源极为短缺。豪登省是南非面积最小但人口最稠密的省,是南非的经济中心,水资源需求量很大,首府是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由莱索托和南非共同兴建的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将从奥兰治河上游引水到瓦尔河,以满足豪登省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同时使莱索托实现电力自给。工程于1990年开工,计划分期兴建6座大坝、2座水电站、200千米的大型穿山隧道,到2020年全部工程建成时,莱索托将每年从南非获得约三千万美元的售水收入。
(1)简析该调水工程得以建设的地理背景。
(2)推测该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
18.(2022·辽宁·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河上游多山区,中游较平坦,下游入海通道较多,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的第一条大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以淮河河道作为出海口),导致淮河下游洪水排泄不畅。近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打通淮河流域洪水排泄入海通道,大幅提升洪泽湖防洪滞洪标准,减少淮河沿岸滞洪区使用。下图示意淮河入海水道及苏北、苏中地区海岸线的变迁。
(1)分析历史上6~9月淮河下游洪涝多发的原因。
(2)简述黄河多次夺淮对淮河下游地貌的影响。
(3)说明淮河入海通道修建的有利影响。
19.(2022·全国·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国光伏、煤化工、风电、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通过政策、道路、贸易等互通实现共赢发展的国际合作方式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识。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能过剩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
(1)分析国际合作给中亚地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2)结合材料分析国际合作对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从能源和资源安全的角度,分析国际合作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20.(2021·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是我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国,其最大城市科伦坡扼守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处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2013年8月5日,由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启用。2019年1月,由斯里兰卡与我国企业联合投资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完成,形成陆域面积269公顷,这些土地全部是吹沙填海(吹沙填海是用沙袋将一定面积的海域圈起来,然后用泵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沙被留在圈内,渐渐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形成的。之后,斯里兰卡政府继续完善电力、通信、安防等配套基础设施,将港口城打造成为“国际商业中心”,以提升经商便利度,吸引国际知名的银行、跨国公司等入驻。斯里兰卡在首都附近建立了经济特区,并对我国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1)简述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优势条件。
(2)分析科伦坡港口吹沙填海造陆的原因。
(3)指出我国企业在建设科伦坡港口城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